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内容摘要]
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始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本文从挖掘教材、色彩营造、多媒体创设、钢琴渲染、语言描述、肢体表现及歌唱赞美七个方面阐述了这一观点。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意境 挖掘教材 色彩营造 多媒体创设 钢琴渲染 语言描述 肢体表现 歌唱赞美
[正文]
2008年4月17日,笔者的新教师展示课《月儿弯弯》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改进,终于在听课老师们的肯定声中拉下了帷幕。有的老师说:“这堂课意境很好”。有的说,“这堂课把我们带入了美的境界之中”。还有的说:“学生的歌唱,使我们听课的老师身临其境”……
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今年来,从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小学音乐课意境教学的心得体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那么,何为意境呢?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 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
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月儿弯弯》是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二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它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心紧紧拴住,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经过反复推敲,将本节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分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教材中的意境
上这节课之前,笔者认真分析了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月儿弯弯》是一首采用五声羽调式写成的具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四拍子。旋律与歌词结合自然,给人以如歌如诉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所以,歌曲整个的基调是深情地、稍慢地,而且包含着淡淡的忧伤。知道了这些因素,笔者就可以着手创设意境了。
二、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清澈的海面,银色的夜。笔者运用了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
笔者教学《月儿弯弯》一课,制作课件时,根据教学内容,在背景图片上下了一番工夫。整个课件都以天空的蓝为底色。绘制了白色的云儿,金黄色的月,银色的星星……在前半段表现忧伤的部分,画面色彩比较暗。导入时,笔者特意选择了一个小女孩独自面对着寂静的海面哭诉的镜头。学生被暗蓝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美丽的夜空中。他们带着淡淡的忧伤,感受着《月儿弯弯》一曲的范唱,脸上也流露出了蓝色般忧伤的表情。这充分说明了,美的色彩,能够营造出美的意境。同样,在二度创作的歌词创编环节,明快的蓝色,顿时让孩子们的情绪欢快起来。学生在美的意境中,感受美的音乐,获得美的效果。
三、用多媒体来展示意境
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
本节课的课件设计也考虑到了意境,本节课一开始学生在屏幕上看到的是:深邃的天空、数着星星的小朋友 → 随着数星星的律动,引出天空中另一美丽的景物“月亮” → 继而带着学生在《月儿弯弯》的伴奏音乐中,划着小船在夜空里畅游 → 此时,画面出现了一个看似很悲伤的小女孩 → 老师跟孩子们讲让小女孩悲伤的原因 → 最后听小女孩唱她心中动人的歌……美丽的月亮、动人的儿歌、优美的音乐……这一连串的画面,构建了整体的故事情节。不但使学生用心地聆听了新歌《月儿弯弯》,而且很自然地把他们带入到了思念亲人的情境中――两岸小朋友隔海相望,互相思念却不能相见。歌曲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引起了共鸣,强烈的学唱愿望油然而生。
课件把歌曲中的意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既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课件,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去,又没有喧宾夺主地把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情境以外的画面中去。
四、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
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乡。这说明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本节课中,笔者在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方面,也有较好的尝试。她在为歌曲《月儿弯弯》编配和弦时,不同于以往简单的一四五进行。而按A[,m]→D[,m] →E[,7] →F[,m]→G[,m]→A[,m]和弦的连接与进行,用左手连续滚动式分解和弦为右手八度主旋律编配,使织体更富有流动性。从而渲染出歌曲中的两岸小朋友彼此思念的音乐意境。而在用《闪烁的小星》一曲导入时,(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一册)则用了和声节奏音型,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过和弦的节奏性变化,来展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音乐意境。
上述教学实例说明: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实际,设计出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织体,再加上其独特的和弦编配,同样有助于音乐意境的渲染,取得不错的意境教学效果。
五、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模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在音乐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
1、设置问题引入意境
提问,在一节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本节课中有着如下的问题设计:(小星星累了,睡觉了,我们怎么表现呢?/小朋友,你们会划船吗?我们一起划着小船去美丽的夜空游玩好吗?/小女孩和妹妹见面了,月儿还会是弯的吗?……)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很多处,简单明了,即使对低年级的学生也是很容易理解,但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揣摩和思考。意境就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说说、练练、想想中出来了,越发见浓,课堂的那种静静的、美美的、淡淡的伤感也就逐渐弥漫开来,学生和每一个听者一起沉浸其中。
2、讲述故事渗透意境
这首《月儿弯弯》原本没有故事,而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大陆小女孩思念台湾妹妹的故事来贯穿全课,很有意境。我们都知道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做游戏,这点也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然而他们有时候会因为对故事的过分关注而忽略学习的重心,有时候我们老师把握不好,会有点难收。但笔者做的比较巧妙,丢出去的“包袱”在结束的时候很完美地收了回来,设置的一个个故事悬念,在一步步的歌曲学习环节中得到解释。就算在处理重、难点乐句时也是利用了她的故事。例:“小桥架在海面上”一句,为了让学生唱好这 句高潮部分和“架、在、海”等字时,教师就让学生想象:(这座桥是如何架的?/ 海面又是什么样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故事情节体会,再利用手势进 行辅助练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最后,教师在让学生改变音乐的情绪、速度、歌词进行二度创作时,也是很巧妙地利用了故事,(姐妹团聚了,月亮还会是弯的吗?)学生完全置身于这动人的故事中,并在自己的演唱中去体会去回味。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
六、用肢体来表现意境
通过肢体语言来体现歌曲的意境, 从而使歌曲最深入人心,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即运用律动体会意境,使得肢体与歌声完美融合。
首先,教师应该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
本课一开始,教师就带着学生律动,让学生在《闪烁的小星》音乐中,数着星星,唱着儿歌。把课堂气氛完全调动起来。接着,教师又跟学生一起做划船的动作,充分感受《月儿弯弯》的旋律,沉浸其中。在巩固歌曲阶段,教师再次请学生当小演员,演演大陆的姐姐和台湾的妹妹,用动作来表现歌曲,情谊深远。
其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
笔者在教学时,不仅仅是自己动。同时,还引导学生动。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划船动作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根据音乐进行组合,甚至让他们创编出跟自己不一样的动作,并给予奖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伴着音乐,纷纷表演了自己创作的各具特色的划船动作。
所以笔者认为,音乐意境的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意境教学直观形象化。
七、用歌唱来赞美意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
笔者在课前,自己已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深刻地了解了歌曲的意境。教学时,伴着动人的故事,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这个如歌如诉的故事中去,在笔者富有魅力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月儿弯弯》,用动听的歌声诉说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而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又使孩子们的歌声更加动听。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意境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正因为如此,它往往使人感到一种惆怅,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长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乡那样一种心境。这种美感,也就是尼采说的那种“形而上的慰藉”。中国古代诗人喜欢登高远望,这样来引发自己对于人生的哲理性感悟,这种感悟,带给诗人的就是一种惆怅。这种惆怅也是一种诗意和美感。也带给人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在这种美感中,包含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某种体验和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以上的几个方面,均反映了音乐教师积极、主动的音乐表现。音乐教师的这种主观能动的音乐表现,实质上是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艰苦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的层次,与音乐教师的敬业精神、审美艺术修养及音乐艺术素质紧密相关。这种二度创作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小学音乐课堂意境教学的成败。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坚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使少年儿童具有优秀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感,成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
参考书目:
《艺术概论》 孙美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二册》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上一篇: 音乐社团的美感经验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