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巧妙运用多种语言 为音乐课锦上添花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艺术的魅力。

1、巧妙运用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有一定指向性的点缀性音乐,其中包括音乐课中的师生问好、起立坐下、鼓励、过渡、情绪渲染等。教学音乐语言应贯穿于整堂音 乐课的始终,使学生一直沉醉在音乐的氛围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赏音乐,从中受到教育。让学生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用连续 弹奏几个音区的分解主和弦表示起立和坐下;全体学生有表情地唱师生问好歌,回答问题后,让学生用鼓掌拍击节奏表示鼓励;在学生演唱或演奏前,根据不同的歌 曲和乐曲进行不同的前奏提示。经常采用这些方法,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加强节奏观念。这些音乐的使用充分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2、巧妙运用课堂语言。

音乐课上,当音乐语言不能指示或表达时就采用课堂语言,即普通话。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 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诠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美育的功能也将大为削弱,甚至闹出笑话。其次,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组织有序的。一 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能够准确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而且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准确有分寸,使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和感染力,因此,教师课堂语言也要相应地生动形象、精辟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 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富于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乐之中,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3、巧妙运用表情语言。

表情语言是指教师的眼神、口型与面部表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课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 或愤慨,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一种扶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学生走神、唱歌跑调等不利课堂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证课堂气氛的延续性。口型与面部表情是表情语言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有人说音乐教师应该像一个演员,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牢牢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而口型和面部表情就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唱歌过程中,在力度、 速度等方面需作出对比时,教师若用有声语言就可能破坏声的美,而用无声的口型加以提示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若时时加以解说,有 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准备的解说投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了。

4、巧妙运用声势语言。

声势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人体的许多部位,乃至全身的自由活动,都可以作出不同的姿势。姿势创造出声音,就是"声势"。 最常用的声势有: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在运用声势语言时,学生必须十分注意对方发出的声音,并立即作出反应。对于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反映能 力、记忆能力、音高及力度的辨别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如在教授歌曲《土耳其进行曲》时,可用声势训练来加强学生对乐曲的感受。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别说出表 示行进的词语,(走、跑、跳、奔)既而引出节奏(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配上声势练习加深对节奏的印象,再引出打击乐器(碰铃、舞板、双 响筒、铃鼓)进行轮奏、合奏。随后教师再播放《土耳其进行曲》的乐曲,指挥学生为乐曲进行伴奏。这样学生对乐曲加深了印象,教师再对乐曲进行分析、讲解, 学生就会很自然投入,从而提高了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又如让学生用动作、撮手、鸣指、拍腿来模仿下雨的声音:先是集体跟老师做动作,然后每竖排随着老师 做,老师走到那一排,那一排的学生就随着老师的动作进行变化,其他同学继续做原来的动作,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种语言,使本来就美的音乐锦上添花。只有这样,音乐课才能够切实让学生感受美,才能更有吸引力,使学生爱学、乐学,动情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上一篇通过引导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