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同课异构”给学校音乐组内教研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学校: 刘 慧 )


  【摘要】:“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本文将从我校音乐教研组的《萤火虫》一课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具体进行反思和研究,旨在探索建构更有效的音乐教学课堂。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以往我们在语文、数学等任课教师居多的科目屡见不鲜,而对于音乐等艺术科目,由于专职教师的缺乏,比较难以进行,我校随着专职教师的陆续增加,音乐组内教研也逐渐活跃起来,本学年,音乐组的三位老师以四年级下学期湘版音乐教材《萤火虫》一课为内容,相继参与了我校“同课异构的‘晒晒我的课堂’”的竞赛活动,活动在友好和互助的氛围中完满结束了,但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却是深远的。


  一:“同课异构”带来了组内课堂的百花齐放


  赛前的独立备课,以及在教研组里的同时间赛课,每位老师都不敢怠慢,几位老师接到任务后,都忙碌起来,查找资料收集音响,反复练唱等等,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设计属于自己的课。在老师们动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他们的课堂上看出他们对课的独到见解和思考。在这种比的氛围下,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格、更多的文本解读、更多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如:肖莹老师的课堂淳朴自然,注重基础知识传授;许欢老师亲和时尚重音乐赏析的课堂特色;我则注重抓住音乐最本质的民族风格,以民族打击乐即兴参与激发学生歌唱兴趣的娴熟风格;真可谓是“百花齐放”,五彩纷呈。在场的韶西小学周彬老师忍不住感叹“今天老师们展示的《萤火虫》一课真是五彩纷呈,让我一饱眼福,受益非浅”。


  二:“同课异构”让组内教师的关系更密切


  “同课异构” 的教研方式,让组内的每位教师处于一种微妙的关系中,我们在课前是信息资源共享者;在展示时又是设计思维和课堂能力的竞争对手;在课后又变成了互相鉴赏,互相学习的合作者。各种不同的身份,充分发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种关系的作用,在竞争的表面下,我们看到了老师之间的团结、共进的和谐,它不是让老师们变成敌人,相反它让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例如;在备课过程中,我和许欢老师都想到了流行音乐《萤火虫》,于是我们共同就把音乐下载下来,课堂中她把用后的歌纸及时的收上来留给我在紧接的课堂中使用,在肖莹的课堂我也及时的帮她安顿学生的座位及情绪,充分体现了组内老师们的一种和谐竞争的气氛。


  三:“同课异构”有利于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


  在以往组内集体备课的教研活动中屡屡出现“大锅饭”现象,降低了部分教师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年轻老师(能力相对弱的老师)要上课,首先自己设计一份教案,然后找组内能力相对较强的老师互相交流,主要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讨论,而往往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指导老师似乎又重新设计了一份教案,而年轻老师(能力相对弱的老师)就像拿着别人的教案来演示,我们看到的似乎都是指导教师的傀儡在机械的完成集体备课教案的内容,极度的缺乏个性和鲜活的课堂效果。我在多次的辅导年轻教师的作课中深感到这种捆绑做课的形式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成长及教学主动性的不利。因而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当其他两位青年教师向我表示求教的意图时,我断然的拒绝,但同时又给他们充分的鼓励,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自主设计。因而在此次活动中每位老师都是顶着相当的压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设计适合自己可以自由驾驭的教案。因而说,这种教研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激起了教师创造的积极性和展示自我的强烈愿望。如:肖莹老师就从复习旧知开始,她抓住了教学中的重点“下滑音”的认识和掌握,并详细的交代了其书写方法和演唱要求。许欢老师以赏析的形式,让学生在聆听和哼唱多首不同风格、不同速度的《萤火虫》歌曲中,感受到“萤火虫”富于牺牲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可爱形象。而我着重从民族音乐《彩云追月》切入,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演奏给我们带来的宁静夜晚的美妙,然后在形象生动的示范和手势提醒下让学生轻松的感受和掌握“下滑音”的演唱,并注重情感的启发,最后以打击乐及声势的即兴参与演唱将课堂推向高潮。尽管由于教学经验、教材的熟知程度不一,体现出教师们对教材的挖掘深度的差异,但我们任然可以看出老师们的教学思考,所以在课堂中我们也惊喜的看到了年轻教师在教材的解读上、教学策略选择上、资源运用上已呈现出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雏形。


  四.“同课异构”带来更多教学焦点的关注。


  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材处理,不同的评课入手点、不同的反思角度……,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我们关注教学的众多焦点。如《萤火虫》这一课在课后的组内评课中,我们根据自身的困惑和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就发现和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歌唱教学的问题:如肖莹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感到困惑: “音乐知识教学到底该如何进行,分寸如何把握?”;另外,我们一致对许欢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和比较认可,但是对她在《萤火虫》歌曲学唱的忽视,而将多首《萤火虫》歌曲的赏析作为重点表示质疑,以致提出“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喜好引进流行歌曲,而忽视教材中的经典歌曲的学习于学生的持续性的音乐兴趣有益吗?”。我则反思了自己的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用歌唱的气息自如的表现歌曲中的速度力度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由‘唱会歌’到‘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个人在对比比较中的反思,也有同行们的中肯评价,有些问题教师个人在教学中可能长期忽视而没有意识到,而有些问题早已困惑但独自的思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没有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是一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后,就会积极地研讨并力求得到明确和解决。我们教研组采取的有效方法是先由困惑者在他人的课堂中去找到答案,寻找他人比较好的解决方法,然后由这方面成功的教师解答为什么这样处理,在这样的互动中,老师们真正的做到了相互的取长补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我们在探究“同课异构”给组内教研带来极大价值的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同课异构”活动的几个关系:


  一.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要处理好集体备课与个人教学特色的关系。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是集体智慧、同伴互助的体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个教师又有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思想这是教师个人风格的体现,是他人无法改变的。一味的根据其他教师的观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教学也是不能发挥教师个人的特点的,因此教学的效果也是低下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获得的个人体验也是有限的。因此集体的智慧和交流应该主要在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和课后的交流与探讨中,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是否有效的达成上,而不是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细节的设计上,体现在教师之间合作文化的构建上。


  二.    要处理好“存异”与“求异”的关系。


  “同课异构”活动中对教学的不同设计是一种客观存在,“异构”的目的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为“求异”。“留白”是一种教学艺术,“异构”的方式其实就是一种留白的教学艺术,因为人是鲜活的 ,教师和学生都是鲜活的, 在大的教学目标设定的前提下 ,给每一个老师一个教学设计的留白空间,“求大同存小异”即是“同科异构”目的 ,“异构”的形式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学生学习的个性得到彰显。同样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进一步的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高、更远的发展,从而避免出现教师简单的利用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集体备课的成果,或者简单照搬网络中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


  三.    要处理好“比赛”与“交流”的频率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我个人认为,“同课异构”可作为组内教学交流的长期的方式,不宜常作竞赛,由于组内教师的年龄和教龄都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有效性上呈现出相当的差异,因此年轻教师在接受对比评价中需要相当的心里承受力,所以在评价方式和角度上,校内和组内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使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得到保护和满足,所以为了公平起见,笔者认为,只适宜作为组内教研长期方式而不宜常以比赛的形式来论成败。


  诚然,作为校内音乐组在整个学校或者说在学科教研中,人力和经验方面都还略显弱势,我们对“同课异构”的理解和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还将继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要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把组内教研营造成为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幸福摇篮和温床。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02年2月出版


  《音乐教育越洋对话》             2009年3月出版




上一篇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民族艺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