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谈多媒体教学对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利
一、不利的产生及背景
随着“教改”的春风,多媒体教学风靡教育界,这也正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正以崭新的理念和行动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是利用电教技术对文、图、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都以体现和解决。它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多媒体通过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死死面向黑板的呆板、单一的缺陷;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解决常规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正显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无疑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而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尤为突出,新课程改革在这方面做的更为细致周到。除教科书外还配置了每课的音乐磁带、课件光盘。我们老师上课只要随手一播、一放,既形象生动、又方便省事。另外,我们的音乐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基本都掌握了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制作方法,都能制作出各种漂亮、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久而久之,教师的唱、奏、跳、演等基本功失去了用武之地,基本的专业技能随之逐步退化,导致影响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不利产生的原因及其现象
1、对“课改”的曲解,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丢弃了基本功
由于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习和深层理解,盲目过度追崇多媒体教学,试图以多媒体创设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来诠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试图以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手段展示“新课程”的理念,试图以多媒体教学打造课堂教学的精彩亮点,而忽略了教师的基本功及在教学中多媒体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久而久之,音乐教师特有的专业技能逐渐的退化,甚至丢弃。
记得一次课改学习的观摩研讨活动,其中观摩了代表苏州市各区高水准的音乐优质课,这些课中既有以歌唱教学为主的,又有以舞蹈教学为主的,还有以器乐教学为主的,以及以欣赏教学为主音乐课。从内心讲,这几堂课确实生动、活泼,热闹非常。不过,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那一件件精美的课件。如舞蹈课上,那位老师为了给学生介绍、教授傣族舞蹈,便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大量该民族的舞蹈片段,并让学生随屏幕模仿。看得出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课件中的舞蹈也动感十足、精彩万分,学生热情四射、兴趣浓厚。可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看到老师精彩的表演,更没有看到老师对具体动作的细致示范、动作要领的详细指导。可想而知,舞蹈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学生也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傣族舞蹈的精髓。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这位老师拒学生于舞蹈艺术之门外。两天的观摩课下来,很少欣赏领略到老师们美妙的歌声、精彩的舞蹈和娴熟的演奏,这一切都让多媒体代劳了。的确,多媒体教学方便了我们广大的老师,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可与此同时也正让我们苦苦练就的专业技能、基本功渐渐地荒废,甚至丢弃。最悲哀的,是我们音乐老师在拒学生于音乐的艺术殿堂之外。
2、盲目追崇多媒体教学,忽略了对教材本体的研究
在我们老师中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每逢公开教学或领导听课,不是先确定课题、研究教材、构思准备、教学设计,而是先从网上或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精美的课件,并以课件的内容来决定上课的内容,还有一些老师为了让自己的课更能体现新课程标准,更具新气息,便费尽心机,绞尽脑汁的去设计、制作课件,却没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钻研教材、把握学生及其实际音乐能力和思考教法学法上。我一直在想,不知老师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为了学生还是为自己?为了看精彩的课件还是为探索教学的规律、方法?更为可惜的是,老师为了完美完成课件的展示,教学过程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导致缺失了教学细节,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既完不成教学目标,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真可谓徒劳无功啊!
三、正确把握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先进手段,它确确实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推动了教育的前进和发展。但是它不应该,不能代替我们教师。多媒体教学只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辅助,为教师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提供方便,为教学中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帮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完美。鉴于我们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盲目追崇、滥用的普遍现象,以及所产生的不利,就如何正确的把握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个人拙见。
1、牢固树立多媒体服务教学的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及时掌握新的信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真正意义上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要确立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纲、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教学理念。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其判断标准不是比是否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或者比多媒体课件是否漂亮、精彩,而是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理念等教学本质的东西。所以要树立多媒体服务教学的意识,把时间、精力放在对教材的研究、教学的设计上,要能掂量出孰轻孰重,不能本末倒置。
2、立足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用性
多媒体的优势是集文字、图形、声音于一体,形象直观,它能够帮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但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做多媒体课件的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甚至是为了赶时髦,不管是否需要,是否适合,一概都做,以致使多媒体的运用成了音乐课的常规形式。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既然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就必须考虑它的实用性,需要才用,不需要则坚决不用,一切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我们首先在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两首歌中的齐唱、轮唱时,就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借助多媒体声图并茂、视听并举的优点,准确地了解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和音色特点。如教唱《静夜思》,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深受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它语言流畅,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却又意蕴深远。而歌曲的旋律很古朴、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风格与诗歌结合得天衣无缝,但它所采用的昆曲的音调,演唱时要求的戏曲的行腔韵味等,又不是我们现代的孩子能轻易把握好的。那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唱出歌曲的韵味来呢?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了一种宁静、典雅的氛围:课件以蓝绿色背景为基调,夜空中,皓月当空,杨柳轻拂,与此同时,《静夜思》的音乐旋律缓缓的流淌着,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思考、交流、感受,很快就把握了古人吟诗时那种“唱”的感觉。这样也就为后面的演唱和歌曲风格的把握打下来牢靠的基础。
其次,我们使用多媒体的同时还不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废弃。其实,在很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不使用多媒体,仅仅运用自己的语言、表演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老师的范唱,在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可以打动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如一些节奏的基本训练、基本的乐理知识等,这些都不是只用多媒体就能解决的,它少不了最为基本的训练。
以上仅是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的看法、想法 ,如有偏颇请见谅!
上一篇: 小学音乐课意境之谈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