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闽侯县实验小学 黄 爱 琴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器乐教学应与 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发音纯正。可因地制宜,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葫芦丝是我国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之一,音色亮丽而又柔肠百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源于云南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德宏、临沧地区,近年来通过葫芦丝制作者们对葫芦丝的进一步改良和开发,以及各种媒介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葫芦丝的音域较窄,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技巧简练,无类似笛箫的超吹技巧,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容易上手。葫芦丝的学习周期相对较短,整体技巧难度小于竖笛等乐器。根据教学的密度,安排一年或者二年,只要教学得法,就一定会让学生愉快的掌握这一门乐器,演奏十到几十首难度不等的乐曲。2008年我校开设一门葫芦丝兴趣班,此后笔者对葫芦丝便多了几分认识。现谈谈葫芦丝对音乐课堂带来的一些积极效应:
首先,葫芦丝演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长期以来,人们把学校中开设的音乐课当作“唱歌课”,原因是只重视声乐学习,但是音乐课是一门综合类型的课,唱歌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器乐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把器乐引进课堂,学生在听、唱之余,还可以利用一些乐器来表现音乐,抒发自己的感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葫芦丝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授《白桦林好地方》一课中学生利用葫芦丝吹奏这首歌曲的曲调:6 66 33 36 66 3 3 6 56 53 121 2 3 ……使他们知道相同的音乐可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完整吹奏聆听葫芦丝带来的《白桦林好地方》,感受葫芦丝带来的另类音乐美,学生在吹奏与聆听中较深刻地把握好音乐旋律,葫芦丝的应用丰富教学策略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唱给他*的摇篮曲》一课中,教师利用葫芦丝吹奏这首歌曲,让学生完整聆听感受葫芦丝优美的音色,用葫芦丝来表现《唱给他*的摇篮曲》这首歌曲优美抒情柔美的音乐情绪,激起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兴趣。
其次,葫芦丝演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利用葫芦丝吹奏《白桦林好地方》的主旋律时,部分同学为葫芦丝伴奏,他们分别用不同的节奏如:第一二组的同学拍X―X―的节奏;第三四组的同学用桌椅敲X XX X X的节奏;这种合作自主的学习营造了一场小小音乐会,给音乐课堂带来较深层次的音乐体验。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协调能力。葫芦丝演奏时,学生多感官感知,并辅以有节奏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这种全方位的音乐活动,即器乐演奏与形体律动的整合,解决了学生识谱问题,提高了学习的强烈兴趣,还可以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他们带着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参与演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素养的培养得到有机的渗透。同桌、同组间的吹奏、领奏与伴奏、打击乐与葫芦丝、其他乐器与葫芦丝的合奏等。这种合奏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密切合作、团结向上的优秀品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葫芦丝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扎实抓好学生的演奏技能,提高学生感受并体现音乐情感的能力,让悦耳的声音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动听的旋律在新世纪的阳光下激情飞扬。
再次,葫芦丝进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审美思维。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中年级学生对器乐已从感知向理解发展。我们也从共性的器乐教学进入个性的器乐教学,即认真抓好以特长学生培养为主体的“葫芦丝兴趣班”,并确保组织、师资、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等有关措施的落实。同时我们采用了听奏结合,听中奏、奏中听的方法,使音乐欣赏、葫芦丝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学习《竹林深处》一曲,学生在学习演奏这首新乐曲之前,我们先让学生欣赏这首乐曲,结合教师的介绍了解这一作品的内容以及它所表达的思想,然后再让学生按乐曲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力求能生动地再现原作的深刻内涵。这一结合音乐欣赏与器乐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愉悦身心,使学生从听奏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技能及审美能力。
总之,器乐教学的不断深化,不仅使学生大大提高了审美情操、审美意识,而且潜在的智力因素也不断得到新的开掘。 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小学器乐教学,是从小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这种寓乐于教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因而将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葫芦丝教学中,我注意让每位学生依据他们各自不同需要,获得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成功。对于所谓的学困生,我们将要求降低到最低限度,让他们在掌握了最简单的技巧后,逐步加大难度。每一次取得微乎其微的进步,也给予祝贺和鼓励,以此树立自信心。运用“一帮一”的方法,让较优学生辅导帮助他们,由于少了对教师的畏惧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使共同进步成为可能。对于大多数学生,他们符合正常的教学水平。我采用“听听、吹吹、评评”的态度,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要求准确熟练地吹奏简单的乐曲,进一步提高情绪和技巧要求。对于少数优等生,他们不但能很轻松地完成音乐课上的吹奏作业,且有着极大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则可以提供一些难度较大的吹奏曲,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使其获得成功的发展。
参考文献:《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 初探小学农村音乐课堂适增器乐演奏的可行性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