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南屿中心小学 陈 晓
摘要:演奏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吹奏口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多声部的吹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口琴吹奏与形体律动的整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音乐课程 演奏 兴趣 合作 创造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深远的意义。
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演奏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可现实音乐教学中由于乐器的贵重性,而使乐器无法得到广泛普及,导致器乐教学这一极具辅助性、极富表达力的实践机会无法得到有效施展。为了使器乐教学真正得到有效性地实施,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探索与实践。于是,一批适合小学生演奏的简易乐器走进了小学音乐课堂。在众多的简易器乐中,口琴因其小巧轻便、音色优美,且价格低廉,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口琴教学,真正发挥其在音乐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直接、具体和有效呢?为此,我在近几年的口琴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诱发兴趣,提高基本技能。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成人或儿童,都会乐意做新奇有趣的事情。孩子们喜欢吹奏口琴正是受新奇感和“让我吹”、“我来吹”这些心理活动的支配。因为他们很想用这件像玩具一样的乐器吹出点什么来,不管吹得怎样,他们对自己创造出来的音响总是很好奇。当他们能摸索着吹奏出想象中的曲调时,便会情不自禁地爱上这把口琴,当然,也同时爱上了音乐。于是,我在唱歌教学中,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特性进行口琴视奏练习,来帮助孩子识谱,从原来的“听――唱”引发为“听――看――奏――唱”。这样,通过正确的音高示范,既可以让学生迅速感受到音乐的旋律,又能消除对远距离音程的恐惧感,从而准确而快速地演唱出来。
例1 《草原上》
1=C 4 /4
3 5 6 ― 2 1 6 ― 5 6 5 3 ― ― ―
3 5 6 ― 2 1 6 ― 1 2 5 1 6 ― ― ― ‖
例2 《丰收之歌》
1=C 2 /4
5 3 1 3 5 1 3 5
4 6 6 6 3 5 5 5 2 4 3 2 1 0 …
还有,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较快掌握的节奏,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教师可将它们编成节奏型,运用口琴吹奏来进行,例如:×・× ×× ××× × ‖ × × × | ×××× ×‖等。吹奏时,可让学生采用单音或和音的方式进行组合练习,比如将5・5 55 555 5 ‖改成3・5 55 355 5‖1・3 55 355 3‖等。这样一来,使本来枯燥繁难的节奏教学显得尤为生动活泼,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在欣赏课中,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运用口琴吹奏主题旋律,如:《牧童短笛》《红旗颂》等,通过吹一吹、听一听,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熟悉旋律以便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音乐情绪。
二、多声部吹奏,培养合作意识。
廖乃雄先生曾经说过:“音乐首先是一门集体艺术,集体唱奏表演,能感人至深,影响力大。”在音乐表现领域中合唱,合奏教学活动具有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的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口琴进行合唱、合奏等多声部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多声部的音乐感觉。在多声部的合奏练习中,学生通过听觉来辨别单声部与多声部旋律的差别,演奏中不断增强旋律的统一性、均衡性,学生在声部间的配合中体会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演奏,从而获知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例3《大家来唱》
1=C 3 /4
3 - - 2 1 2 1 - - 1 - 0 - - 6 4 6 5 - - 5 - 0
1 - - 7 1 7 1 - - 1 - 0 3 - - 4 4 43 2 1 2 3 - 0
6 7 5 7 6 4 6 5 - - 3 - - 2 1 1 1 - - 1 - 0
6 4 6 5 3 5 4 4 4 4 3 2 1 - - 7 1 7 1 - - 1 - 0 ‖
这样,学生在合奏中不但可以感受音乐丰富的和声,体验到口琴特有的和声美,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更因为有了合奏能力,而在演奏中感受着与他人默契合作带来的乐趣,使团队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
三、整合吹奏与律动,促发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学生观,注重的是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的认识活动,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一种纯认识过程。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对此作过一针见血的批评:“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句话正切中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活动的弊端。对于学习方式来说,“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多个领域的音乐实践活动与课堂器乐教学巧妙整合,以达到课堂器乐教学的多元化教学目的,让课堂器乐教学成为音乐学科中的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领域共同发展、全面丰收的载体。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但是音乐情绪的喜怒哀乐能够通过身体形态的律动来表达,而体态律动能唤起人的本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意识。在歌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验和表现音乐,我尝试让学生边吹奏口琴边辅以体态动作,有许多学生创造了极富想象的表现手法,如:在上《小白船》时,学生边吹奏旋律边加入身体的轻轻晃动;在上《钟声叮叮当》时,有的学生则在吹奏强音时加入跺脚等动作;在上《小乌鸦爱妈妈》时,学生会在吹奏长音处摆出一个漂亮的“pose”……课堂教学中,器乐演奏与形体律动的加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简单的多种方式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综合发展。
美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口琴供给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审美的体验和成功的欢愉。音乐课堂上有了口琴这样一种辅助工具,使音乐教师拥有便携式的教学工具,让孩子们享有美妙的音乐体验,拥有通往音乐殿堂的桥梁。
参考文献:《音乐新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学法》
上一篇: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