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构筑精彩尾声使人回味无穷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后五分钟"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终生钻研的永恒主题。课堂结尾虽然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环节,但他的作用却不容忽视,有时甚至关乎一节课的成败。小学音乐课堂"后五分钟"教学不等同于结课环节,它是指在一节课结束前的35分-40分时间左右的这个环节里,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使课堂"后五分钟"与课首应能做到相呼应,有始有终,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要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小学音乐课堂"后五分钟"的处理尽量实施以下几条策略:策略一:有效归纳;策略二:鼓励思考;策略三:回味无穷;策略四:个性拓展;策略五:放松情绪。根据相关原则,并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恰当独特的结尾方式,力求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提高。
【现象透析】
一堂好的音乐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如果再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与之有机结合,更能锦上添花,能使课堂教学始终紧扣学生心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的导入方式往往得到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顺利展开教学打下基础;课堂的主体环节也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但绝大部分教师对收尾却重视不够,对课堂结尾往往漠然处之,有的平平淡淡、扫人兴味;有的潦潦草草、虎头蛇尾;有的拖泥带水、松垮脱节;有的废话连篇、令人腻烦。笔者回想起在公开课上或是自己课堂上的结尾方式的几个镜头,颇有感触。
镜头一:南辕北辙
有一次在学校听同事的家常课,记得那天是学唱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嘀哩嘀哩》,导入、学唱等环节都在同事的安排下一一完成了,同事看了看表,可能还有3分钟时间,同事便说:"各组小朋友用寻找到的春天声音编制成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我们一起来当评委。"学生就一直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春天的小故事,直到铃声响起,教师说下课为止。
分析:结课这一环节把普通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迁移到了我们音乐学科中来,我们更多地关注了它的文学内容,而不是音乐内容。在音乐教学结课中没有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学生看似感悟到位,实则背离了音乐课程的初衷。
镜头二:独领分骚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小雨沙沙》时,学生在学唱完这节课的歌曲后,结合本校艺术特色,教师说:"谁能用笛子来吹吹这节课我们所学的歌曲?"学生踊跃举手后,教师请学生自己试着吹一遍后,请2位比较优秀的学生上台表演,两位同学看着乐曲旋律,熟练地把乐曲用笛子吹完后,马上传来学生的赞扬声。接着再让另外一对同学,吹完后铃声也响了。
分析: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器乐演奏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亮点,满足了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这使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理念得以突出,但是每次都挑几个好的学生表演,好的学生能代表全体学生吗?
镜头三:熟视无睹
一节高年级学生的音乐公开课上,结课时老师讲的娓娓动听,学生们则是一脸的漠然,回答问题、表演节目鲜有主动举手回答的,似乎是学生没有掌握,老师被弄得十分的尴尬,课后一问,答案惊人的相似:"我知道,可怕说不好,演不好,多难为情!"
分析:这也是目前小学音乐老师家常课中常出现的结尾方式,我们的确是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特别是在高段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不愿表达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理性思考】
以上所述的几种结尾成了课堂教学的败笔,使一堂本可上成功的课出现了缺憾。课堂结尾虽然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环节,但他的作用却不容忽视,有时甚至关乎一节课的成败。课堂尾声的几分钟,是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随意注意的阶段。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课堂教学进入结尾阶段,正是学生精力最感到疲倦、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效率最为低下的时候。这时,最需要介入有效的刺激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连续性。因此课堂"后五分钟"与课首应能做到相呼应,有始有终,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要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者不采取恰当的方法,就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造成冷冷收场或草草收场的局面。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后五分钟"是指在在音乐课堂教学环境中,在一节课结束前的35分-40分时间左右的这个环节里,虽然时间短,只有5分钟,但是对一节课成功与否,意义很大。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保持音乐兴趣盎然的同时对所学的音乐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在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方面等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情感的延伸,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的一类教学环节。
【我的实践】
鉴于笔者在教学中碰到的有关课堂结尾的几种情况以及对这些现象的思考,笔者希望能在自己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并且把课堂教学的后五分钟充分利用,尽最大努力发挥课堂结尾的几大作用。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课堂结尾的处理尽量实施以下几条策略,并根据相关原则,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恰当独特的结尾方式,力求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提高。
策略一:有效归纳,切勿"人云亦云"
小学音乐课堂上,每当课堂临近结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注意指向分散,对教师传递的信息呈抵抗态度,课堂上也会出现"骚动不安",倘若采用上面例子中所描述的方式结尾,让学生自行处理结尾的时间,那么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使之前上课的内容效果锐减。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以后回忆的效率高出四倍。所以我尝试采用一些归纳总结式的课堂结束方式,以此来复习、梳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如:
1.语言式归纳,锦上添花
由于中高年级即3-6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师引导学生以简炼的语言归纳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体现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使整个教学过程首尾呼应。这样可以突出强调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所学内容,对整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例如:聆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结束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对京剧两种唱腔的了解,并通过轻声哼唱拖腔处唱出京味的关键处,然后请个别学生唱唱拖腔处的旋律后谈谈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更深入地了解这种音乐的风格。还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还知道京剧的哪些脸谱","它们各有怎样的风格特点?"等等。
2.意境式归纳,鲜活新知
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身心特点。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教师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在小学音乐课堂结尾中采取创设意境的形式把所学知识再次呈现出来,进行串联,会使课堂结尾不再枯燥、从而又能让学生思维主动跟着教师回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以达到复习巩固新知的作用。
例如:聆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嘀哩嘀哩》和《春晓》这课时,课堂小结可以深情地说:"同学们,这几位小朋友唱给春姑娘的这两首歌结束了,但对春天是无限深爱,请你记住:春天景色真美,我们爱春天。"然后播放课件歌曲《春天的故事》同学们在视听结合的春天故事美景中,对春天有了更感触的深入后手拉手依依不舍地离开音乐教室。但是,这种氛围的感染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对大自然的"爱"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有些学生甚至对春季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提炼。当他们以感慨的心情回味着音乐课堂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新期待,对音乐感受与鉴赏学习领域的新的渴望。
3.编创式归纳,灵活自如
1-2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3-6年级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表现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精心设计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演唱、演奏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使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自然运用所学新知、巩固新知;还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并且使学生在音乐编创活动中结束教学,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现并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
例如:在上二年级下册《蜗牛与黄鹂鸟》这课时,当学生学好歌曲后,就可以邀请学生听着《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曲伴奏,踏着节奏提示学生分组编创动作活动,有人做葡萄架,有人学黄鹂和蜗牛,有人用动作表演《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在情绪高涨的音乐活动中结束了本课教学。学生也在音乐活动中准确地会唱这首乡土气息浓郁的通俗歌曲,并体会了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胜利的道理。
策略二:鼓励思考,切勿"满堂满灌"
1.沉思式,冥想存储
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可以试着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思考。"这节课学了什么?这节课学的我都会了吗?这节课学的内容我还有哪些不会的?我要通过什么途径来掌握不会的内容"等等。为了方便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符号的形式在书本中做上记号。冥想时教师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让学生处于一种利于自然无意识整理和存储的良好状态。教师用平静、缓和语气提示当堂课所学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自己静下心进行自省,从而知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2.综合式,及时巩固
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必须实现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性,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经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课堂结尾处,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或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构建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并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使学科综合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聆听管弦乐《野蜂飞舞》,涉及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因此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野蜂这种动物的资料,许多同学拿来了飞翔的图片,让学生模仿这种动物的姿态。当学生聆听完歌曲后,在音乐课即将结束时,让他们随着音乐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或者用线条、声音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学生们都能在学习的基础上很快编创出自己的灵感。
3.巧妙式,开拓思路
在音乐教学的结尾处设问,可把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并不断使思维向独特性和创造性方面发展。让学生动脑、动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促进音乐智能的发展。
例如:学唱并表演三年级上册《四季童趣》这首歌结课时,教师:儿童们在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让我们仿佛身临奇境,对生活的热爱人人向往,我们大家在每一年中,都经历过四季,你会有哪些童趣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们在教师的设问下,各抒己见。的确,现在的学生很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各种能力超乎老师的想象,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策略三:回味无穷,切勿"悄然而止"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一般都深知:"下课是一节课的结束,但最忌的却是真的结束了。"一堂课的结尾如果真的利用的好,会给学生或是听课教师留有余味。所以在课堂结尾我们要想法设法给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拓展,使其发挥更大更深的作用。
1.悬念式延伸,诱发想象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根据小学生喜欢幻想、想象、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结课时,先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后话锋突转,常常使用设立悬念的方法,让学生有一种"山穷水尽"的感觉,进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又达到"柳暗花明"的目的。
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春意》单元的教学时,我在第一课时和学生一起聆听了《致春天》,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速度、力度,曲式结构及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春天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即音乐的情绪)。在音乐课即将结束时,我说:"孩子们,每一个人对春天都会有不同的心情,你们在春天下雨中的心情怎样呢?请孩子们在课后去设计一个春天看春雨、闻春雨、听春雨的情景,并用自制乐器模仿春雨的声音。"结果孩子们都编创了春雨的情景,也自制了模仿雨声的乐器,为学习下节课本单元歌曲《春雨蒙蒙地下》中的象声词"刷刷刷刷"提供了良好的音响模仿范本。
2.童谣式延伸,相得益彰
每节课的结尾是学生们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候,结尾的时间一般的学习方法已不见效,如果总采用对话,表演的训练方式会显得比较单一,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先在课前收集各种童谣,包括描写自然的、描写动物的,还可以是生活中传唱的童谣。根据本课内容,进行删选,找出有趣的,具有代表性的童谣,巧妙地用伴奏插入到音乐结课时,让童谣与乐曲有机结合。学生们一定会心情愉快,对下节音乐课满怀期待,从而使音乐教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例如:聆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鸭子拌嘴》的结课时,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往欣赏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有老鸭和小鸭)教师提问:有关鸭子的童谣谁知道?学生兴致勃勃地举手回答: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学生通过念童谣,看课件用童谣说的旋律片段,加深了对"鸭子拌嘴"的印象。
3、创新式延伸,巧妙衔接
在一堂课结束时,用于总结的语言不是对所讲述的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应有所创新。可以归纳本课的思想内容、音乐演唱、演奏特点。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音乐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摇船调>>这课结课时,教师深情地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远古时代就因地壳运动形成了海峡出现了台湾岛。这么多年来,尽管两岸至今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同胞的关系在日益改善。我们坚信: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会最终回到母亲的怀抱。此刻,老师想让你们为台湾同胞加油!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1:台湾的客家小朋友真爽朗、活泼。
生2: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希望台湾同胞在坚信中国人民永远不会抛弃你们的信念下,对祖国的日益强大,无限自豪。
生3:台湾岛物产丰富、风景优美,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真令人无限向往啊!
生4:近些年来,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日益改善。不仅开通了两岸的交通工具(飞机),还可以到台湾去旅游。
生5:台湾同胞们,我们爱您,我们期盼您,我们时刻通过各种不同的通信方式了解您。
师:这是什么?★这是象征着中国的五角星,同时因为我们共同拥有着一颗爱国的心(谐音"星"),我们共有一个母亲---中国。来,让我们手牵手,共同期盼台湾早日回归中国。用我们最真情的声音喊出这句话!
祝愿祖国早日统一、早日团圆!
策略四:个性拓展,切勿"一刀齐切"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结尾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不同的拓展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1.分层式,表扬为主
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课堂结尾的时间里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尽量是把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鼓励为主,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音乐课没有书本作业,但我每节课都会发给学生打印的"学习记录卡"。
每一节课我都会根据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在结课时准备各种小奖章,发给表现出色的学生。他们会把奖章贴在教室布置的宣传板处,或画上笑脸、哭脸来表示满意或不满意。每次临近下课时,他们得到这一个个有趣的音乐小奖章时,他们都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为之雀跃欢呼。
2、对应式,日积月累
小学音乐课课时有限,每位音乐教师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因此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会不尽相同,目标的达成也会有所差异。教学评价可以穿插在教学结课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加以评价,尽可能地对所有学生实施日常的形成性评价。
例如:每节课下课前,我都会对本节课的学习效率及纪律做一总结和评价,多数采用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对于纪律好、表现突出的同学,在其书上贴上一个漂亮的小贴画,到期末比一比,看谁的贴画多。同时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也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器乐式,有的放矢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器乐演奏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亮点,满足了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这使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理念得以突出,课堂教学得以升华。笔者根据自己学校器乐教学以笛子为例,一节课结束时,对本节课所学的歌曲或节奏等知识技能,可以通过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四个学习领域中,让学生把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即笛子穿插训练。通过边实践探索边反馈纠正,使我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巧妙地融入结课环节教学中,使人眼前一亮,起到画龙点睛甚至化平庸为神奇的作用。
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春意》单元的教学时,我在第一课时和学生一起聆听了《致春天》,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速度、力度,曲式结构及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春天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即音乐的情绪)。在音乐课即将结束时,我说:"孩子们,每一个人对春天都会有不同的心情,你们在春天下雨中的心情怎样呢?请孩子们在课后去设计一个春天看春雨、闻春雨、听春雨的情景,并用自制乐器模仿春雨的声音,用本校的特色笛子吹一首你喜欢的春雨曲。"结果孩子们都编创了春雨的情景,也自制了模仿雨声的乐器,而且每个小组都推选了一位合适的同学吹奏以前学过的赞美春天的笛子曲,为学习及吹奏下节课本单元歌曲《春雨蒙蒙地下》中的象声词"刷刷刷刷"提供了良好的音响模仿范本。
策略五:放松情绪,切勿"施加压力"
当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会久坐显得精力疲乏,这就要求课堂的结尾要比开头和主体教学过程更具吸引力。倘若教师在这时处理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心理疲劳加大,抗拒态度增强。因此教师要谨慎处理,切勿使用蛮力。
1.多维式竞赛,激活课堂
下课前几分钟,学生(特别是低龄段的小学生)的有意注意难以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竞赛活动紧张激烈的特点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小组赛、男女赛、抢答赛等;可以赛眼力、记忆力、表演力等等。通过竞赛的方式既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又能够非常好的操练巩固新课内容,使学生印象更加的深刻。
例如:学唱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的《金孔雀轻轻跳》的结课时,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扫描,由你们自己来总结、提问和评价。
生甲:"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是什么?
生乙(回答问题并获得再次提问的机会)
(由3-4名学生互相提问,也可以向老师提问)
师:音乐是人们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金孔雀轻轻跳"是傣族舞蹈的风格。今天,我也正是随着《金孔雀轻轻跳》走进傣族竹楼,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欢快的舞蹈行列中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播放音乐"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在欢快的歌舞中把一个班级同学分成两组,进行金孔雀轻轻跳接力表演练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强了对学生音乐追击能力的培养。
教室接力表演活动场景
2.趣味式活动,提升兴趣
在课堂结尾处,教师可以安排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趣味活动,活动要有别于课堂中所安排的活动,活动应注重多样式、主动式、开放式,以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培养,让学生的音乐才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结尾处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以前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知识。
3.赏析式放松,感受乐趣
紧张有趣的四十分钟学习过程如果让学生产生疲惫、倦怠的感觉,那么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放松休息。让学生将听到的音乐用图片、绘画、动作、演奏等形式来表现,加深学生对作品中音乐形象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欣赏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木偶的步态舞》的结课时,教师请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使学生在"玩玩木偶"中,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
通过实施了音乐教学有效性结课后,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参与的热情也高了。通过边实践探索边反馈纠正,使人眼前一亮,起到画龙点睛甚至化平庸为神奇的作用。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的难易,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形式要新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结课时,各种方法可以综合利用。在课堂最后上出精彩,使教学留有余兴;在课堂最后精心小结,完善了评价;在课堂最后做好铺垫,承前启后;在课堂最后规范常规,培养了良好习惯。通过科学的结课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审美能力,使课的开始引人入胜,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让老师和学生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苟荣"莫在音乐课堂结尾画句号"中小学音乐教育08年第3期
[4]苟荣"重视音乐课最后一分钟的组织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08年第1期
上一篇: 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