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热情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又作用于教师的热情。教师的“乐教”,学生“乐学”,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成为“教与学”的最佳点,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视学生为朋友,让学生放飞心情
音乐是什么?是艺术,是听的艺术。艺术不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传统的音乐教育必须改革,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应该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例如低年级的唱游课,都是在“听听”、“唱唱”、“玩玩”、“创创”中轻松愉快的进行的。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中,课堂已不再是老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老师需要费神的地方是在上课前精心设计、组织课堂上的活动。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老师只是起着引导游戏正常进行,让学生从游戏中得到收获的作用。为此,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音乐游戏、角色扮演,用学生自已的想象,创造自己的音响效果,从中体会创造想象和演唱的乐趣。如《小树叶》是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歌曲。我在执教歌曲处理部分,通过琴声首先让学生感悟了二段速度的变化表现树叶飘零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以此作感情线索,学生情不自禁的做起了动作,尤其“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学生双手张开高高举起,斗腕、翻腕,全班五十双小手全部在动的时候,站在讲台的老师,伴随那童趣的声音,能不体验到音乐美吗!又如我在教《树叶儿飘飘》时,充分创造给学生聆听的机会:学生能说出这首歌曲很柔美;我听到了秋天的声音;听了这首歌我心里很安静……并且学生在学唱《秋天红艳艳》这首歌时,很快就能比较出,《树叶儿飘飘》的音乐情绪是柔美抒情,《秋天红艳艳》的音乐情绪是欢快活泼。音乐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它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它的过程。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带着愉悦的体验离开音乐教室。好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体验情感,吸取知识,培养情操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才能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二、用“心”去体验音乐的美,让课堂“活而不乱”
大家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教唱完一首歌后,我们经常会让学生为音乐编配动作、配上打击乐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歌曲伴奏等等。往往这个时候,教室里就会闹哄哄乱成一团,如果你是上课的老师,看到这样的场面,还会有好心情去完成下面的教学环节吗?如果只是一堂课的话,我想也许还能坚持一下,但如果每次都这样,你还能坚持吗?我想是不能的。那么,我们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做到“活而不乱”呢?
音乐课的灵魂就是围绕着主题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通过聆听,唤起情感,引发想象与联想。学生的“好动”往往是他们内心情感不加修饰的自然而直接的流露。作为音乐老师,不但不该怕它,倒是应该珍爱它。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的思想深深地沉进到音乐的主题中去,做到内心的感受与外部的行动和谐统一。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创造。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交融,与音乐互动,使学生的体验不断升华。在这样的音乐课上,尽管全体师生都可以“玩”得忘乎所以,但绝不会脱离主题,失去控制。如在五年级上欣赏《爱的罗曼斯》时,学生听了非常激动,并且唱出他们平时编辑的歌词,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我先让学生跟着音乐唱起来,大大鼓励他们创作。学生情绪高涨,我借此时机,让他们进一步的去聆听体会这首西班牙民歌的优美纯朴的美。同样当班得瑞乐团演奏的轻音乐《春野》轻忽飘渺、铺陈徐缓,飘荡在整个音乐教室时……,孩子们已经“醉了”,他们要求听了一遍又一遍,在这春意盎然的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流淌的旋律,美的色彩,造成美的意境,抒发心中的美感!
上一篇: 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消极”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