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作者: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新村中心小学 丁明堂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认真领会《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以《标准》为指导,转变观念,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把音乐教学纳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这条主线上来,以音乐的体验美化心灵,以音乐的魅力健全人格。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音乐教师 审美情操
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为重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学科的审美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落实到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以往的音乐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还使整个以审美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音乐课枯燥乏味,学生逐渐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鉴于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音乐理论水平,认真研读和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模式,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把主动发展的机会还给学生。笔者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音乐课要调动学生的感官去准确的感受音乐,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教案设计。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打破沉寂的氛围,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跳舞、唱歌、游戏的活动环节。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从而对音乐课产生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自觉接受音乐的熏陶。通过多环节的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体验音乐之美
以前传统的教学课堂,受英才教育的影响,将教学重点只落实到少数表现突出的学生身上。这种教育方向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为代价。其实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音乐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热爱音乐热情,培养他们完美的生活的情操。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会使学生对音乐发生浓厚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我在音乐课教学中,每一堂课都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精心设计教案,设计每堂课的亮点,以这些亮点来激趣,通过激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对他们带来的美感享受。
在教学中,我尽力避免课与课之间的单调重复,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在此基础上,我还设计了每堂课的音乐小游戏,跳舞比赛、音乐表演等环节,力争营造不同的音乐环境,多给学生体验音乐美的机会。使音乐课上得轻松、有趣,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音乐环境中,发生对音乐质的变化,即气质变化,音质的变化,心质的变化。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朝着美的方向健康发展。用健康向上的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对歌曲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怎么培养他们辨别能力,使他们能对好的歌曲有一个基本认识,这就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和音乐教学任务。
结合小学生爱唱歌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欣赏音乐、鉴别音乐。例如,我在教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结合一些画面,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境之美。同时,自己又放了现在流行歌曲《死了都要爱》的片断,让学生比较,哪首歌曲更加清爽可爱,更加健康向上? 通过鉴别引导,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歌曲的优劣,使学生认识到,一首好的音乐,不仅是旋律的优美,还有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最值得称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我在校园之声栏目中,设立了“每周一歌”栏目,通过播放一些校园歌曲,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受到音乐的陶冶。
三、突出情感教育,强化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应该回归其本来的艺术特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乐趣,让他在音乐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爱上音乐,形成对音乐独到的见解与审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任务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具体地说,主是能够通过一首音乐作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表现,并引起共鸣。
九年义务《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的论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为此,一定要紧紧抓住情感这条主线。情感是音乐的刺激源,也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学生感受音乐的归宿。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为目的,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唱他们喜欢的歌曲,让学生组织起来,说音乐故事。学生有的讲《游击队歌》的由来,有的讲《国歌》的诞生过程。有的讲《黄河大合唱》产生的历史背景。音乐课实际上是以情感为形式的审美心理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我感受与理解,从而最终在心灵深处烙下印记。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具像审美
随着现代化教学条件的不断丰富,音乐教学也要紧跟形势的发展,改变原始的音乐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视听的交互感受中,提高对音乐的具像认识。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注意利用录音机、录相机、幻灯片等电教媒体,这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的感觉音乐。并且可以给课堂带来不少活力。这些多媒体的音响和视觉效果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例如,我利用录音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视唱进行录音,然后集体欣赏,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自己的视唱中直观地找出优缺点,从而不断提高视唱能力。这种录音视唱的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够促进学生感官和心智的健康和谐发展。
五、举行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审美
学生是天性好动的,如果总是将他们关进课堂,就会使他们丧失原本天真活泼的本性。音乐课堂如果仅仅限于课堂,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鉴于此,我在平日的音乐教学中,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真正让音乐课“活”起来。我定期举行“歌咏比赛”,让学生在歌咏中释放激情; 我举行“音乐会”,让学生在美好的乐曲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笔者举办“学生演奏会”,给学生施展音乐技能的空间。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娱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更重要的可以将课堂上的学得的知识得到反馈,寓教于乐,使学生的身心在一系列音乐活动中得以健全的发展。另外,我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加以及时肯定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小学音乐课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与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及音乐审美情操,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受到美的感染,情的激励。音乐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热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上一篇: 如何进行唱歌教学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