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摘要:音乐是人类 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何为一节好课,如何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成为很多音乐老师时刻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从四方面对这一问题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 课堂导入 重点难点 扎实教学 情感升华
正文: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我之所以喜欢“生如夏花”这个词正是因为夏花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同我所教的学生们一样,像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允吸着阳光雨露,小学阶段也正是这些精灵茁壮成长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同时能够让音乐来净化其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让他们体会“do、re、mi、fa、sol、la、si”的美妙和趣味。
那么,怎样算是一节好的小学音乐课呢?结合我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我认为一节好的小学音乐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do”出趣味,情系课堂
“do”的谐音即“导”,我们常说一个良好的开始才会有好的结束,“导出趣味,情系课堂”即要重视课的导入,良好的导入设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够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望。小学音乐课的导入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情景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节奏练习导入法等等。不同的导入,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歌曲,应采取相应的导入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小学音乐三年级《八只小鹅》这首歌曲,它是一首饶有风趣的斯洛伐克民歌,歌曲欢快活泼,描写了一群小鹅在快活嬉戏的场景。因为平时的课堂接触,我注意到三年级的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所以在导入设计中让他们随着音乐模仿小鹅的走路姿态,并且鼓励学生到前面小舞台上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座位上的学生数一数舞台上一共有了几只“小鹅”,他们回答:“八只”,紧接着让他们为歌曲起个名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八只小鹅》”。这样的设计不仅在课的开始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牢牢的记住了歌曲的名字,提高学习效率,以游戏的趣味性,使整个教学有了好的开头。
二、“fa”现解决,重点难点
我认为发现解决歌曲的重点难点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制定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解决重点难点入手。所谓歌曲教学中的重点,是指为完成歌曲教学目标,在歌曲教学中应着重体现的方面,如引导学生理解歌词蕴含的含义,感受歌曲的情绪,有感情地表达情感与表现形式等。而歌曲教学中的难点,一般是指在歌曲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演唱的某些乐句,甚至是某个节奏、某个音、某个字,它一般只是歌曲中的某一片段。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学会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不能一把抓,要懂得取舍,特级教师吴群说:“教学中,如采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导致用力不够,而使各种教学目标不能达成。”所以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我会紧紧的围绕歌曲的重点难点设计,并且选择相应的教法去解决重点和难点。例如:二年级第八单元《过新年》这首歌曲是一首欢快、热烈、气氛浓烈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歌曲中模仿锣鼓声音的衬词“咚咚锵”的运用既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又是歌曲的一个难点,每个衬词是形似但是每句的音高、节奏却有变化,所以我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把难点节奏的训练渗透到歌词当中并且与音乐旋律相结合,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以及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对此难点有了牢牢的印象并且能够准确的唱准不同旋律的衬词。
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设计把握是不可或缺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亦可以理解成学生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的发现、提出和解决。“生本教育”是时下最为热点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让学生在生本教育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的去发现、提出、解决重难点。就比如歌曲《月亮月光光》,可以让他们分小组在课前搜集和月亮有关的美术作品,音乐作品,诗歌作品,舞蹈作品,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歌曲情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学生仔细的聆听范唱、视唱歌谱便能够提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演唱时要保持长时值的音的演唱气息;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唱”。通过抽取旋律片段作为发声练习,既可让学生体会歌曲弱起的感觉以及训练学生气息饱满,同时在无形中也解决了歌曲的重难点,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三、“si”化过程,扎实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的基本素养。”要想完成这一总目标我认为“细化过程,扎实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如今一些老师不太注重过程:课堂上的听赏歌曲、视唱歌谱、歌词理解、学生创编、知识与技能这一系列的教授都不太扎实,学到最后学生不能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把原本生动有趣的歌曲唱的乏味平平,了无生趣。反之,如果很好地细化教学过程,注重细节的积累,扎实学生基本功,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1.重视欣赏,拓展视野
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欣赏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美好情操,可是有些老师只顾教唱而忽视了这部分的重要性,欣赏歌曲时只是听听就一笔带过,学生只听到了旋律感受了情绪却不能深一层的了解歌曲。特别是高年级的歌曲,很多都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深刻的创作意义,无论从作者介绍入手讲解,还是歌曲背后的故事,或是主题旋律的演唱,都会令整个欣赏更加生动具体化。通过细致的欣赏学习使学生在逐渐的积累中丰富内涵、拓宽视野。
2.扎实教学,平实课堂
所谓“平实”是强调常态下的课,它未经修饰且具有非常强的普遍性,真实性,有些时候看到的一些课通过反复的“排练”,上课时学生与老师的默契配合让人惊叹,学生不听琴声也可以把整首歌曲唱的准确无误,几分钟之内就能自编自导自演音乐小品,平心而论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与其看到这样一节“完美”的课,不如看到一节“原生态”的课,让我们听课者也可以去反思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要想“平实课堂”就要做到“扎实教学”,每一节课注意引导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给足学生时间自己独立、仔细的视唱歌谱,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视唱歌谱的能力,对于较难的地方可以从特殊节奏型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不能只给学生答案,忽略过程,比如:附点四分音符几拍,直接告诉学生一拍半,学生不单不能够理解而且易于忘记,如果用画图方法以一个长方形表示一拍,附点四分音符经过推算是一个长方形加上半个长方形,学生便会形象的记住它的时值是一拍半。总之,过程是关键,平实教学,扎实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3.注重细节,引导成长
曾经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音乐课堂上也有一些小细节是不可忽视的,或许正因为抓住了不起眼的细节,逐渐的积累才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唱歌习惯。通常演唱时学生唱着唱着就没有了坐相,唱完后老师一句轻轻的提醒:“同学们歌曲唱的不错,要是背能够再挺直一点,一定会唱的更好。”听到后他们会下意识的坐端正,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良好的演唱坐姿。又如,在为三四拍歌曲打节拍时,大部分学生的划拍很准确,但一些身体协调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把三角形划成圆圈圈甚至不规则形状的都有,教师可以手把手的教这些同学跟着音乐节奏划拍,让他们记住三四拍歌曲强弱弱的感觉,反复练习,效果可观。所以,教师必须规范、细化教学细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四、“la”近心声,情感升华
新课标提出,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而音乐是由音的长短、高低、强弱、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常见结构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按照逻辑形式加以变化,以此来描述客观世界和内心情感,因此,从刚开始学习就要让学生领悟、感知这种语言,只有对音乐的感知,才能有情感的体验,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应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善于发掘音乐内在的旋律,让学生从感受音乐节拍、旋律开始然后再深入到歌曲所表现的情感意境,通过理解和学唱让其情感得到升华。在教《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教师从节奏入手让学生跟随范唱点拍打节奏,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声视唱歌谱,在一遍遍不同形式的变化中感受体验歌曲的节奏韵律,利用范唱,让学生感受与歌曲《闪烁的小星》旋律相似的语句,同时让学生模仿连音、断音的不同唱法,来体会不同唱法所带来的歌曲情感的变化。通过两首歌词的情感分析,相似旋律的欣赏,连音、断音的对比,学生能够自然、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这样即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激发其审美心境,用音乐语言感知了美,欣赏了美,达到情感的升华。
总之,新课改下一节好的小学音乐课,能够传承我国的教育思想“以美育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学生创造潜能,这也要求我们作为一名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方能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