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静静的夜》教学设计与简析<?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刘晓萍
教学内容:《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课《静静的夜》
单元名称:静静的夜
单元教学思路:
本单元以“静静的夜”为主题,从画面、声音、动作等多种艺术形式去感受 “夜”的意境,在创编与表现活动中运用艺术的手法将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对“夜”的感受和体验,用动作、表情、声音等形式表现出来,在“看、听、奏、对比、选择”等活动中,体会音乐在表达人们的情感、表现生活内容等方面的作用,知道音乐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单元计划用2课时完成。
单元教学总目标:
1、以“静静的夜”为主题,通过想象与联想,尝试运用声音、动作或造型来表现夜晚宁静、平和的情境,知道艺术和生活是相互联系的。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感受和了解音的强弱。并通过探究活动,尝试创造一组有强弱对比的声音。
重、难点:如何利用声音的变化创造和运用合适的声音来表现“夜”的意境。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单元式的整合和教学构思,有利于突出教学主题,较好的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时教是应该注意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相互联系及互动;充分考虑学生情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将音乐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知识融入在一个情境的感受过程之中。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夜”的宁静与平和,知道音乐与生活是有联系的。
2、通过运用画面、动作、声音力度的对比,感受“静”与“动”、“平静”与“热烈”两种音乐情绪,并尝试创作不同的声音效果。
新课标在“综合”中要求:“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夜”为主题,以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多种艺术手法对“静”、“动”两种状态和情绪,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想象与表现,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意义。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两幅情境图《夜》、《闹市》;音乐磁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德国作曲家弗利丝的《摇篮曲》;节奏卡片或小黑板;一组打击乐器。
2、学生准备:颜料、画笔;身边可发声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1)聆听德国作曲家弗利丝的《摇篮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2)给乐曲起个名字,并说出理由。
(3)教师肯定学生的想象和感受,并简要介绍乐曲。
新课标在“体验”中提出:“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特见解。”本环节以感受与体验为主导,让学生在充分聆听和感受乐曲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音乐活动。
2、创作与表现(一)
(1)教师出示两幅图画:一幅是静静的夜晚,另一幅是热闹的集市,学生观看并讨论图画的气氛与内容。
(2)学生分成三小组,分别用颜色、动作、声音三种方式去表现这两幅画面的情绪和气氛。
(3)各小组依次展示本组对以上两幅画面的表现作品,其他小组来推测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4)聆听教师在琴上奏出两段不同情绪和气氛的音乐《摇篮曲》、《粉刷匠》,学生将两段音乐分配给这两幅图。并说说选择的原因。
(5)思考:如果用教师所给的节奏
“× × │ × × │× × │ × ― ‖”给以上两段音乐伴奏,你会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拍击,才能表现出一静、一动的效果呢?边和着音乐边拍击节奏,尝试着去表现两种不同的效果。
(6)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演示效果,并进行相互评价。
(7)教师做简单的评述,并引导出:“强” 与“弱”的概念
以上设计注重视、听相结合,目的是将音乐和姊妹艺术相互连接和沟通,用颜色、动作、声音三种方式表现具体的情绪,以期在具体的活动和体验之中得到艺术的“通感”。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音乐的强弱概念有个初步的认识。
3、创作与表现(二)
(1)联想日常生活中,声音的强弱对比。
(2)尝试着用带来的材料或教室里的打击乐器制造出一组具有强弱对比的声音来,敲敲、听听,相互交流。
(3)教师给出主题:“静静的夜”,学生想象夜晚会有什么声音,回忆在家睡觉时的情景等。
(4)根据大家的建议,各小组扮演夜晚在家里的情景。
(5)教师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学生随着音乐身体做轻轻地摇晃,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
(6)和教师一起念读歌词,想想用什么样的声音能让小宝宝睡着呢?
(7)和着琴声,一起哼唱歌曲的旋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旋律走向的把握,可以借助手势的高低来提醒他们。
(8)大家和着琴声演唱,同座位可以分别扮演“妈妈、孩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角色可以自由分配和互换。
“音乐学科重视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促进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系,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能力。”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了将演唱、演奏、欣赏教学与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运用相联系,以期通过这种横向联系,多方位、多层次地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提高音乐能力。
4、反思与评价
(1)什么样的声音适合表现“夜晚”呢?(轻柔的、较慢的、较弱的等等)
(2)和同座位相互交流在演唱《小宝宝睡着了》歌曲时心里的感受。
(3)师生共同总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新课标中指出“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不同的音乐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本课的“反思与评价”环节,虽然只有两个简单的问题,但问题却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通过生生、师生互评,复习和回顾了本课主要内容,发现不足,及时指导和完善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感受“夜”的宁静,想象在神秘的太空中遨游的感受,并能在情景表演中运用打击乐器和歌声来表现“夜”的意境。
2、在学唱和感受歌曲《闪烁的小星》的基础上,能通过选择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等,丰富歌曲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标中对“表现”的阐述:“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习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第一课时对“夜”的宁静和静谧意境的感受基础上,本课目标注重了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设想运用速度、力度、长短以及音色等音乐要素,通过打击乐器的演奏、歌曲的处理与表现等实践活动,达到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黑板上“漫天星辰”的情境布置;音乐磁带:歌曲《闪烁的小星》;各种打击乐器;
2、学生准备:金箔纸制作的小星星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前,教师将教室黑板布置成漫天星辰的画面,营造夜空宁静而神秘的气氛。
1、感受与探究
(1)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边演唱边进行歌表演。
(2)在学生扮演的“宝宝们”都“睡着”之时,教师播放磁带或在电子琴上用振琴的音色、稍慢的速度弹奏《闪烁的小星》歌曲旋律,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意境。
(3)说说听见这段音乐时的感觉与想象(比如夜晚,仰望星空时的感受等)。
(4)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一颗星星,在天空中闪闪发光,会是什么感觉,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5)教师给出几件打击乐器共同来探究音色,并尝试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来表现夜晚、星空的情境。分小组讨论,并设计各自的方案。
(6)依次展示,大家共同评价,看哪组的表演最有气氛。
本环节意在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通过唱、听、动、尝试体验、分组讨论、个人展示、小组合作展示等若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2、新知与演唱
(1)聆听教师范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感受歌曲的意境和节奏。
(2)跟着歌曲的节奏拍一拍,看黑板上的几条节奏,找出与歌曲节奏相同的节奏句。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3)辨认:在 × × │× × │ × × │× ―‖节奏中,哪一个音符节奏,我们没有学习过?
(4)学习二分音符:×―
(5)随琴哼唱歌曲,学习歌词。教师和学生先一起念读歌词,并配合简单的手势或身体动作,帮助表现和理解歌词的意思。
(6)问题思考:怎样运用速度的变化将歌曲的演唱变得更好听?教师给出两种速度:稍慢、稍快,大家讨论,设计方案。
(7)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方案,共同来演绎歌曲,体会处理歌曲的乐趣。
将音乐知识、技能溶入具体的生活中的场景,使音乐知识的学习能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样的音乐学习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兴趣而富有活力。
3、创作与表现
(1)情景表演“星空”(根据教师的朗诵,学生扮演“小星星”,分别利用打击乐器、歌声、或动作、表情等进行即兴表演)。
A段:太阳困了,无精打采地向西边退去,小动物们都急急忙忙地往家赶去。而此时,可爱、调皮的小星星们从天空中蹦跳了出来,一闪一闪,好奇的看着地上的世界。
B段:夜幕降临,小星星们在天空一眨一眨闪着亮光,看见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进入了梦乡,他们悄悄地在说着什么呢?
A’段:太阳醒了,精神抖擞地从东边跳了出来,小动物们也都从家里跑了出来。在天空玩耍一夜的小星星们累了,一个一个的溜回家睡觉去了。
(2)根据歌曲《闪烁的小星》的内容,想象和创编一则有关夜空的小故事。
(3)有感情的把自己创编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4)利用打击乐器、歌声、动作、表情等表演故事。(小组合作与互评)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本教学环节首先通过一个教师设计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创造表演,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经验。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分组去合作创编、表演,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并且通过评价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4、反思与评价
(1)说一说声音在表现情绪上的作用,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宁静和热烈的气氛。
(2)相互说说在情境表演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交流与本组同学合作时的感受。
新的教材以学生为本,为教师着想,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并通过教参给教师提出了教学建议。但是,由于具体的教学情况有所不同,各地的学校、教师、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教材又给了我们很大的开放空间,使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施教天地。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是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上的教学设计就是一种尝试,设想通过对规定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在教学中努力突出课标各理念及三维目标的融合贯穿,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此和各位同仁交流和探讨。
上一篇: 《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教案及课后反思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