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音乐中的绘景写意》<?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陈 冶
教材来源:高一年级 艺术欣赏(下册) 第二单元 音乐中的绘景写意
教材内容说明:
本节课通过音乐作品中的绘景手法,感悟出人的心境与天人合一的意境。音乐作品是平台,一、了解音乐作品是如何描绘景色的;二、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三、理解艺术作品、艺术家绘景是为了抒发情感,理解景与情、心境(心态)与意境(创作手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
一、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应该接触过一些音乐作品,对音乐的绘景写意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尤其注意新旧知识的承接。
二、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也是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因此学生的总体文化素养较好,课外知识比较丰富。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比较强调知识系统性的梳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如:针对学生文学功底比较好这一点从古代诗词中绘景写意手法的分析作为本课的导入。
教学目标阐述:
学会如何欣赏绘景类的音乐作品:
1、了解分析音乐作品从音乐元素入手:音乐旋律、音乐节奏、音色、音的区域和音(和声)、调性等。
2、了解音乐作品产生的年代和作曲家介绍。
3、理解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音乐艺术,同中国的文学、哲学、绘画的密切关系。
设计思想: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围绕二期课改学生主体性原则,来制订教学方案,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围绕“教案”进行的陈旧模式,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
教学过程与方法:
步骤一:导入:对对碰古诗。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老师说上句,学生对出下句;一个小组说出诗句的时间地点事情,另一个小组说出诗句的心境和意境。理解古诗中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
步骤二:了解音乐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和声:了解结构手法:作品的块面段落构成等;了解“三境”――画境、心境、意境之美;
1、分析作品题目:了解所表现的景观、所属地区、民族、环境和时间。讨论法
2、欣赏《苗岭早晨》第一段“引子”启发法(什么乐器、音区、旋律特点)
3、欣赏《苗岭早晨》中间段,猜猜作品是表现什么情绪的。启发法
4、上网查寻有关作曲家陈刚的简介。实验法
3、改变音区、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看看是否有美感;实验法
4、初步理解“三境”之美;讨论法
步骤三:欣赏音乐作品,合作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三境”之美(可以由各合作小组自带音乐作品);
1、欣赏《春光明婿鸟语花香》(梁祝第一段)。活动法
2、欣赏《雨打芭蕉》(广东音乐)
3、口头作文:“听雨” ;实践法
步骤四:课堂小结
1、说说你最喜欢的绘景类的音乐作品,并说说表现哪“三境”;
2、如何欣赏理解绘景类的音乐作品?
步骤五:研究性作业:听赏《蓝色多瑙河》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课件、实物投影仪、DVD、钢琴等
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上,从文学导入音乐,从文学的理解牵引到音乐作品的感悟。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音区、音色的变化,在实践中理解,只有这样才有美感,才能体现画境、心境与意境。这节课是讲授音乐知识点的课,容易沉闷,事先请各合作小组带一些他们喜欢的绘景类的音乐作品,分析理解他们熟悉的音乐作品,在情感上更容易有亲和力,更愿意接受。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最后归纳总结由学生做,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一点并不困难,以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进一步探索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处理:
教学重点:音乐作品绘景写意,掌握作品“三境”即画境、心境和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
1、从音乐元素出发,分析作品的景与情的关系。
2、中国古诗中的景与情的人文内涵。
板书设计:
一、《苗岭早晨》题目及所包含的信息:时间、地点、民族、地区等;
二、音乐作品分析的着力点:音色、旋律、节奏、调性等;
三、《苗岭早晨》作品简介,陈刚简介。《梁祝》、《阳光照在炉台上》等作品简介。
四、三境特写:画境、心境、意境。
上一篇: 《飘香的民歌》第三课时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