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中国音乐常用术语英译探微


作者:康瑞军       来源于:艺术起点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音乐常用术语英译现状的分析,对其中译名的不统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音乐术语 英译
  今天,作为一名音乐学工作者而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空前繁荣的时代,实在称得上是一件幸事。开放的政策、经济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极速发展,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国际交流机会。我们可以与从各个不同文化角度出发进行音乐文化现象研究的同行进行学术上的对话与沟通。无疑,这对我们从更深、更广的领域进行音乐学研究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与这样频繁的机会以及未来的强有力的需求相比,我们目前无论在音乐学研究成果交流的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就中国音乐学研究领域而言,则主要表现在对外介绍中国古代音乐、考古发现、乐种研究以及音乐观点争鸣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能准确及时地译成外文(主要是英文),这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音乐学工作者引以为撼。
  一、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中国音乐学的研究成果卓然,将之译成英文介绍出去的需求日益扩大,这方面的工作较之以前也有了相当的进展。但真正具有开创性、标志性意义的工作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从这时起,国内几种主要的音乐期刊开始刊登英文目录,如各大音乐学院的学报、《音乐研究》、《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等等。通过海外发行,这些刊物的影响与日俱增,这对推动音乐文化的国际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目前,每期附有英文目录的刊物已达十几种,其中有的刊物每篇文章都有英文的内容提要,如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等,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贡献。但是随着全国音乐学工作者英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海内外学者对中国音乐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关注,学界对音乐词汇英译准确性、规范化的要求和呼声也越来越高。正如莫德昌先生1991年撰文指出的:“随手翻阅一份音乐专业刊物的英译目录,不难发现题目的翻译可以商榷之处甚多,至于拼错字、排错版更是常见。”[1]在该文中,莫先生列出了一些常用词语的习惯译法,并对一部分已发现的误用、误译问题给予了订正。使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音乐论文目录英译在拼写、排版和部分术语的准确度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纵览近十年来国内专业音乐期刊的英文目录,我们发现:上述状况并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笔者查阅了国内10种主要专业刊物[2]从创刊开始至2002年第1期的所有英文目录,收集中国音乐常用专业术语词条共计846条。各条目在总数中的使用率和一词多译率如下表:

表一: 各类术语使用率比较

类    别

表演用语类

乐器类

曲 名、著作名类

音律类

乐种类

其  他

数    目

   211

 144

     101

 100

85

 205

百 分 比

~25%

~17%

~12%

~12%

~10%

~24%

  如上表所示:在所收集的所有846条术语中,各类术语的使用频率是不尽相同的。以表演用语类为最多,乐种类为最少,分别占到总数的1/4、1/10。与此同时,通过收集工作笔者发现:词条译名的不统一现象主要集中在常用术语中。在以上846条术语中,查得一词多译的术语98条,其中以乐器名和曲名、著作名最为常见。如下表所示并附部分条例:

表二:各类术语一词多译率比较

分    类

乐器名

曲名、著作名

戏曲相关名

其   它

数    目

38

20

18

22

百 分 比

~38%

~20%

~18%

~22%

  《春江花月夜》   <The Enchanting Moonlit night on spring River〉;<Flowery Moonlit Night by the Spring River〉;<Chunjiang huayueye〉(the Moonlit Spring River);<Spring on the Moonlit River>;<A night of flowers and moonlit by the spring River>;
  《二泉映月》 <Moon mirrored in the Pool> ;<Moon Reflected in the  Erquan Spring > ; <The Moon mirrored in the clear pool> ;<Moon Reflected in Erquan>;<The Moon Reflected in the Erquan>;
  《高山流水》 <High mountains and flowing streams>;< Mountain and Flowing Water>; <Mountain high, River flowing>;
  《碣石调幽兰》  <JIE SHI DIAO.YOU LAN >;<Jie Shi Diao:Orchid in The Deep and Secluded valley>;<Youlan in Jieshi mode>;<Youlan>(orchids  in a secluded valley); Yu-lan(the  elegant  orchid)>;
  《神奇密谱》  《Shen-qi-mi-pu 》 (Mysterious   tablature);< Mysterious  Notation>;<Shenqi mipu>(The mysterious secret Handbook);
  《声无哀乐论》 <Voice  n  Theory  of  Voice  without Sorrow>;<Music is Irrelevant to Grief or Joy >; <Music  Has  No  Grief  And  Joy>;<Sheng-wu-Ai-Le  lun>;<Sou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Grief or Happiness>;<Sound Neither Sad Nor Happy>;
  工尺谱  Kung-ch`e notation; Chinese Gongche Notation;Gong-che Score;Kung-ch`e notation (pitched notation);
  古 琴  Chinese  Seven-stringed zither; Ancient Chinese Qin;Ancient Qin;Seven-stringed harp; Seven-stringed zither;Ancient Harp; Ancient Lute(Guqin);Chin;Ch’in;Gu-Chin;Guqin;Guqin(Ch’in);Guqin;Qin;7-Stringed Zither(guqin);Seven Strings Qin ;Qin(古琴);GUQIN;Gu Qing;Chinese Ancient Seven String;Zither(Guqin);
  管子Guan Zi; Kuan-tzu;Guanzi(two reeds pipe);Kuan(end-blown  flute);Wooden pipe(with double reed);
  琵 琶  P'i-P'a (short-necked  lute); P'i-P'a lute; P'i-p'a(four-string lute); P'i-P'a (a  pear-shaped,four-stringed  plucked  lutes  with  a  short, bent  neck  and  twenty-four  frets);Chinese lute;Pipa (four string lute);Pipa(four-stringed lute);
  三弦  San-xian (Chinese  Banjo); San-hsien  (three-string  guitar);A  three-stringed  lutes  with  a  long ,fretless  neck  and  oral-shaped  sound  box;San-hsien(three-string lute);Sanxian(long-necked lute);Sanxian(three-stringed lute);Three-stringed Chinese guitar
  西安鼓乐 Xi’an  Gu yue; Drum music of Xi’an;Xi’an GuYue (Drum and Wind Instrument Ensemble );Xi’an Guyue Music  (wind and percussion ensemble );
  限于篇幅,以上只列部分例子。通过以上二份表格及条目举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通过上述列表和条例可以看出:除去拼写和排版的错误不说,一词多译的术语译名少则2个,多至7、8个,有的甚至有译名10个以上,更有甚者,例如“古琴”一词,译名达到了令人瞠目的20余种!其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2、在以上条例的译文当中,字面上比较接近的主要是音译,而意译的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如果只看意译的话,我们很难把它们恢复到汉语原文的同一个术语。例如:“Mysterious   tablature” 按照字面的翻译,在英文中“Mysterious”是“神秘的、不可思议的、难以理解的”的意思[3],所以很自然,我们会译为“神秘的(难解的)乐谱”;而“The mysterious secret Handbook”我们则可能将之译为“神秘的(难解的)册子”。众所周知,《神奇秘谱》是一本明代朱权所编的琴曲谱集,所以,单纯上述解释无论在所指的准确度上还是同一性上显然不能让人们理解成为同一个原意。
  3、尽管在所收集的全部术语中,一词多译者在数量上所占比例不过12%,然而,假使这些术语不是被经常采用并因其重要性而被广为翻译介绍,其英文解释显然要少得多。
  4、笔者收集的术语译名的范围还仅限于专业期刊的目录,至于在正文中被使用的频率则远远不止前述数据。所以,这些术语,在未来进行学术交流译为英文的过程中,也必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
  除此之外,笔者同时查阅了手头现有的中外其他一些论著[4],以及通过国际互联网上Google搜索引擎搜集到的专业网站相关论文又获得新的一词多译条目700余条,以期通过前后获得的词条之间的彼此映证来减轻这种混乱程度。然而,事实证明,要想在二者之间寻求相互契合的译法,不仅是不切实际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反而加剧了这种混乱。
  二、改进的几点建议
  因此,笔者认为,进行学术交流,就中国音乐学的研究领域而言,固然要以易为国外同行所解的精练英文来表达原作术语、以求准、求是的态度来进行译介工作,但是,既然中国音乐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中国音乐的现象和本质,那么,中国的音乐学家自然地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主力。我们应当从中国音乐术语的独特性角度出发,做到专词专用,所指明确。从而从根本上、从长远考虑上解决这一问题,为以后的交流与推广工作打好基础。此外,“约定俗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先行约定有典型意义的部分术语,并形成规范,才能在以后的全体当中贯而彻之,达到“俗成”。具体讲,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废除旧有音译,如“昆曲”的音译“K’un-ch’ǜ”、“京剧”的”Ching-chǜ”以及“皮黄腔”的“P’i-huang Ch’iang”、“青衣”的“Ch’ing-i等等;这些术语的拼音大都是地方方言音译,在实行汉语拼音标准化已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采用上述旧有英译,势必给青年音乐学者的阅读和书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就目前而言,这种旧有的英译只出现在部分术语的译文上,而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采用标准化拼音音译更利于今后的学术交流。
  2、笔者赞同高蕾提出的“少于3个字的乐器名称作为一个单词拼写,多于3个字的乐器名称按意群来拼写,每个意群作为一个单词;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均大写,其它字母小写。”[5]同时,笔者认为,这一关于乐器的译法的意见完全可以推广到所有中国音乐术语的英译工作中去,并形成一种惯例。如“三分损益律”可译为“Sanfen sunyilǜ(三分损益律)”等等。
  3、借鉴日语中音乐词汇专词专用的译法。如日本的尺八译为Shakulachi;歌舞伎译为Kabuki等等。汉语的音乐术语可在音译后加注汉字。例如,<春江花月夜>可译为〈Chunjiang huayueye(春江花月夜)〉 ;“古琴”一词可译为“Guqin(古琴)”等等。至于同音同字者,例如:“Guanzi”一词,可能是指吹奏乐器“管”,也有可能指战国时期的齐相国管仲,因而,在翻译时可以在这一类词条的音译后加入简单的意译解释.例如:上述词条如所指为吹奏乐器“管”,可译为“Guanzi(Wind instrument with double reed)”;假使所指为“管仲”其人,则可译为“Guanzi(the  Ancient Chinese  thinker in Warring States)”。同音异字者,则不必采用意译,直接采用拼音加汉字的方法。如“笙”一词,可以译为“Sheng(笙)”,而“生”则应译为“Sheng(生)”。依次类推。
  4、关于音乐家、音乐学者的人名的译法,采用汉语拼音加注汉语名字的译法,但姓与名之间要分隔开。例如:“冼星海”的译名为“Xian-Xinghai(冼星海)”、“杨荫浏”的译名为“Yang-Yinliu(杨荫浏)等等。
  5、至于有的学者提出的 “在文章摘要或正文中可用注释的形式再对乐器进行简明的英文解释,即对部分主要特征进行扼要描述,以作为‘汉语拼音+汉字原名’方法的补充说明”[6]笔者认为,似乎没有这样的必要。术语的英译,无论是应用在目录当中便于检索、存目还是应用在正文中说明问题,它的准确性要求要远远超过详尽性的要求。术语在学术文献中的英译毕竟不是辞典中的词条解释,决不能期望以之来代替甚至部分代替正文阐述的作用。所有进行跨文化研究的音乐学者,应当具备主要通过正文阐述而不是仅通过文中对术语的详而又详的解释来理解术语的内涵这样的素质。正如同我们国内学者所做的一样。否则,不从中国音乐术语的独特性出发而用“削足适履”的方法进行学术交流,不但不能消除目前的混乱状况,反而会因各有所指、自说自话而变得更加混乱不堪,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总之,中国音乐术语的英译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和过程。我们每一个音乐学工作者都应当本着精益求精的、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开对待这项工作。同时,我们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内专业翻译界能够编写一本关于中国音乐术语的汉英辞典,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
  --------------------------------------------------------------------------------
  [1] 莫德昌 .《音乐与翻译》(上)[J] . 音乐艺术,1991(2)67.
  [2] 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音乐艺术,人民音乐,音乐研究,交响,乐府新声,黄钟,音乐探索[J].
  [3] 外延社.建宏英汉多功能词典[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 Stanley Sadi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84; Bruno Nettle .Excursions in World Music [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92;卿烈军,英语音乐常用词选编[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耿悦 艺苑英语(下)[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
  [5] 高蕾.中国乐器英文译名初探[J] .中国音乐学,2001(2). 143.
  [6] 同上.
  An Explorat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usical technical terms
  kangruijun
  Key words: Chinese musical technical terms; translating into English;
  Abstract: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erious situation of translating Chinese musical terms into English, Then the author gives some pieces of ad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本文已发表于《黄河之声》2003年第3期




上一篇石磬的形态研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