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作者单位:银川是第21小学
文:董丽华 配图:风信子
我承担了学校教学开放日的教学任务,开放日的课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上课时纯真的神情却依然让我幸福和感动。这堂课是我在拥有60多人的五年级(1)班进行的,他们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上来的,感情很深,对他们也很了解。这个班班额虽大,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却是不错的。担任音乐教学期间,经历了很多课改的潮流,这一级的孩子们曾经用过2年的艺术课教材,到3年级以后才改用新人教版的音乐教材,所以直到用了新音乐教材,才真正的让我又开始了全新的音乐课教学。<?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对于开放日的这堂课,有很多想说的话。现就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一、 上课方法的选择很重要:
这次选用的是一节欣赏课,欣赏课教学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应该是不容易出效果的。到目前为止,欣赏课教学都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深刻挖掘的一项课题。依据新课标教学理念,在欣赏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听赏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为孩子终身学习音乐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单纯的识谱技能对5年级的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制定目标时,只要学生能够熟悉乐曲并能进行哼唱,最终达到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就达到了目的,最后在孩子熟悉的基础上再去识谱,学生就会更好的完成。
另外,对于欣赏课教学,教材里一般建议是一个课时完成,欣赏的曲目一节课40分钟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我想应该是耕具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欣赏课内容,有的欣赏课教学可以用一个半到2个课时来完成,这样,会使欣赏课教学更加趋于完美。
其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的他们的音乐修养和积累还不能达到真正的用音乐专业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来理解音乐,因此,这就给我们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多的要求。课要让孩子上的轻松自如,还要从中掌握积累一定的知识,此时选择的上课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这节欣赏课中,欣赏的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森林狂想曲》,乐曲优美而流畅,让听者有种置身于大自然中之感。可是如何理解音乐,那就不能只是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一番就达到目的了,而是在聆听中实践、感受、学习、再实践等及格过程,才能将诸多的音乐要素加以理解,另外,在引导学生聆听过程中要帮助他们了解乐曲体裁,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所以,在课前做好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向项内容。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由聆听音乐直接进入主题,由听音效――感受音效――实践、体验音效――理解音效的过程,学生很轻松很直接的就掌握了音效的含义,在实践的过程中合作完成的非常出色,尤其一提的是其中那个模仿小马叫声的孩子,在以往的音乐课中很少主动参与活动,但在这节课里面却很出色的表现了自己。所以说,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参与为后面的配置音效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二、教学前问题的巧妙设计至关重要:
在欣赏前,我设计的问题是:你是怎么样理解狂想曲的?学生欣赏前对“狂想曲”进行了自己的一番猜测,等到第一次完整欣赏后学生和欣赏前对狂想曲的猜测进行了对比,加上此时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狂想曲的概念和理解就有了真正意义的了解。对乐曲中出现的ABC三个主题旋律的熟悉,采用了用打手势来表示ABC三个乐段,为学生更好的分辩乐曲主题和再次更好的赏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是在一种非常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和学生进行交流感觉。所以,选择的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应该是比较成熟的,实践证明,也是比较成功的。
三、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运用:
少而精的多媒体课件为我的教学增添了效果。首先为学生的听觉艺术上带来了享受,同时,也给学生的视觉上带来了很好的冲击。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节省板书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赏析和合作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才能更好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如果只图一个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那还是不用的好。所以一定要合理的运用,让它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四、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能使学生更好的参与进来:
教师不仅是引领者还是参与者,有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参与和体验,这样,就为欣赏教学的展开搭建了很好的桥梁。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感觉到音乐带给我和学生的美好和快乐。使我的教学轻松有序,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愉悦。他们把创编音效变成兴趣,把哼唱旋律转换成自己的音乐。只是乐曲比较长,欣赏的空间有限,只能完整的欣赏2遍,所以,整个过程就比较紧凑。
1、 开放互动的课堂,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舞台,增强了学生对音乐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2、 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注重学生集体对音乐的参与合作。
3、 在欣赏中有静有动,始终不离开对音乐内容的设计,自然渗透学生美育的认识和德育的培养
在音乐的聆听过程中,始终将学生调动到对音乐的赏析中,比如听到不同乐段用不同手势表示,三个不同乐段用三种不同音色进行演唱,在熟悉之<?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
其间,也有很多值得再次钻研和设计之处,同时也有一些遗憾,。这首乐曲曲目较长,一首听完就需要4分多钟,不但要让学生熟悉旋律片断,还要了解音效并进行配制,同时还要了解狂想曲的特点,所以,在时间的分配上是很有难度的,为了节约时间,在视唱旋律主题的环节我就进行了压缩,这样就使学生在视唱环节中掌握的还不够精细,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细抠;这就给教学留下了一些缺憾;不过采用2个课时连起来完成这节欣赏课的话,应该会更好。引导学生更好的创编音效的和谐与均衡,除了音效的配置,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节奏的编配,这就需要通过另外一课时来完成。
总之,孩子带给我的是纯真、快乐还有感动,正因为这些孩子们,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我很爱我的这些孩子们,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的钻研音乐教学工作,使音乐课真正的成为孩子的乐土!
上一篇: “听课者”一种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