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竖笛吹奏的三大因素
一、竖笛的音准
竖笛的音准还是个问题么?如果音不准就换一支音准的竖笛不就行了。许多人都是如此认为。不错,我们演奏键盘乐器时,如果出现音不准现象,一般都不是演奏者的原因所致,而是乐器本身的问题。但我们吹奏竖笛时,就不能这么去认为了。虽然竖笛本身在音准方面可能没有问题,但吹奏所使用气息的强弱不同,口型的正确与否,都会使竖笛在同一个指位上产生音高上的差别,甚至是很大的音高差别。比如,在六孔竖笛的同一个指位上,使用差别较大的两种强度不同的气息吹奏,可以获得相差八度的两个音,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说明气息的强弱,在竖笛吹奏的音准上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即使你并没有使用那么大对比的气息吹奏,只要有一定的差别,都会导致竖笛音高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吹奏竖笛时,注重气息的稳定性和气流强度的准确性。
许多音乐教师竖笛吹奏练习非常认真努力,不仅能吹奏出许多曲子,还掌握了许多指法、舌法技巧。单听某种技巧演奏,那是没得说的,完全是一个竖笛吹奏高手。但听吹奏乐曲或者只是简单的吹奏一个音阶,就不敢恭维了。一首简单的歌曲被吹奏的像“跑掉歌手”所演唱的那样,而音阶也演奏得如同“超级歌星”在视唱,一会儿偏高,一会儿偏低,好像就没有音准感觉似的。其实不然,他的音准感觉好得很,在歌曲演唱或辅导学生时他的音高辨别力非常敏锐。原因就是忽略了指法正确,竖笛的音高不一定就准确。或许也听出音准有偏差,但错误地认为那是竖笛本身的问题,没想到利用口型、气息对竖笛音高作相应的调整。所以,我们在最初的竖笛学习时,就要十分重视口型和气息的正确运用,它不仅直接影响竖笛的音准,而且还会影响到竖笛的音色、音质。
竖笛吹奏时,口腔充分打开,和歌唱发声的状态一样。笛头的吹口部分一般放置在唇内齿外,搁在下嘴唇上,吹口不要含入太多。这样吹奏时即不会影响到舌头的活动空间,又能很方便的随音乐做出调整和变化。
竖笛吹奏时气息的控制,实际就是竖笛演奏的呼吸方法,是竖笛产生声音的唯一动力,没有高超的呼吸技巧,就不可能吹奏出理想的效果。竖笛的呼吸方法和歌唱的呼吸方法完全一样,使用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以及慢吸缓呼、急吸缓呼等方法。大家都是音乐教师,对声乐气息的原理和运用不陌生,我也就不用在这方面作详细地说明了。只简略说一下八孔竖笛高、中、低不同音区的气息特点(六孔竖笛大同小异),并推荐一个竖笛教学中常用的气息控制练习。
八孔竖笛的音域是从小字一组的c1到小字三组的d3,其中最下面的四个音c1―f1为低音区,从开高音孔的e2以上的音为高音区,最上面的几个音 b2、c3、d3为超吹音,高、低两个音区之间的为中音区。
在竖笛的吹奏过程中,不同的音区,不同的音色和音量,对气息的流速和流量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吹奏低音区时,呼出的气流要比中、高音区的发音所需的气流更松、更缓。吹奏中音区的音,所需的气流流速比低音区的流速更快一些,流量也有所增大。高音区的吹奏,特别是超吹的几个音,气息的变化则更加明显。一般说来,音越高,气速越急;音越低,气速越缓;音强则气流大,音弱则气流小。
管乐学习者常常使用的一个效果不错的气息练习方法,是在正前方挂上一张薄薄的纸条,对着纸条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呼气时把气吹到纸条的下角,使纸条因吹气而飘动。吹出类似长音“嘘――”的气息,力求细长、均匀。吹出的气流粗细、强弱要一致。避免忽强忽弱、断断续续。如果纸条飘动忽前忽后不规则的颤动,说明气流不均匀,不稳定。如果纸条向前飘动稳定在一个位置上有规律地颤动,说明气息运用较好。经过这种练习后,再到竖笛上练习,用稳定、圆润的竖笛声音作为标准来调整、修正气息的变化,找到最佳的发音点。
另外,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受热物体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热胀冷缩,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管乐器在吹奏时由于气息的热量,会使乐器在吹奏前后产生温度上的差异,这小小的变化,结果使管乐器在最初吹奏的音高与吹奏一段时间后的音高不一致。愈是寒冷的场所,这个不一致的差别就愈大。特别是管弦乐队演奏或管乐器与其它类乐器一齐合奏时,管乐器的这特性就会特别明显的感觉出来,竖笛也是如此。我曾对多种教学用竖笛做过测试,吹奏一分钟左右的竖笛,与刚开始吹奏的竖笛,在音高上相差1/4~3/4半音,有的竖笛音高相差竟大于半音(这与制作竖笛的材料有关)。虽然这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一般情形下,组织队形到登台演出吹奏中间的这段时间一般都能使竖笛乐队里所有竖笛的音高自然趋于一致,但小心无大错,前车可鉴,我就曾在这小河沟里翻过船哦。
二、竖笛的运舌法
运舌法是竖笛演奏技术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技术掌握的好坏,不仅对竖笛的发音、音色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吹奏者的身体健康。许多人吹奏竖笛后,产生轻微头蒙、恶心,嗓子疼等现象,除了呼吸方法不正确外,主要就是因舌法运用不当,唇肌过紧,使气流不够通畅而导致的。
竖笛的吹奏的运舌法一般分为“吐”和“吹”两类,而竖笛演奏的舌法技巧主要是吐奏。所以,竖笛吹奏不如说竖笛吐奏更准确。除了音乐表现的特殊需要,正常情况下,竖笛的“吹”都是跟在“吐”之后,紧密结合的。即:练习吐音时,舌头处于自然、松弛的状态,轻轻发出“Tu”音,要像吹长音一样,气不能断掉,吐音的力度要前后相等,舌头的动作要干净利落。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舌头对于气流来说,不仅起着开关的作用,同时,舌头动作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舌头位置以及推送气流的力度,决定着吐音的长短、快慢和强弱等不同的发音效果。
所以,学会正确地运用竖笛吹奏舌法,对于竖笛演奏水平的高低是至关重要的。竖笛的运舌法有单吐、双吐、三吐以及气吐、滚舌(花舌)和气颤音。
单吐:这是竖笛演奏中常用的发音方法,每个音都必须吐奏,乐谱上一般不做任何标记(专门的竖笛练习曲谱在音符上方标记T来表示)。可细分为分音、连音、断音、连断音和非连音五种。
双吐:双吐是在单吐基础上的一种变化与发展。单吐时舌头的一个动作发一个音,而双吐是一个动作的往返发出两个音。即:先由舌头发一个Tu 音,再舌头回缩,用口腔气流发一个 ku 音。Tu ku 这两个音相互交替出现,形成“TKTK”(吐库吐库)的声音,就是双吐。常用于较快的连续十六分音符旋律。这种情况下,单吐往往难于应付这种音符密集、快速的旋律。双吐的第一个音为舌吐,舌在口腔前部。第二个音为气吐,舌在口腔的中部,离竖笛吹口有一定的距离。“吐”的气息要稍强于“库”,强调“吐”的相对力点,利用“库”短暂的相对放松,来进行下一轮双吐往返动作的调整。
三吐:是一种特殊的奏法,也是单吐法的变化与发展。一般由一个单吐与双吐相结合而成,组合时是先双吐还是先单吐,要视旋律节奏型而定。一般情况下,八分音符用单吐,十六分音符用双吐。(专门的竖笛练习曲谱在音符上方标记T TK 或 TK T来表示)
练习双吐和三吐时,可以先做口念发音训练,待舌头动作协调性较好时,再结合指法的变化进行口念与手指动作的协调练习,最后再在竖笛上进行吹奏练习。
气吐法:气吐法吹奏时,就好像平常生活中吹灰一样。舌头不动,用“fu”(夫)的发音口形,将气流直接吹出,弱化了瘾头的中音感。使用的不太广泛,多用于速度较缓慢、音与音的连接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抒情性乐句中。
滚舌法:俗称“花舌”,主要是舌尖的弹滚动作,发音为“TuLuLu……” (突鲁鲁……),在欢快、热烈情绪的旋律中能得到特殊的音乐表现效果。练习时,应先在中低音区用长音练习,再转向高音练习。
气颤音:气颤音严格来讲不属于竖笛运舌法,但气颤音在竖笛演奏中,起着不容忽视的装饰与美化声音的作用。它如同弦乐器中的“揉弦”所产生的效果一样,形成一条水纹般的音波。一般在时值相对较长的音符上应用。
三、竖笛吹奏的运指法
竖笛的运指法不像竖笛运舌法那样有许多具体、详细的方法,所以,说起竖笛的运指法都是较为散碎的。
一般情形下,持笛的双手要保持一定的松弛度,盖孔的手指位置是第一指节的指肚,吹奏中手指的抬落是以指根关节为圆心,手指为半径的划弧动作。抬的动作快速,手指和笛孔的距离大约在一厘米左右,当然,使用颤指时还可以再低一些;手指落下盖笛孔时要果断、利索。始终让手指保持一定的松弛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吹奏中我们要凭手指的触觉去感受手指是否将笛孔盖严实了。就像我们伸手去触摸水杯,试一试水杯里的水是否烫手一样,手指和手臂是处在一种极敏感,又敏捷的随时可调节状态里。竖笛吹奏时保持这样的状态,手指才能快速、清晰的感觉出指肚和笛孔边棱是否完全接触。这一方面,湖北的音乐教师在竖笛教学中总结了“孔按严,轻轻吹”的六字真言,广东的音乐教师则形象地将这个动作比喻为面缸与盖子,把手指比作面袋软软的(轻轻地)盖在面缸上,非常恰当。
正常情况下,手指不是呈直线型的上下直起直落,而是抬指时手指向后仰,落指时手指向前倾。但为了音乐的表现需要,有时也以弧线型或直线型向上方音孔或下方音孔的上方斜向起落。如吹奏上、下滑音效果的运指方法就是这样的。单指的起落较易掌握些,多指同时的起落要求与单指一样干净、利落,没有附带音,相对稍难一点。
另外,左手的拇指和右手的小指、无名指要特别引以重视。左手的拇指由于控制着八孔竖笛的高音孔(又称泛音孔),所以,要注意竖笛吹奏对此孔的特殊要求,要使高音孔处于半闭状态,其具体的方法是:左手拇指的第一关节屈曲,用靠近指甲的指尖边沿部分,轻轻“掐住”高音孔,手指的动作是滑动状态,并不离开笛体。特别是当吹奏“闭留高音孔”时,即由开孔状态变为半闭状态时(如:由d2变g2),由于指孔先前处于开孔状态,拇指动作要准确到位为“闭留高音孔”,比正常的滑动动作难度要大的多。右手的小指和无名指相对较为软弱,动作反应迟缓。又加上这两个手指所按的都是双孔音,造成了竖笛吹奏中手指抬落动作迟缓、无力。因此,要有意识地加强手指独立性的训练。
练习的方法:一是将竖笛靠近耳边,用手指有弹性地去盖击音孔,可以听到 “嘭、嘭、嘭” 干净、利落的闷气声,同时也能感觉得到右手小指、无名指与其它手指的差别来。可以是单指的反复动作,也可以是相邻指的交替抬落练习。相邻指的交替抬落练习还可以很好地解决“交叉指”的问题,所谓“交叉指”就是在竖笛吹奏中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孔交换开闭,手指此起彼落。这种“交叉指”的出现,使运指的难度加大了,相邻指的交替抬落练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交叉指”练习。
二是先从上方左手指盖按一个音孔开始练习吹奏,能够完全盖严并能调节控制后,在向下逐一增加手指,最后加上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许多人是像练习音阶一样从下向上开始学习吹奏,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用手指快速反复抬落产生的颤音,叫作指颤音。指颤音的用途很广,对丰富竖笛的演奏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指颤音多以二度指颤音为主,用tr标记在音的上方,奏法与弦乐器的颤指相似。分为三种:先奏出上方二度音,再与本位音迅速交替演奏。起于上方音,止于本位音的是古典颤指;由本位音与上方二度音迅速交替构成,起于本位音,止于本位音,这是最常用的近现代颤指;颤音符号上加一个临时升降号或加上3、4数字,则在颤音时将上方音奏成升半音、降半音或上方三、四度音叫作特殊指颤音。
竖笛吹奏中的音准、气息、运舌法和运指法是密切相关的,练习时要注意几方面配合,互相兼顾,互相协调,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