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低高年级减少差别,共同感受音乐的快乐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思考问题:在教学低段和高段的音乐课时,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低段孩子与高段孩子有如此大的反差?上课时,低段的孩子会把小手举得高高,生怕老师叫不到而急于在下面说答案;而高段的孩子当老师提问谁来答时,除了极个别学生举手外,其余立刻把头低下作思索状,即使知道答案的也懒得举手;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低段孩子会视“圣旨”般去努力完成;而高段的孩子会视作“耳边风”吹过。低段孩子好表现,不害羞;而高段孩子扭扭捏捏,沉默是金。
       案例描述:那一天,在二年级上完音乐课。临走时,向学生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根据课本上给你提供的“沙子、黄豆、牛奶盒子、可乐瓶”自制沙球。下节课带来。”当时,因为快下课了匆匆一说也未来得及特别强调。原想:完成的人肯定寥寥无几。不想,过了几日又上课时,竟然发现那四班孩子手中都拿着自制的沙球。有的学生没带来课前还专门跑到办公室说明情况。当时,我的心头一热,真的很惊喜。看来,孩子们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非常感兴趣也很重视。一上课,我就表扬了他们:“自制乐器――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我们课堂上乐器缺乏的问题,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一举两得。”课堂上,孩子们乐不思蜀的使用着自制的乐器,而且效果还相当不错。看到他们兴趣昂然的样子,我乘胜追击:课后再去动手自制碰铃和串铃等乐器。过了几天,他们带给了我更多的意外和惊喜。这就是低段的孩子。
    再来看看高段的孩子:“请大家课后去搜查一下有关莫扎特的生平。”过了几日上音乐课,询问莫扎特的生平,只有极少数人举手,其余的都不吭声坐冷板凳。老师只好点将,点一个插一支蜡烛,再点再插,有几个凭着曾经课外书上看到过说上了那么一两句。询问原因,有的说家里没电脑;有的说没查过;还有的说忘了。老师只好唱独角戏,你说不上来只有我说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样子。
    案例分析:针对此,我具体分析了原因:
    其一、“年龄”的因素。
     低段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他们童言无忌,想说就说,毫不掩饰,就像一张白纸任由老师描绘。而高段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开始特别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不再轻易表白自己,生怕自己的表现会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
    其二、“课程”的因素。
    新课程带来了勃勃生机,沐浴在新课程中的孩子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精美课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而老课程在许多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时代性与针对性,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其三、“思想意识”问题。
    新课程,家长重视,孩子喜欢。而老课程,尤其是“小三门”,仍有很多家长和孩子把它视作“副课”看待。我就曾经在和一个六年级调皮男孩谈话时得知:他爸爸这样教育孩子――“音乐课是副课,无所谓,随便上上。”家长不重视不说,还如此灌输孩子。难怪,他的孩子上课经常不带书,还随便讲话。
    其四、“教育方式”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容忽视。但我觉得它并不是根本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我想还是“教育方式”问题。平时,有的老师过分追求标准答案,“师道尊严”占据着重要位置,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的思想受到压抑,他们不敢说,不愿说,学习被动,积极性缺乏。如此教学,即使是再好的课程都会抹杀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另外,有的教师在实施老教材时,缺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是一味的指责老教材的错,而不去研究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是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所在。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首先,我觉得:在课堂上创设宽松民主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能动的,有个性的、独立的,争取学生合作和信任或许是改变学生的最有效方法。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至理名言。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会学得更轻松快乐。因此,音乐教学必须找到授权孩子的方式,以释放他们的潜能而不是仅仅强制他们行事。音乐教师必须时刻确保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课堂上将没有嘲笑、羞辱和指责。让我们在心与心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吧!
    其次,对于学生不太重视的音乐课,音乐教师自身先要重视它。我们经常会发现:在音乐课上有的学生被无故拉去“开小灶”和辅导竞赛,有的教师也不闻不问;更有的老师还将自己的音乐课作为“私有财产”慷慨送人,以期博得其他老师的好感。笔者觉得: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坚决地说“不。”同时,在课堂上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制度”。对每一次的课外作业,及时检查评估,并且作好相应的记录,期末与学生考评挂钩。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表扬,也要有批评。对不完成的,课后还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样,学生才会当回事。
    最后,音乐教师对“老掉牙”的教材,不能总是打心眼里排斥和埋怨它。因为我们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就目前还不能接触新课程的班级,我们在深表遗憾的同时,更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工作。比如: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老教材,我们可以用新方法。多动点脑筋,多花点精力。换种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份新鲜感。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从课外引进一些健康向上的他们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和经典作品,来满足他们的要求,丰富教材内容。
     让我们尽最大的所能,为学生的音乐发展创设最佳的条件吧!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读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