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我的一点浅薄思考
最近参加了县级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在准备课之前我一直在反复思索一个问题,假如我是评委,我会欣赏什么样的课堂,假如我是学生们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课堂?究竟什么样的课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在反复的思考中,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一堂好课,首先应该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课。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曾看到一个这样形象的比喻:课堂教学好比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示目标最多的就是“知识目标”,我们认为课堂上就是学习知识的,因为它是有形的,可以当堂评定的。可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隐性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从一堂课上见到明显的成效,往往遭到了我们的忽略。其实不然,知识只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侧重点,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还应该是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升华。“过程与方法”则是渗透在实现“知识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也是牵定一堂课的“魂”。比如我在设计《音乐巨人贝多芬》这堂课的时候,教学目标设定为:
音乐巨人贝多芬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探究质疑问难。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是通过“朗读质疑合作探究”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进而分析文章的人物肖像描写,在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升华,走进巨人心灵,熏陶顽强的人生态度。这三维目标缺一不可。
我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百分之九十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出示都放在一堂课的最开始呢?我认为,一堂课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目标的设定老师可以把它放在心里,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达成目标,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再出示目标进行自我检测也未尝不可。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它好比是一个指挥棒,指挥着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探索知识的奥秘。可见,没有目标的课不能称之为好课。
二:一堂好课还要做到处理教材重难点突出在讲课前和几个朋友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无论以怎样的形式来组织课堂都要有一个不变量的存在,那就是‘重难点的把握’。课堂形式是多变的,十个老师讲课可能就会有十个不同得课堂,可是无论怎从哪里切入课堂,它们的重难点应该是一样的,好比是吃饭,重难点永远都会是饭桌上的主食。所以不能突出重难点的课也不能称之为好课。
三:一堂好课应该在不变中渗透多变艺术的教学方法最近一直对一个词语很感兴趣,那就是“教学模式”,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可是在我初探教学模式的时候,还曾迷茫过一阵,感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激情的课堂有着不可逾越的冲突,模式固定了,圈定了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影响了课堂的活跃性。可是在我反复的思考和书籍阅读中才恍然大悟,模式需要固定,但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引导应该是富有艺术性和多变的。面对不同题材的文章,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我们要富有艺术性的‘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教学方法要常换常新,要像变魔术一样,在课堂上给学生出其不意的惊喜,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一堂好课既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模式也要有多变和艺术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四: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瑕疵”的课世界上没有完美,也没有统一统一的审美标准,所以,课堂也是如此。一堂真实的课应该是漏洞百出,矛盾凸显的课,因为只有有了矛盾和漏洞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这个矛盾应该不能在教案中显现,而是要求老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再优秀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出现漏洞,正是“漏洞”的出现,才会让我们的课后反思更有“嚼头”,才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五:一堂好课应该是“效果凸现”的课课堂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学到知识。过程固然重要可是最终目的还是结果。没有教学效果的课不应该是好课。一堂好课要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还要看看是否能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能做到因人而异,是否能引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课堂。这几点做到了,教学效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六:一堂好课不应该是“孤立”的课教材的编订是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整体建构的,每一篇课文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有一个纵向和横向的知识体系,在本单元中我们要达到哪种共识,在本册中我们要达成哪种能力,在不同的学年中我们要学到的类似的知识点都要融合到一起。所以,一堂好课应该是有延伸有建构的课。魏书生老师把整个教材体系比作一棵“知识树”,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树上的一个小树叉,这些看似孤立的小树叉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一堂好课要从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分析课文所要培养的知识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讲语文课可能会渗透历史,讲音乐课可能会渗透语文等等。
总之,一堂好课就是在师生愉快互动的环境下,最大纬度和最大经度的融合知识点,达成教学目标的课。
上一篇: 我对“少教多学”的理解和实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