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让音乐课堂有效地“动”起来――谈音乐课堂活动教学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的提高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让音乐课堂有效地“动”起来
  
  ――谈音乐课堂活动教学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的提高

  作者:张立英  大岭山镇第三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原本规规矩矩的课堂动了起来,以活动为载体来完成教学目标,已经成了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但同时音乐课堂上也呈现出了一些活动教学中的误区,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活动教学、有效性、误区、原因、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然而,笔者在一些观摩活动中发现,课上热热闹闹,课后却了无痕迹,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的现象,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
  
  一、音乐课堂活动教学中的误区:
  
  1、重活动形式,轻活动目的。
  
  一年级的歌曲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在学会演唱歌曲后,按常规进入了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准备了双响筒、碰钟、沙锤、手铃、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各两三件,学生一批一批的上来,所有乐器敲的都是一个节奏:一拍一下,老师也不做任何的引导,任何的提示。试问教师设计这个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只是让学生拿起乐器随便敲一敲吗?
  
  2、重活动过程,轻活动效果
  
  另一节一年级的歌曲教学《两只小象》,在学生歌曲还不太会唱时,教师却带领学生进入了创编歌词这个环节。老师要求学生把编创的新歌词唱给全班同学听,学生演唱时,老师既没放伴奏带,也没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因是刚刚学唱的歌曲,还不够熟练,歌词又是新编的,在演唱时学生根本找不到调。这样的课堂活动有效吗?
  
  3、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
  
  在聆听《阿细跳月》一曲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带领学生走进彝寨,敲起欢快的鼓点(按老师的节奏),然后参加彝族人民的“跳月”节,跳起欢快的舞蹈(模仿老师的舞步),嘴里还不断“啧啧”地喊两声,看上去课堂好不热闹,学生一节课有唱、有跳、有敲、有喊,可是全都是老师牵着学生在走,学生一会儿学老师敲鼓,一会儿学老师跳舞,完全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
  
  4、重学科整合,轻本学科为中心。
  
  还是一年级歌曲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在导入歌曲时,教师从草原美丽的景色讲到内蒙古的风土人情,从草原人民喜爱的运动讲到那达慕大会,甚至讲到了蒙古族人民为祖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整个导入过程整整用了20分钟的时间,使一节音乐课变成了地理课、思品课……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在新课改中,老师们还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的精神,以为“新课改、新理念”,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字。以致于我们很多老师在准备课的时候满脑子都想着怎么样体现新理念,怎么样让自己的课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在上述的几个片段中,教师的确是在努力的实践音乐教学的新理念,努力的想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但不可忽视的是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在这几个片段中都成了形式主义,虽然热闹,却空洞无物。虽然我们教师为了上好课为了让学生能在新课程中学到很多而努力不懈,然而,我们的学生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
  
  三、提高音乐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再完美的课程标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音乐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有效导课。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科学合理的导入能培养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弦,优化学生心境,从而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导入是值得仔细考虑、认真推敲的。
  
  在上一年级的歌曲教学《小蜻蜓》时,我采用了猜谜语的导入形式。我先形象地说出一条谜语:“嘴边胡子翘,走路静悄悄,专爱捉老鼠,说话喵喵叫。”同学们马上猜出是猫,我及时地夸同学们真聪明,接着出示了第二条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很快有同学猜出是青蛙,我从背后拿出一个精美的青蛙卡片奖给他,同学们的兴趣更加浓厚。这时我告诉同学们,接下来的一条谜语藏在一首歌里,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歌中唱的是什么动物?于是同学们在聆听歌曲范唱时格外认真。
  
  在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时,我则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本校自发为一个患“地贫”的学生捐款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故事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于是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了特殊的感情,演唱起歌曲来更富有激情了。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导入要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理与情感,能设疑、激趣,深深地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有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使原本规规矩矩的课堂动了起来,以活动为载体来完成教学目标,已经成了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然而,识谱教学却是音乐课堂中最棘手的难题。在教学中,常常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学生的识谱能力却未获得预期的效果,甚至还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冲淡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带着这样的矛盾,我在音乐课堂中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听辨音的强弱时,我和同学们做“走走跳跳”的游戏: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随着鼓声走和跳――鼓声强则跳,鼓声弱则走。学生在走走跳跳中,轻轻松松就学会了听辨音的强弱。在学习音符时,我和同学们做“摘苹果”的游戏:一棵音乐树上,挂满了写有各种音符的红苹果,老师弹奏其中的一个音,谁能听出是哪个音,并能做着柯尔文手势唱准这个音,就可以把这个苹果从音乐树上摘下来,得到这个可爱的红苹果。这一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单音的听辨,掌握了音的高低。
  
  在聆听乐曲《三只小猪》时,我问学生:“你们刚才听到三只小猪在干什么?”有的同学说三只小猪在唱歌跳舞,有的同学说三只小猪在做游戏,还有的说三只小猪在比赛跑步……复听时,我就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随着乐曲做不同的表演,从而激发学生听赏音乐与表现音乐的兴趣。
  
  三、有效课堂评价
  
  评价是音乐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教学起着重大的导向作用。音乐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在音乐课堂上,常常可以听到“棒!棒!你真棒!”“你真聪明!”“非常好!”这样的口头夸奖语,仿佛给音乐课堂凝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起初,在听课中见到这样的评价方式时,我觉得它非常好,既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师生共同参与(有时老师夸学生,有时学生夸老师,有时又是学生间的互夸),又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于是,我也模仿着把它搬进了我的音乐课堂。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的评价难免让人觉得肯定有余,联系不足,会给学生造成不可捉摸之感――“棒”在哪里?又“好”在哪里呢?学生并不明白。在探索中我发现,如果老师这时巧妙地说一句“你的歌唱得真有感情。”“你的歌词编创得非常有新意。”或“你的想法真特别,老师都没想到。”则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而具体。既尊重学生,又体现了师生的平等与教学的民主。科学的评价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
  
  音乐新课程评价强调激励性。马洛斯也曾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可是一些教师却走向了极端,认为这次新的课改就是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绝对不能批评。于是音乐课堂上出现了一片赞扬声,凡是学生表演或回答问题,不管学生表演得好坏,回答得对不对,老师的评价都是“好”“非常好”,使评价失去了客观、准确。
  
  记得在一节音乐公开课上,老师叫了两个同学站出来演唱,结果有一个孩子完全找不到调,使两个人的齐唱好似变成了二重唱。可是老师并没有及时指出来,还照样评价这两个同学唱得“非常好”,并要全班同学表扬他们。对那个唱歌走了调的孩子,老师还要违心地夸奖他唱得好吗?为什么不夸一夸他的勇敢呢?或者轻轻地说一句:“你坐下来再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演唱好吗?”让他自己去找到答案,这样就不会影响其他同学对演唱者的正确评价,而去怀疑自己的评价标准了。当嗓音条件不好,节奏感不强的学生表演时,我们可以不去表扬他们的缺点,而是赞扬他们的参与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千万不要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失去客观准确。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就一定会富有成效。让音乐课堂有效地“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课堂中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浅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者:王金辉
  
  《谈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作者:未知
  
  《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有效性的思考》作者:郭黎群




上一篇戏曲入课,戏中有戏――谈小学阶段戏曲音乐教学的实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
1 : 00 AM

Hour
Minutes
AM P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