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提高音准教学有效性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作者:陈晓彬  横沥第二小学

  摘要:音准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没有“音准”,就谈不上什么歌曲表现;没有“音准”,也就没有孩子们的自信参与。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独立不走音地演唱歌曲。为提高音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尝试从制定音准训练计划,结合课本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并持之以恒,灵活推进。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实验研究所预设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在上课注意力、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对所学音程的听辩和视唱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的音高概念和对音程距离的感觉也有所建立。
  
  关键词:听辨音准备课教学
  
  正文内容:
  
  音准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却往往被人忽略。我们总是害怕,过多地强调音乐知识与技能会陷入枯燥的专业音乐教育的误区,而扼杀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信心和积极性。然而,必要的音准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养成积极参与、善于倾听的好习惯,而且对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都会起到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我在这近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我所教的班级的学生在歌曲演唱方面,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能独立地基本不走音地完整演唱一首歌曲的,每班最多也就是三五个学生;在有伴奏的情况下,能准确演唱的也不超过全班的全班的三分之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遇到高音就喊唱或自然转调,大部分学生从小字一组的b音开始就难以控制音准了;2、歌曲演唱一开始就找不着调,到歌曲的高潮或不断重复部分,才能挨上一点边;3、对大跳音程和大小二度等不协和音程的音准掌握较慢;4、对于逐步上行或逐步下行的旋律模仿准确,但对起伏较大的旋律掌握有困难;5、也有的学生“五音不全”。当然,当全班集体齐唱的时候,以上的情况会不同程度地得到掩盖,这使老师往往忽略了以上问题的存在。
  
  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歌曲或旋律的认知都是先从整体感知出发,在没有教师提醒的情况下,极少关注旋律中的微小变化;2、良好的歌唱习惯尚未养成,学生们大都喜欢凑热闹,喜欢随大流、大声歌唱,这样就削弱了听的能力;3、音程之间的音高概念尚未建立;4、尚未找到正确的发声方法。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能否在稍纵即逝的歌唱中,瞬间感知某个音或某组音程的错误,并给予正确的示范,对培养学生音准意识尤其重要,也是开展音准训练的必要前提。因此,唱准与倾听必然成为音准训练中相辅相成的两大手段。围绕这两大重点,我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一、系统备课,统筹安排
  
  一般情况下,音乐老师的备课往往都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而教材设定的内容都是以一个或多个具体的音乐作品为蓝本,通过学唱、欣赏、演奏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虽然,教材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内容设置和编排的,但是,对于“音准”这一知识技能范畴的教学内容,却缺乏系统的指导。即使在某些单元,有明确的关于唱准和听辨,某几个音的教学要求,但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上却没有加强和巩固的练习。因此,音准这一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从两个要点出发:一是循序渐进,二就是可持续发展。依照此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并以此指导,在每节课的备课中增添相应的内容:
  

音准训练计划<?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时间安排

训练目标

训练方法

联系课本

第一周

第二周

认识“ 1 3 5

三个音的唱名

图示辩认法

手势教学法

 

第三周

第四周

唱准并听辩1 3 5

手势教学法

对比听辩法

《童心是小鸟》

第五周

第六周

听辩“1 3 5”,并认识他们在琴键上的位置;认识“2 4 6 ”三个音

对比听辩法

钢琴琴弹奏

图示辩认法

手势教学法

音乐创编法

 

 

《小鸟小鸟》

第七周

第八周

对比听辩“5 1 3 5”和“6 1 3 6

对比听辩法

图示辩认法

手势教学法

《小白船》

第九周

第十周

对比听辩“6 1 3 6”和“6 1 3 5

对比听辩法

图示辩认法

手势教学法

钢琴弹奏

《小白船》

《同一首歌》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听辩并唱准“135

对比听辩法

图示辩认法

手势教学法

《铃儿响叮当》

第十三周

听辩并唱准“5 6 7”三个音

对比听辩法

图示辩认法

手势教学法

《童心是小鸟》

do re mi

第十四周

巩固练习“1 3 5”“ 2 4 6

对比听辩法

图示辩认法

手势教学法

音乐创编法

 

第十五周

巩固练习“1 3 5

对比听辩法

图示辩认法

手势教学法

 

第十六周

期末音准考核

听唱结合

 

  备注:具体训练时间为每节课的前5-10分钟。
  
  二、持之以恒,灵活推进
  
  所谓“音准”,其实就是建立正确的音高和音程概念。而音高和音程概念建立,是一个需要反复强化和不断修正的过程。鉴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过多的反复必然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内容,我们也要力求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呈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增长技能。比如:听唱“513”三个音,我们就可以变换着使用看卡片唱、打手势唱、看手势唱、把某个音放在心里面唱,旋律填空等等方式。
  
  三、结合课本,加强听辩
  
  在结合课本的音准训练中,我们不仅要把训练目标中的音级训练放在歌曲中,给予进一步的强化,更要把歌曲本身容易出错的音级、音程、旋律找出来,进行强化过关。比如《童心是小鸟》的前两句,特别是两句开的的第1小节:“31513”和“31572”,学生总是容易混淆。出错的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尚未建立纯四度和大三度音程的概念,二是因为“1”和“7”只有半音之差,学生不容易唱准。针对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们单独拿出来,反复进行听辩。通过对比听辩和反复跟唱,学生不仅能唱准两句旋律,而且还会对“71”两个音级的音高和音程概念有初步的印象和认识。
  
  四、检验分析,调整措施
  
  不管是对于音准训练目标预设的正确性,还是实施过程中方式方法的有效性,都需要不断地检验分析,并及时作出有效的调整。比如,我们预计在两周内让学生基本能够听辩并唱准“135”,然而现实却是,能完全达到要求的只占30%。其他学生只能不同程度地达到部分要求;有的学生能基本视唱准确,但听辩有误差,特别是音程跨度大的时候,就听辩不出来了。有的学生是听辩能力较强,但一唱就走音;还有的学生是按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依次视唱或听辩的能力较强,一旦打乱次序,便又糊涂了,于是我们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就要及时地作出调整了,不仅延长训练时间,还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对于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是如此,要随时根据需要不断调整。比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音程的听辩训练,采用先听后唱的方式就不如先唱后听的效果好;手势教学比图示教学更有利于建立音高的概念。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探究,虽然不是所有的预设目标都已完全达标,但是取得的成效也是毋庸置疑的,学生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是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有所提高,使更多的无意注意变有意注意。在课堂中侧重音准训练,可以说让音乐课的学习难度增力了,它让音乐学习更具有挑战性,但这种挑战,是循序渐进的,因此,虽然课程的难度增加了,但同时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了。
  
  二是学生的音高概念和对音程距离的感觉有所建立。以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音高”的概念只有两个,就是高音和低音。而对于音程之间距离的远近是毫无概念的,他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唱出“13”两个音的唱名,而音高却很可能是“15”或其他。通过一定范围内不断重复的音程对比训练,学生对音程之间的距离开始有了初步的印象。比如:我们让学生反复听辩“13”和“15”,通过多次对比,学生都能说出哪组音程距离远一些、哪组近一些。
  
  三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关注旋律中的细小变化,并愿意用轻声歌唱的方式,仔细模唱,直到唱准。比如在《只怕不抵抗》这首歌中,“3345|30|”学生就容易唱成“3335|30|”。通过反复地对比听辩和模唱,学生不仅对小二度音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会注意到音乐中一些微小的变化对旋律的整体色彩所产生的影响。
  
  四是学生对所学音程的听辩和视唱能力有所提高。当然,这种的提高还是较为初步的。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比较容易把握,离开这个范围,就不稳定了。比如,单纯听辩“135”或“567”,都能准确把握,但把两者连起来听辩,就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清楚辩别了。但不管怎么说,学生已经在进步了。
  
  总而言之,音准训练,其实应该是小学阶段音乐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音准”,就谈不上什么歌曲表现;没有“音准”,也就没有孩子们的自信参与。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在课堂敢于回答学习中的许多问题,却不敢独自演唱?那是因为他们还唱不准,怕别人答话。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添加音准训练的内容,结合课本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并不断调整训练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掌握音准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田文英.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好唱歌课.音乐天地.2009.9第487期.
  
  2、张真瑾.童声合唱训练中气息控制对于音准偏差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音乐教育.2009.11.
  
  3、《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中的黄海燕《音乐教学中对有效倾听的培养》
  
  4、《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中的张方白《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从哪里来》




上一篇浅析体态律动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