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音乐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不宜追求音乐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音乐教材,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掌握运用。”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让学生的表演潜能、创造性潜能得到发展,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融洽与他人的感情,并从中受到心灵的愉悦、情感的熏陶。奥尔夫曾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


  一、以学生生活为切入口设计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本身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欲望,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上课前多思考:学生喜欢什么?他们对什么活动最感兴趣?那么肯定会有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


  首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景,融入学生的创造情感。巧妙地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受到熏陶与感染,进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歌曲《可爱的家》时,教师首先把教室布置的像家一样温馨,墙上分别粘贴了电冰箱、洗衣机、爸爸、妈妈、家具等图片,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有种像进入家一样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在家里幸福的感觉。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唱起歌来才能全面地体会歌曲的意境,才能把握好歌曲的主旋律。


  其次,活动本身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创造条件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感悟音乐。把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音乐引入教育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对音乐有更感性的认识。如:带学生郊游,听树叶沙沙作响,鸟儿放声歌唱,让学生在碧绿的草地上嬉戏,感受明媚的阳光及嗡嗡飞舞的蜜蜂。这样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创造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使学生在参加艺术实践的活动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二、通过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把日常生活和语言中所体验到的节奏引导到音乐活动中,通过拍击实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


  正如一位专家在一次音乐创新教育展示课上说:“音乐课就是要体现音乐性,自然音响也好,都要有表现力,要有美感,节奏也是音乐,也具有表现力。”针对低年级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选择有趣的、学生喜爱的游戏,把音乐知识技能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表现自己的主角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例如:学习《到小熊家里去》一课时,课前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头饰分别代表“小熊”、“小猫”、“小狗”、“小鸡” “狐狸”等。请几位同学架起一座房子,小熊站在房子里,教师分别按先后弹奏小猫、小狗、小鸡等的旋律,弹到谁,谁就学做自己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走到小熊门前、用木鱼的敲击声作为敲门声(不同的动物敲门声的轻重、强弱都不同),在进门前还得过一关,小熊在门内大打一个节奏,要求门外的小动物变换其中一个小节节奏,打一个新的节奏才能进门。每一个小动物打的节奏尽量不要重复,等所有的小动物都进了门,大家才能一起欢快地唱《到小熊家里去》这首歌。全体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学会听辩旋律,又能自立创造出新的节奏,也能控制好强弱,还能玩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和理解是一项实践活动。在整个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去感受音乐。这样,才能把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变为实际的音乐音响,并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充分结合语言、绘画、诗歌、舞蹈、戏剧的多种审美因素相互渗透,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唤醒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如在欣赏《新疆好》这作品时,老师先表演了一段欢快热烈的新疆舞。热情奔放,动感十足的乐曲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很多学生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在座位上手舞足蹈起来。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展示一些图画,用语言描绘新疆的迷人风光、风土人情,介绍新疆舞中常用的手鼓并用“”的节奏为曲子伴奏。学生马上就用手势打起了“”的节奏,并模仿起一些新疆舞中的动作。表现欲强的学生很快就进入角色,对害羞的学生老师适当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选择较简单如用拍手、跺脚、打腿的律动去感受音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鼓励、乐曲的情绪感染下,学生千姿百态动作如泉涌般地迸发出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正如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用肢体语言去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与和声等是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就是要把动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让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学做骑马的动作,当听到优美抒情的旋律时,模仿蒙古小姑娘做应肩、耸肩、挤奶等的动作。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很容易地被学生理解掌握。


  四、在演唱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愉悦、情感的陶冶。


  演***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歌唱技能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演出自信心,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我们要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美感再去感染学生。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而演唱则是音乐的灵魂。


  (一)加强欣赏,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歌唱艺术产生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体会歌曲的艺术魅力。在歌唱训练中,我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作品的旋律,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耳朵,提高歌唱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歌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


  (二)加强科学发声训练,激发兴趣


  歌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在训练时,我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像闻鲜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还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特别是唱高音时,要求学生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来歌唱,切忌大喊大叫。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


  (三)在歌唱中表演


  在歌曲教学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打击乐器,即可以起到辅助伴奏歌曲的动作,又可以在伴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如《我是小骑兵》的教学,可加上骑马、瞄准、行军礼动作,以舞代词,让学生边读边演,一切都在愉快的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培养了乐感美感,而且也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如《划龙船》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端阳节竟渡龙舟的热烈场面。在教唱时,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敲击锣鼓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歌曲教学中,还可以变换歌曲速度,改变其音乐风格,或者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打击乐器,起到辅助伴奏歌曲的动作,同样可以在伴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如《时间像小马车》的教学,可以改变歌曲速度,让学生体会忙碌的快节奏与休闲的慢节奏,让学生加入打击乐如铅笔敲击文具盒的声音,双响筒、木鱼等乐器,让学生边唱边演,一切都在愉快的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培养了乐感美感,而且也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如《让我们跳起来》这首歌,我让一部分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敲打三拍子的节奏,一部分学生拍手演***曲,另一部分学生根据歌曲进行表演。学生边做动作、边***曲、边伴奏。这样生动活泼地表现了歌曲的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手段在***教学中无声无息地培养学生在歌唱中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1、读歌词培养音乐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一门有声艺术。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歌唱的基本功体现在咬字、吐字、归韵等方面。要使学生的歌声纯、美,就必须在咬字、吐字上下功夫。在***前,让学生读读歌词,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以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语文教师提倡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音乐课上也一样,让学生反复读歌词,用不同的方式读,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感情。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通过读歌词的方法走进歌曲的故事中去。在身临其境中领会歌曲,这样他们在歌唱中会用你惊喜的表现来诠释歌曲。在《大雨和小雨》中,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演唱的歌曲,强弱分明、歌唱表现力强、歌唱有弹性。如:按读课文的方法朗读,按歌曲的节奏读等等,教师加以适当指导,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的内涵以及所蕴涵着的丰富情感,通过感情的体验去把握歌词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再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一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读出韵,读出情,读出诗情画意,让他们陶醉其中,灵魂得以洗涤,情感得以升华。


  2、运用图谱培养音乐能力


  图谱不仅形象地展现歌词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意境 ,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告诉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歌曲形象和情感。如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可启发学生观察所提供的生活图谱,想象小宝宝睡在摇篮里“安详、温馨”的意境 ,配上童声合唱曲,,内心自然对歌曲的意境及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有所感受。这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于情境之中,“轻柔、连贯、优美 ”的声音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3、用良好的范唱培养音乐能力


  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熟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及旋律,也就是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歌曲的学习。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好恶。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例如: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摇宝宝的律动,这时,有的同学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老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曲的方法,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能够想象到宝宝在妈妈怀中睡着了的甜美画面。


  4、通过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培养音乐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对歌曲进行音色、力度、速度和感情处理还是重头戏。每一首歌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力,意境也不一样。因此不简单地接受,创造性地进行一些表演和伴唱或不单纯模仿,有个性地把歌唱好进行歌曲二度创作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非常重要.如《摇篮曲》的教学,我们可以请个别学生领唱,其余的学生用哼鸣“m”或“lu”来伴唱,这时,不但学习了歌曲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会非常明显地投入,而且相当动情,不用教师再多说一句话,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已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哼唱的方法,在以后的音乐课上他们就经常用到,甚至用得相当有创意!


  五、以音乐实践为途径,以开放的音乐教学方式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表现音乐是再创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的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探究事物的能力。而开放的音乐教学方式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涉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体系强调,运用开放多变的教育手段,让学生有灵活感,创新感。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六、利用学科之间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音乐与其它科目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利用学科之间联系进行教学,常常能得另人满意的效果。如我在上《可爱的春天》这个单元时,让学生聆听有关春天的音乐作品再复听时,我对学生提出了问题:同学们,如果让你根据听到的音乐内


  容画一幅画,你该怎样表现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完整欣赏作品时,同学们很快画出了自己心中春天的图画。这样,既让同学们理解了音乐作品,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充分发展学生的从网络获取新知识能力,这对于培养新一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极为重要。如我在上五年级的《二泉映月》一课时,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上网查找作曲家刘天华和《二泉映月》的资料,结果同学们很快找到了资料,在很短时间内理解了音乐作品。最后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做出了自己心中的《二泉映月》的幻灯片。在开放日活动中,同学们的创造,获得了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八、在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中,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愉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满足,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为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更丰富而开阔的活动空间自主并自由地寻找、感受和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在快乐中更好地体验音乐的美妙。


  在教学《春天音乐会》这一课中,我安排了“模仿春天里的声音”、 “寻找音源为歌曲伴奏”、“创编新歌词”、“表现春天”几个活动,希望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音乐活动来体验音乐的情感。这一类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组有意义的音乐材料,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在听、唱、看、演、说、练等活动中发现,提出音乐问题,并在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中分析,探讨自己所发现、所学习的音乐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要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感受力,发展想象力,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   一年级至六年级上下册


  2、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


  作者:刘文利 开福区建湘村小学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美”研究初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