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何留英
[摘要]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体现,和谐课堂是我们追求的境界。音乐能促进人际交流,让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本文从构建和谐音乐课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努力创新、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将新课程理念适当延伸到课外等方面,对营造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音乐课堂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和谐 有效 创新 音乐课堂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共同的特征,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生活目标。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未来教育发展奠定了基本价值和方向。音乐能促进人际交流,让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和谐课堂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体现,同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一大源泉。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三个年头的今天,构建“和谐音乐课堂”也应成为我们高中教师努力实现的课堂目标。“和谐的音乐课堂”的构建要求我们必须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探究音乐的的学习氛围,因为一堂生动的音乐课是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协作,是能够影响学生一辈子的。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就是生理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状态之间的矛盾。他们渴望社会、师长给予他们成人般的信任和尊重,并有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因此,教师应创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尊重理解学生独立自主的要求,营造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音乐课堂。
一、构建和谐音乐课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构建和谐音乐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的求知达成度为指导思想,真正体现新课程中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直以来,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会考虑到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想要了解什么,对哪方面的新知识充满求知欲望。”因此,大多时候还是老师牵着学生走,不管学生愿意与否。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地去探究。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我们应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学生,比如我在制定第七节《丝竹相和》的教学目标上,让选择性地聆听民间丝竹乐曲《中花六板》《娱乐升平》等,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从而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并比较各自不同的体裁、形式、风格情绪、演奏乐器和人文背景,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能力,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目标制定前我也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知道他们还希望去探究的知识领域是什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和谐音乐课堂的构建。
二、构建和谐音乐课堂,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构建和谐音乐课堂,要求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往,我在教学内容和音乐作品的选择上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或照搬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或按自己的意图选择教学内容和音乐作品。这样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关注程度不够,对学生和欣赏的音乐作品不能主动地参与进去。因此,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相关的音乐作品。各种媒体所传播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给学生的音乐生活带来很大的选择空间。我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教授《爵士乐》这一节之前,我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一些喜爱的、内容健康的爵士风格的乐曲并推荐给我。只要是情趣高雅、格调高昂的流行歌曲,都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学唱。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不仅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创建音乐教学的民主环境。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来感知、欣赏,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课堂中再让学生交流信息。学生从不同渠道搜集的大量资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开阔了我的视野,便于挖掘出更新、更广的内容,也融洽了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构建和谐音乐课堂,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构建和谐音乐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的未知事件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过程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课堂提问是一种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以往的课堂中,问题呈现的方式是我问,学生回答,实际上还是我在引着学生一步步地走向预设的目标,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在问题的呈现上设计了多层面的,就某个音乐作品,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提问。提问的对象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我。学生自己设问,问题会符合学生的年龄那个特征和认知规律,会化被动为主动,既体现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促进和谐音乐课堂的构建。
四、构建和谐音乐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
构建和谐音乐课堂,围绕音乐进行的教学互动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确,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然而,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课堂上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而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脱离被灌输的状态,而且还要进一步解放学生的头脑,释放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参与。我根据每个学生个人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活动,通过个体和全员参与相结合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情境,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展现自己。比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对共性的问题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注重抓两头,通过小组间的互动、互补、互动,通过自己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各尽所长,各显其能。如综合性的表演,欣赏完新作品后可组织有器乐特长的学生进行伴奏、领奏,根据乐曲创作表演,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进行即兴舞蹈,发音不准的学生可操作简单乐器,或充当指挥、哼鸣、组织等角色,使特长学生和困难学生都能按各自的实际,按不同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获得高峰的体验。
五、构建和谐音乐课堂,鼓励学生努力创新
构建和谐音乐课堂,要鼓励学生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艺术才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匈牙利着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左尔坦认为:“创造的能力实际上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开掘这种能力。”音乐教学为体现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将学生从“被动状态”唤醒并带到“主动状态”,让他们乐于演唱,乐于表演,乐于创新。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进行创作、实践、运用,亲自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音乐教育内容在创造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我只有善于去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首先我要以自身的创造精神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在掌握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去发现,探索创新,培养创造能力。音乐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孕育了高尚的品德和细腻的情感,用美的纽带把他们连接在一起。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其体验创新所带来的成功乐趣,其途径是极其广泛的。如在教授《非洲歌舞》一节时,让学生跟着音乐和视频资料自行设计动作,跟随乐曲做律动和歌表演。而创作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节奏或几个音创作一段旋律,表现某一个音乐形象等等。这些方式可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发展奇异、联想、想象的创造思维,并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我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在合作中给学生以创新的土壤,在讨论中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落实到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六、构建和谐音乐课堂,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构建和谐音乐课堂,评价方式个性化和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观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传统评价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行为目标是结果取向的,它重视的是学习结束后的成绩,而忽略学习过程。过去的评价不管学生的音乐特长如何,不是唱一首歌,一条视唱曲,就是做一张枯燥无味的乐理试卷来定学生本学期的最终音乐成绩。考试的方法简单,内容贫乏,评价非常随意,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客观、全面,同时以激励为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定性评价等手段。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倡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上自我鼓励、自我调整。科学而严谨的评价会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能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同学之间互评既是互相学习也是提高学生鉴赏水平的极好办法。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寄予希望和鼓励的评语,用现代教育的新观念,重在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我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定性评价中以肯定为主,如:你的歌声使我们陶醉,你们的情景剧表演得非常好……伴随着你优美的舞姿,我们进入了美的境界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促进了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七、构建和谐音乐课堂,将新课程理念适当延伸到课外
构建和谐音乐课堂,可以把音乐新课程理念延伸到课堂之外,推广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使音乐教学保持一种开放姿态,塑造学生健康美好心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我有意识地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学与外部音乐环境结合起来,让它们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音乐教学的课堂延伸。显然,除了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延伸我们的课堂,共建丰富的、多途径的教育,呈现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现我校已将上下课铃声改为轻松的音乐;校广播站每周会定时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或健康向上的歌曲;学校每年艺术节举办一次艺术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队活动,如合唱队、民乐队等。新课程中还提出“音乐学科的综合”,讲到“学生所能接受到的教育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最大获得”。它倡导将音乐课程融合到其他非艺术课程中去,体现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发展”。总之,在师生及其它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和校领导的支持下,学生接受音乐综合教育的途径变的多种多样。音乐教育是无处不在,而这一切都有益于改变学生人格片断化生成,和向人格完整化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音乐课堂上奏响的和谐旋律,也将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我们要珍惜团结和谐的氛围,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改革创新的空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他们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生机!
参考书目:
1、《音乐教育与创作》 湖南文艺出版社
2、《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
3、《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上一篇: 音乐鉴赏教学中“有效设问”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