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学科综合中的主体意识<?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廖家骅
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提倡学科综合”指导思想的启发下,音乐教学的多元文化品格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以音乐教音乐”的封闭式教学体系已经解体,随之而来的是扩大教师本身的知识技能领域,努力开拓音乐的外延文化空间……。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它的认识和实践还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在明确学科综合价值和教学实践的前提下,尽快确立和强化音乐课的主体意识,以此来完善音乐学科综合的健全机制,矫正一些违背艺术规律的形式主义操作。
开始于本世纪初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着眼于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和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在基础教育中提出了“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不仅是对21世纪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科学定位和要求,而且也是通过长期教学改革实践对人类文化本质特征的一种新感悟,无疑是教育改革观念和行为上的飞跃。就音乐学科而言,它隶属意识形态,既有艺术美的本质特征,也有人文学科的某些属性。当它从远古走来的时候,不仅依存和遵循着自然科学(如物理、生理)的规律,更渗透了诸多社会科学(如政治、哲学、经济)的因素。特别是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相互借鉴和吸收,更使得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具有多方面的共性特征。所以,严格意义上的“纯音乐”是不存在的,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来完善音乐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亲密关系是通过其本体规律体现出来的内在联系,而不是附加在音响表层的装饰品。如果用化学的概念来比喻,这种关系是“化合”而不是“混合”。诸如歌唱教学综合了曲调(音乐)和歌词(文学)的因素,但是在音乐教学中,歌词的教学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歌曲艺术形象的理解和表现,而不能上成字、词、句教学为重点的语文课。同样,歌词包容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地理等知识都应该进行综合教育,但又有别于政治课和历史、地理课的教学,应该通过歌唱艺术的 “动之以情”来使学生“晓知以理”,把道理说教和知识传授融会于审美情感教育之中。
在艺术领域,音乐等所有的门类都是精神文化产品,都具有美的属性,自然也都是有联系的审美教育内容,如有些姊妹艺术吸收了音乐的要素,音乐也蕴涵着其它艺术的成分。但是她们各自的本体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是迥然不同的。美术的视觉感受、影视的综合性表现特征都可以为音乐教学所综合应用,但又都不能取代听觉艺术的主体地位。音乐和戏剧同属表演艺术,音乐教学如果能够学习和借鉴一些戏剧表演手段,那么一定可以强化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如果忽视了音乐的音响表演特点,将戏剧表演动作、形体和面部表情放在教学的第一位,那么音乐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至于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舞蹈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我们已经在律动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如何以音乐为主线综合使用舞蹈艺术为教学服务,仍然值得深入探讨……。
此外,音乐作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其本身也存在着不同领域的综合问题。例如创作必须要融入音乐知识的运用、歌唱首先要识谱视唱等,但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突出不同的重点,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其中也存在着要抓住教学重点的问题。
从以上这些实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音乐与多门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学习借鉴是非常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但是这种综合应该要有音乐学科的主体意识,必须坚持以下两项原则:
1. 以音乐为主线,在突出本学科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居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可以与音乐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进行必要的综合性教学。但是不能改变音乐课的审美教育属性,也不能将音乐课上成其它门类的课。
2.所综合的学科必须与音乐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在安排上应该是有机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不能为综合而综合,也不能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多元文化”而堆砌与音乐关联不大的内容。
从音乐教学改革的进程来看,学科综合是个有意义的新课题。我们需要全面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把握住学科综合教学的主旨,通过合理而恰当的广征博采,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有机联系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
上一篇: 音乐就是让人听的-假日系列音乐会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