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国标版六(下)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国标版六(下)音乐教案课题: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教学内容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节奏卡片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教 学 改 进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二、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1、欣赏歌曲。 2、《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你了解佤族吗?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    佤族自称“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    佤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教  学   过   程教 学 改 进
继续介绍佤族的历史、建筑等。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筑成架空的“竹楼”。 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2、木鼓木鼓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6、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7、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8、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9、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10、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四、下课。 
  板书设计 
  教后感     
    课题: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教学内容听:《滚核桃》。唱:学唱歌曲《伊唷勒啦》。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图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教 学 改 进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1、             欣赏歌曲。 2、             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3、             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4、             继续介绍木鼓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他们认为,木鼓是 “通神之器”、“通天之鼓”, “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因此,平时不能乱动,只有祭祀报警和节日喜庆等重大集体活动时才能敲打。 
教  学   过   程教 学 改 进
木鼓房是佤寨重要的、也是标志性的建筑物。由于是存放木鼓的地方,固此相当神圣,具有其他民族庙宇的功能与地位。   5、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学唱刚果歌曲《伊唷勒啦》 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2、你对非洲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3、用“lu”哼唱歌曲旋律。 4、唱歌谱。 5、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6、跟琴学唱歌曲。 7、在有关地方用手敲、跺脚,练习节奏。. 要求:a、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8、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9、分组进行歌表演。四、小结本课,下课。 
  板书设计 
  教后感   
    课题: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教学内容唱:巩固歌曲演唱听: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威风锣鼓、非洲鼓。
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图片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教 学 改 进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歌曲: 1、歌表演:《敲起我的小木鼓》歌曲处理在前奏与间奏处以及“我敲小木鼓,嘿”的“嘿”处用手拍击桌子,以此增加气氛。学生边敲鼓边唱歌曲。男女生分角色唱。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2、《伊唷勒啦》齐唱歌曲 
教  学   过   程教 学 改 进
解决难点句子歌曲处理学生领唱、齐唱、跺脚、击掌,表演歌曲。三、欣赏《非洲鼓魂》 1、介绍非洲 2、介绍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3、欣赏《非洲鼓魂》四、欣赏《黄河留下威风鼓》 ――这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歌曲采用了有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示出当代中国人激情彭拜的精神风貌。要求:听完全曲,老师带着学生学一学“老河留下千面鼓,面面鼓里有传说,年年岁岁打下去,日子越打 越红火”这一段,跟着录音唱一唱,体会歌曲那振奋人心的气势。五、小结本课,下课。 
  板书设计   
  教后感  通过学唱歌曲、听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学生边唱边动(跺脚、击鼓等)课堂气氛热烈。
    课题: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教学内容听:《将军令》奏:竖笛曲《夕阳萧鼓》
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风格。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熟练地吹奏竖笛曲《夕阳萧鼓》。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地吹奏竖笛曲《夕阳萧鼓》。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竖笛
课时安排第四课时
教  学   过   程教 学 改 进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将军令》:  1、初听问:1、这是一首乐曲,还是一首歌曲?为什么?     2、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该曲的情绪怎样?学生仔细倾听,回答问题。教师介绍该曲:      这是一首苏南吹打乐,即流行于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吹打是吹打乐器与打击乐器的组合,你知道哪些乐器是吹打乐器,哪些乐器是打击乐器?这首乐曲是一首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是“粗吹”。解释“粗吹”与“细吹”的不同点。   
 教  学   过   程教 学 改 进
2、复听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 3、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继续欣赏三、竖笛曲《夕阳萧鼓》欣赏竖笛曲《夕阳萧鼓》介绍《夕阳萧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后被改编为民族管弦月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听录音教师范奏。教师吹一句,学生吹一句。学生自己练习吹奏。教师巡视指导。跟琴齐奏。跟着录音有感情地吹奏。四、小结本课,下课。   
  板书设计 
  教后感




上一篇《美丽的黄昏》音乐教学案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