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怎一个“唱”字了得―对绍兴县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专题研讨的思考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摘要】“唱好歌”,是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是在唱会歌的基础上,来自心灵深处的表现;“会唱歌”是对发生技巧的学习,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唱好歌”则是在“唱会歌”中形成的。本文就结合绍兴县小学音乐“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专题研讨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想法,和同行一起探讨。

【关键词】听觉   思维   情境

 

唱歌教学历来是学校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良好的唱歌教学对于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校的唱歌教学作为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应从吴斌老师在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提出的“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九字诀中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使广大音乐教师通过加强唱歌教学理论的认识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寻找一套行之有效地方法,让音乐课堂更有活力,让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更有效,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创美意识得以真正的培养。

一、我校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现状分析

我校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时间矛盾和能力矛盾。从时间上看,一节小学音乐课的法定授课时间为40分钟,而小学生学会歌曲所用时间仅10分钟左右。为了解决时间矛盾,许多教师的普遍做法是:精心设计导入、分解学唱过程、封锁信息渠道、拓展教学活动等等。从能力上看,小学歌唱能力的提高空间很大,而小学音乐教师的歌唱指导不力。例如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歌曲处理的主要问题是:演唱处理主要依据歌词内容,演唱处理停留于一般性提示,如情绪、节拍、力度等。

小学唱歌教学的这些做法和问题影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加强唱歌这一基础性内容的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小学音乐“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专题研讨论活动,下面就以本次教研活动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自己对唱歌教学的几点认识。

二、从“唱会歌” 和“唱好歌” 中得到的启示

“唱好歌”在“唱会歌”中体现,不能等歌曲学会了再进行艺术处理,这是审美教学的规律,“会唱歌”是对发声技巧的学习,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唱好歌”则是在“唱会歌”中形成。我觉得唱会歌不难,难在唱好歌。唱会歌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但现在为什么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呢?是因为我们的歌没有唱会。

1、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能力。

整体把握与准确感知音乐作品是音乐技能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应充分注意“聆听音乐是发展和提高音乐感受能力的关键” 这一原则,摒弃“灌输式” ,而是以“听觉”为主要学习手段,通过音乐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要素。

片断一

师:小朋友们,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陈老师和同学们到山上去走一走,但上山的路很难走,老师教大家一个上山的步伐,踩着这个步伐上山就会容易很多。

2/4   蹦  蹦 │ 蹦蹦  蹦   │蹦  蹦 │ 蹦蹦   蹦 

生:起立,在座位上跟老师踩步伐2遍。

师:让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合着音乐一起走进山林。(歌曲第1遍)

生:跟着音乐做律动。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踩得特别好,脚步很轻快、活泼很有动感,老师想邀请这些小朋友到上面来和大家一起表演。(歌曲第2遍)

这个环节的设计既给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又训练了学生的音乐节拍感。音乐节拍感即用节奏和速度表现音乐的能力,无论是用手拍还是用脚走都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并努力控制自己的速度,以便合上音乐中的拍子。

如果采用简单的听唱法学习歌曲,学生虽然很快能学会,但是忽略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使得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思维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地、深层地训练和提高。这位教师围绕了学生音乐听觉思维能力这一话题,采用听、唱、辨、创等手段,引领学生有思考有分析地学习歌曲与分析歌曲。

 

片断二:

师:听,山林中还传来了美妙的歌声。(聆听歌曲第3遍)

生:仔细聆听歌曲。

师: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了吗?

生:欢快的。

师:为什么是欢快的呢?仔细听。教师表演唱《采山》,老师边唱边表演采山动作。(聆听歌曲第4遍)

师: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呀?   

生:采山

师:你知道什么是采山吗?在很多地方人们把上山采东西就叫采山,譬如采蘑菇、野菜等。山上除了蘑菇外还有很多宝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幻灯片出示野果图片。

师:怎么样是不是也心痒痒的也想去采一采?那就赶紧动手吧。

生:律动感受节奏,表演采蘑菇动作。(第5遍聆听)

生:跟着音乐轻轻唱起来,不加律动。(聆听第6遍)

教师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把无意识记忆转变成为有意记忆,使学生在律动和歌曲欣赏中感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因此学生熟悉一首歌曲的旋律仅仅听一、两遍是不够的,为了避免目的单一地听歌曲,教师应该从兴趣入手,设计许多学生喜欢的适合本课教材内容的活动,并以律动的形式感知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在内心哼唱的习惯。

2、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音乐氛围中。

在音乐的课堂中,可以说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了音乐气氛。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音乐,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意境的领会离不开想象。训练想象力的工作不是只在音乐歌唱和音乐欣赏中,还在音乐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学唱歌曲,同时用有趣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气息。

片断三:

师:小朋友们,我们到山顶喽,老师想向大山问声好。

教师模仿回声: 5 3      6 5

               嗨 罗      嗨 罗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回声。

师:回声的特点是什么?

生:一声比一声弱。

生:分三个小组跟琴模仿第一回声,第二回声,第三回声,教师模仿原声。

师:让我们用回声来召唤他们一起来踩山。

[1] [2] 下一页

>

师生模仿回声:5 3      6  6  5

嗨 咯      采 山 喽 

师:天色渐暗,小鸟们都归巢了,小朋友们也该回家了,和大山告别了。

 

教生模仿回声:5 3       6 5

             大 山       再见

这位教师不仅仅在课堂的导入设置了向大山问好这一环节,还在课堂尾声设置了向大山告别。这一情境贯穿整节课,它不仅仅是一个导入,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整合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完成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我发现在这种设计中,教师的角色是十分值得思考的。教师希望学生融入情境之中,有的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出现往往会破坏这一过程。因此,教师把自己也设计到了情境之中,教师作为向导,带领大家向大山问好,引领学生进入歌唱学习的状态,同时训练学生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既引出了下面的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带着饱满的情绪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3、教师范唱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唱歌教学中,我认为最缺乏、最薄弱的环节是范唱。范唱必须是能够感动人的、高水平的歌唱。范唱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精心策划范唱应该是唱歌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一听觉得这歌好听,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的欲望。教师须靠音乐打动学生,让他们感觉好听、想学。所以说在教学当中要处理好范唱这歌重要的环节。我也经常放着音乐自己唱,感觉和学生有个交流、比较亲切,但是学生最终还是要听高质量、高标准的原版录音范唱。

4、关注学生器乐使用水平的提高。

     器乐教学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必须让学生人人参与音乐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校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竖笛基本吹奏的方法,因此我在上《小蜜蜂》一课时,充分借助竖笛的工具作用辅助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承担一个乐句的任务,将难点分散,学生通过自主吹奏相应的旋律,让学生自己评判,共同找出难点和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解决。更快、更好地实践了低年级学生不敢触及的视奏、视唱的学习,每个环节都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始终以高昂的情绪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从始至中只起到引领和点播的作用,但对学生应知应会的音乐知识、歌唱技能及吹奏能力的训练没有丝毫懈怠。

除以上各个环节的分析外,作为最熟悉学生的教师,非常清楚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班级与班级之间也存在着整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与班级,教师可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但始终都要运用器乐这把“尺”帮助学生学会音乐,并且会学音乐,仍将课型定位在“以器乐辅助声乐学习的综合课”上。

三、结语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情境化教学的理论,打破以往枯燥的讲解形式,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歌曲,在创造中演唱、表达歌曲,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表现歌曲。需要指出的是,“把歌唱好”并非唱歌教学的终极目标,小学唱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其他音乐能力,并应用这些音乐能力更好地演唱歌曲,力争让学生通过一堂音乐课不但学会歌曲,还得到多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达到至高无上的满足与快乐。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浅议小学音乐课的民歌教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