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摘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通过音乐艺术实践,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 ,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教育改革的号召下,能否把蔡林森老师“先学后教,以练促学”,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器乐进课堂的教学中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课堂实践证明:“先学后教,以练促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只要运用得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在。
关键词:器乐 先学后教 以练促学
音乐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开发其音乐潜能,提升其创造力;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新课标提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由此可见,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活动不能只是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应以生为本,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把蔡林森老师“先学后教,以练促学”,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器乐进课堂的教学中呢?具体实施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此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 课改前――器乐进课堂所出现的问题
自上学期开始,我校小学部开展了器乐进课堂新的音乐教学模式,我教授的五年级是学习吹奏口琴。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对口琴有了基本的了解,也逐渐掌握了相关的吹奏技巧,并且能吹奏一些简单而熟悉的歌曲。但学生对器乐学习缺少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思维。刚开始学习吹奏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可当发现吹奏有困难时,部分学生望而却步,甚至对常规的音阶训练都显得淡然,学习状态也很被动,总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于是我运用了生本理念中“以生为本,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我的教学活动,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以好带差,共同促进。后来,落后的同学逐渐跟上集体的步伐,这种教学法明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思维还没得到很好的开发,比如:教会了do re mi fa sol五个音,能吹奏很多简短的儿童歌曲,可学生只会吹奏课堂里教过的歌曲,并不懂得在学会五个音的基础上吹奏课外其他相关的歌曲。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器乐学习活动中?如何才能很好的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呢?带着种种的疑问,我决定把蔡林森老师“先学后教,以练促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器乐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实践。
二、 课改后――“先学后教,以练促学”在器乐进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一)第一阶段实施情况
案例分析1:吹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曲《欢乐颂》。这是一首情绪激昂、振奋人心,充满正义,号召团结,向往和平的歌颂性歌曲。学生对歌曲的旋律非常熟悉。一上课我就播放课件,开门见山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吹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曲《欢乐颂》,请同学们先看看学习目标,然后再开始自学吹奏,过一会老师将会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看哪位同学学得最快。话刚落音,学生立刻拿出自己的口琴,进行常规的试音,看谱练习。在我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很茫然,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涌向我,有的学生不知道应该吹奏全曲,还是只吹奏前部分的旋律;有的学生问我将会检查吹奏哪一段;有的学生提问能否在高音区吹奏中音区的音;有的学生问我自学多久才检查……面对一堆的问题,我才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自学前的指导”不明确,才导致学生出现那么多的疑惑。
案例分析2:口琴吹奏《铃儿响叮当》这首二声部合唱曲。这是一首耳熟能详,又受学生喜爱的美国儿童歌曲,其旋律活泼轻快,朗朗上口,但是学生对其低声部的旋律并不熟悉。因此,我按照歌曲的高低声部来逐步让学生自学吹奏后部分的二声部旋律。
自学吹奏之前,我先让学生随琴学唱高声部的旋律,当学生在八分小附点和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上出现错误时,我立刻板书,范唱,手势划拍,集体反复练习难点乐句,然后又继续弹琴让学生跟唱歌谱。接着才让学生自学吹奏高声部旋律,最后再集体随琴尝试吹奏高声部的旋律。虽然听起来整体吹奏的效果还不错,但这个时候,我发现离下课的时间也不远了,可后面还有低声部的旋律还没学习,两个声部还没进行合作吹奏,离开始提出的学习目标还差很远呢……
这样失败的教学设计是我始料不及的,课后,我进行了仔细的反思,同时也跟同组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虽然运用了“先学后教,以练促学”的教学模式,但我缺少对学生的信任,不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没有善于利用优秀学生来带动差生的学习兴趣。自学内容的安排也不合理,过于单一,没有恰当的运用小组特点来布置自学任务。
(二)针对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
针对前面所出现的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并总结出“先学后教,以练促学”在器乐进课堂中的有效方法:
1、注意自学要求的明确性,比如: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自学前做好具体的引导和说明,让学生更好的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小老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因为这样不仅发展了优秀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了优秀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培养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以好带差。小组合作学习,以好带差,以便互相帮助,但也要提醒学生声音小点,不要影响到它人,将不懂的地方要做上记号,并鼓励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如有小组遇到有困难的问题,老师可做示范引导,不断强化各小组的合作意识。让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互补的学习氛围,让成员们在此氛围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产生愉悦感。
4、让音乐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多听多想,让音乐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沉浸在音乐中,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感知音乐、体验熟悉音乐,进而能有感情地表现音乐。这也是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先学”。以听为基础,教师再教,学生会因为熟悉音乐而喜爱,也会因为熟悉音乐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第二阶段实施效果
案例分析3:还是以口琴吹奏《铃儿响叮当》这首二声部合唱曲为例进行第二次修改教学设计来实施新的教学模式。
自学吹奏之前,我先让学生随琴自学唱谱,加深对歌曲高低声部的旋律印象,并在唱谱过程中圈出演唱时所遇到的难点乐句,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是含有八分小附点和前八后十六两种节奏型的乐句,于是,我先把难点乐句写在黑板上,再让优秀的学生来当“小老师”示范演唱难点的乐句,并教会同学们如何演唱才正确。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非常的集中,而且也很乐意让“小老师”来教他们改正错误,并很快能准确唱好难点乐句,这样比老师一个人滔滔不绝的教授效果更好。当然,如果有些难题连“小老师”都解决不了,我会通过手势引导、钢琴带唱或范唱的形式跟学生共同解决。
自学吹奏过程中,我会巡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与指导和建议,对于个别开小差的学生即刻给予提醒和鼓励,如果某个小组遇到难题,我也会适当的帮其解决。
最后检测自学成果时,我先让学生集体随琴吹奏,让学生通过钢琴来评定自己自学的音准、节奏、音高是否正确,然后让学生说出集体吹奏所出现的问题,再让吹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来示范吹奏,师生共同解决难点乐句。在个人或小组展示时,我会先让学生进行点评,然后再给予适当的补充、评价和鼓励,从中激发学生“先学”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后教”的过程中,主要针对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提高其吹奏能力。最后再按照各组吹奏的声部来进行合作表演,并组织两大组进行PK大赛,这也是学生学会之后最喜欢的音乐活动。
通过这样的“先学后教,以练促学”教学模式在器乐进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证明:“先学后教,以生为本,以练促学”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小组合作团队精神,并将个体的自主学习放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碰撞、发展,将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发展了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创造思维。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在。正因如此,学生现在已经从开始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心态,很多同学不仅会灵活运用口琴来吹奏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还会通过小组合作变花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特别是有些同学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吹奏练习。这样的学习氛围已足以表明孩子们现在对器乐学习的热爱之情。
三、还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我明显的感觉到“先学后教,以练促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高段器乐进课堂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 对小组长的任务安排不够明确,引导性不强,个别小组长未能很好的发挥带头作用,以至于在展示环节耽误时间。
2、 自学环节要适当的分段进行,否则学生难以把握轻重,最终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3、 评价部分要提前给予学生明确的评价标准,以此引导学生合理的评价。
这些都是我今后将要改善的问题。同时我还发现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高段学生的口琴学习可以采用“先学后教,以练促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但是其他器乐呢?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低段的学生,对于基本的音乐知识都一概不懂的孩子又是否能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呢?音乐课堂里的唱歌教学,欣赏音乐,音乐综合教学等等,这些音乐教学活动是否都可以很好的运用“先学后教,以练促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展开音乐教学呢?我想,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适当的使用,大胆的尝试,一定可以摸出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课堂。正所谓: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究,让音乐课堂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蔡林森编著 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 2011.7-2012.2
上一篇: 音乐课堂实施有效的快乐教学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