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龙岗区南约小学   吴慧媛

  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一门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思想,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把素质教育的各个要素,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必备的音乐知识、歌唱的方法和器乐演奏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国慕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溶炉。”这些话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始终渗透德育教育。

  一、 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了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意义。因而能直接接触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憾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小学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歌曲,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小学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首先介绍国歌的作者聂耳及创作经过;再讲解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然后再听放录音,教唱歌曲。这样就会使充满激昂和振奋人心的旋律,像嘹亮的冲锋号,打动学生的心灵,想象到无数战士和爱国志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的情形,认识到正是他们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英雄气概,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创立了新中国。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  挖掘音乐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在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寓教于乐,寓教于理。例如,小学第三册教材补充歌曲《大鹿》是一首法国歌曲,讲述小白兔被猎人追捕的紧要关头,大鹿挺身而出,保护了小白兔。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大鹿沉着勇敢救小白兔的形象,再提出问题:“如果大鹿袖手旁观,小白兔会怎样?当同学遇到难处,你们应该怎样对待?”对此,学生们肯定会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在歌声中受到感染,在思想上得到教育,而且还懂得了爱护弱小、舍己救人的道理。……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

  三、 将德育贯穿各种课型和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欣赏《长江之歌》,通过听放录音,给学生讲解音乐,赞颂了伟大祖国长江的古老历史,用波浪式的旋律,展现出波涛汹涌的宏伟气势,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各族人民以长江奔腾向前的气概去建设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美的音响意境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建设祖国,改造河山。

  有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以下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3、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 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优秀的音乐作品,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在教学中,应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列宁在强调情感的意义中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未来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在教唱六年级课本中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向学生讲述此歌曲的创作过程: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叫美丽其格,是一个蒙古农奴的女儿,是新社会才使她改变当牛做马的命运,并走进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试想,她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首歌的?在辽阔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农奴一边挥动鞭儿,一边用草原牧民特有的长调唱起这首歌……此刻,再让学生唱一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此时,歌声显得高亢悠远,情意绵绵。这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又如,教唱五年级课本的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歌时,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了甜蜜的生活,我们在生活温暖的怀抱里学习、成长是多么的幸福!让同学们带着由衷的自豪,用甜美的歌声来歌唱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这样学生们一个个动情入景,锭开了笑容。最后,让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五、 在歌曲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是精神的产物,是生活的再现和情感体验的动态艺术。它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的流动和传播中,给人以不同的精神刺激和信息感受。

  1、教唱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或选择补充一些同类题材的歌曲来学习,如《祖国祖国我爱你》、《爱我中华》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给学生讲述中外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肖邦等人的爱国故事,使学生明白人民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将和他的音乐作品一样永世长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3、给学生介绍中国戏曲和民族民间音乐,及种类繁多的民族乐器和乐曲,从而使学生受到民族艺术的熏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4、向学生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既可自然而然地引入歌曲教唱,又可用娓娓动听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六、利用多媒体电化手段,感染、激励、教育学生。

  音乐教学使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民族音乐和富有民族特点的创作作品的欣赏,使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音乐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作品,应该是多层次的。要包括多种内容、题材、不同的情趣、风格,使学生在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例如。一年级的孩子在国歌时。国歌雄伟、庄严、气势磅礴的音乐旋律和音响效果给了孩子们强烈的感染,多媒体出示的北京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给了孩子们亲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在学习中懂得了国歌代表”祖国妈妈“,听国歌要立正行注目礼。到了中年级,要求学生了解国歌激昂奋进的歌词内容,以及前奏开始引出的后半拍起急切地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起来!!起来!!!“层层向上的激昂呼喊及一阵阵嘹亮的冲锋号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当他们唱着国歌,眼望着与太阳一起升起的国旗时,深深地感到国旗的庄严美。这就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弘扬了祖国的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正义、不畏强暴的真善美的精神。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让我们用音乐去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深厚的爱国之情,使他们拥有良好的思想基础、道德基础,良好的知识结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整体素质、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总之,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极强的学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古往今来,音乐艺术一直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好的思想,陶冶美的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特长,起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乐之善矣能进德“,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应循循善诱,加强德育渗透,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让德育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开得更加灿烂!




上一篇完善评价机制 促进音乐教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