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问题提出: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它关系到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在人的一生中,德育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诸种教育中,它是人生最先接受的教育。还在孩提时,家长就十分注重孩子思想品质方面的教育,“教子之道贵以德”。如教育孩子懂得礼貌、会道谢、讲节约、区分是非好坏、遵守公共道德和秩序等。这些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就是起码的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它甚至关系到人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德育也是进行其他教育的基础,也可以说,在一切教育中德育是无所不在的,它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在谈到教育时,人们总是说要进行“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在这里,不管哪种说法都是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有效的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德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和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中学的德育教育内容是突出艰苦奋斗、遵纪守法教育,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让世界充满爱》、《绿色家园》等单元。这就要求教师从正面引导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还有一些教材,如:《难忘岁月》、《松梅傲雪》等单元,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游击队歌》,在学唱时,让学生了解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应当好好珍惜,更应该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与高超的技能,长大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定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更加富强的决心。
二、德育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教育学生懂得礼貌、会道谢、讲节约、区分是非好坏、遵守公共道德和秩序等。这些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就是起码的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它甚至关系到人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德育是进行其他教育的基础,也可以说,在一切教育中德育是无所不在的,它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不是空谈德育,而是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三、德育与各种课型相结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欣赏、配乐诗朗诵、音乐游戏、音乐情景剧、学吹竖笛、音乐故事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以前,音乐课程以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学科教学的具体目标。因此,按照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简谱的系统知识,要教会学生“随琴视唱”,要教会学生按书本的要求做发声练习,然后唱歌教学主要训练的是两声部的合唱。这样,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被沦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或说接受训练的机器。结果音乐知识也许掌握了不少,歌曲会唱了很多,可是你要问他对音乐有什么感受,从中学到了什么,懂得了怎样的道理,他可能会让你十分失望,更别说对音乐有什么创造性的理解等,要讲通过教学塑造心灵其不更是一句空话。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新教材以非凡的远见卓识,抓住音乐审美这个核心,立足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这样一种思想,开辟了音乐教学的新天地。如: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懂得了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美化环境、美化地球、造福人类是少年儿童的责任和使命,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诗意般的意境,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给未来留下一个更美的地球和一首绿色和平的歌”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诱导学生进入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表现了指导员郭建光和众伤病员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顽强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崇高革命精神。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沙家浜》的剧情外,还应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革命者以松梅傲雪的精神乐观地面对人生的高尚品格与伟大胸怀。要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里,就能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四、德育与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对初中生来讲,单纯的重复性的理论灌输和硬性的要求虽有一定作用,但已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其灵魂。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必须面对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实践形式,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打电话”、“跟我一起去旅行”、“找朋友”等游戏,不仅使同学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音乐剧,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在自然的歌唱、舞蹈、游戏、活动中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德育与教师自身形象相结合。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自我做起,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中学音乐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培养附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 浅谈音乐教师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