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谈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也难免会有疑问产生。音乐课堂上老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的教学有效性有多少?如何在课堂4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呢?一、预设与生成的相互交融是有效教学的“根”。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是有效教学“枝”。三、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叶”。


  [关键词]:有效性;预设;生成;兴趣;参与;体验;反思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具体表现而言,在认知上,把课堂教学中获得的一切新信息加以内化,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情感上,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程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之产生热爱之情。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表示是有利于学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其知识的获得,思维的进步。任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当下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可持续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它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也难免会有疑问产生。音乐课堂上老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的教学有效性有多少?如何在课堂4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预设与生成的相互交融是有效教学的“根”。


  教学中的“预设”是教师课前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空白。“生成”是课堂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行和生成性。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两种特性,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是预设与生成实现共构、共建并融合,即实现有效性教学。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师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机智应对。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而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它的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一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展开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及时地舍弃或转化一些教学意外的“事故”。有了课前的弹性预设,就为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条件。如何在课堂中通过预设去促成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的互动。


  1.精心预设,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科学而细致的预设能够减少生成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力保障。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用不同的身份去备课:一是用教师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教材,通过深入研读,理清教材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二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解读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形成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例如:在上《国之瑰宝----京剧》这课时我就考虑到学生从小生长的环境,我们学校的学生99%都是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对京剧的了解不多。我在设计课程时就安排了两种导入方式----导入一:用通俗歌曲《盖世英雄》导入(针对特别热衷于流行歌曲的班级,如男生比较多的班);导入二:用歌曲《说唱脸谱》导入(针对比较喜欢唱并且以前学过这首歌的班级)。用导入一的班级老师在播放歌曲后请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歌曲包含有京剧元素的,这时学生们都会踊跃回答,有些还能唱上一段,经过一段师生交流后逐步引入主题。而对用导入二的班级老师就直奔主题,直接问京剧的四种角色是什么?京剧的四大功夫是什么?因为学过《说唱脸谱》的首歌的同学对于这两个问题都是有所了解的,学生们都马上能回答上来,教师乘机夸奖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征,针对每个班级的特征精心的预设意味着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可以减少低水平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巧妙生成,以教学智慧为前提。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应变,形成高效的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教案的执行,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倾听学生、与学生进行高效互动。这样,在面对课堂中的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时,才能快速地作出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课堂中实现“巧妙生成”?首先,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既要能合理地驾驭教学中的显性教学资源(如课堂中学生的回答、讨论等),又要能敏锐地捕捉课堂中的隐性资源(如学生的表现、教学环境中的其他因素),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新契机。其次,教师要具备因势利导、巧妙点拨的智慧。以深厚的艺术修养、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各种矛盾,用教学机智敏锐地捕捉、细心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总之,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对应关系;是交融关系。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中,“预设”预留着、预示着、期待着“生成”;而“生成”则包含着、指示着、表达着“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力求使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都能落实,并且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是有效教学“枝”。


  音乐艺术的非语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作用是引导和促进学习,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心理契机,给与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和时间。


  1.创设审美情境,渲染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学生主动、愉快学习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哲理性言辞无不是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富有艺术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蕴含的独特的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


  课例1:《高亢的西北腔》----学生一进教室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大荧幕上西北黄土高坡的图片,耳朵听到的是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在这样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下学生一下子从江南来到了大西北;这时有学生就会说:“嗬!那里真是千沟万壑啊!难怪这歌声这么高。”有的说:“那里的歌好像叫信天游”还有的说:“有个叫阿宝的,就是唱这样的歌的。”看来学生们已经进入状态了,这时教师再介绍西北的民歌就犹如顺水行舟了。


  课例2:《神童莫扎特》如何让学生一下子对这个几百年前的音乐家产生兴趣呢?我就想到了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有情感共振。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听流行歌曲,我就从流行歌曲开始。


  师:播放SHE的歌曲《不想长大》,再播放了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播放时并不和学生说明这是谁的作品)。


  生:这两个曲子很像。


  师:到底是别人引用了SHE的作品还是SHE引用了别人的作品呢?


  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来了,他们都迫不及待的要求老师介绍这个曲子和作者。


  情由境生,创设一定的环境或情景,是情感的催化剂。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了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威严、高高在上,学生畏惧老师,老师的话是所谓“权威”定论,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的局面,而是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都有自己的见解看法和新收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既尊重了每个学生,更培养了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


  在小组讨论的合作交流学习中特别能体现全体学生的参与。在音乐课中常常会涉及到让同学来参与表演,小组讨论后很多组别都是全体上台来表演的,因为这是他们大家的作品,少了谁都不行。此时,哪怕是最胆小,音乐方面最没有表现力的同学也会参加。因为和大家一起表演在心理上有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没有自卑、紧张的压力。不像传统的教学,只有部分优秀学生参与表演,而部分学生特别是怕羞或没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没机会参与的现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多思善问,发表自己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自己体现成功的喜悦;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大幅地提高。


  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民主教育”“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以积极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音乐的海洋中。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叶”。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反省,才能更好地提高、发展。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学反思要思考什么呢?首先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偶发事件的成功处理过程,教学中的预设能引发课堂高潮的事例,教法的创新、改革以及学生的精彩生成等在课后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经验就会越积越多,教法也会越来越灵活,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会大大增强。第二反思教学的败笔及解决方法。美国着名教育家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课堂中难免会出现败笔,但是当败笔出现后教师应当及时的反思、剖析并及时做出调整方案。


  案例:音乐与舞蹈之《芭蕾舞》,第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我准备了课件,课件中包含了很多经典的舞蹈以及芭蕾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芭蕾舞鞋的制作过程的介绍。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很认真,对于这门足尖上的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当讲到芭蕾舞鞋的制作过程时同学们更是充满了好奇心,他们都希望能够亲眼看一下摸一下芭蕾舞鞋,可是在课前我却恰恰没有重视这一点所以并没有准备。课后我好好地反思了这节课,觉得这个地方处理地好应该可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第二个班上这节课时我做了调整,除了原来的课件外还准备好了芭蕾舞鞋,自己还准备了几个芭蕾小组合。课堂上同学们看了芭蕾舞鞋的制作过程后我拿出芭蕾舞鞋让他们传看,学生们仔细地研究着鞋子不时还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接下来我又穿上舞鞋表演了几个芭蕾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可见教学中的败笔经过反思并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效果的转变是立竿见影的,而教师也会在这些败笔中吃一堑长一智,促进教师不断地成长,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教学反思犹如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不够完美的瑕疵,从而拓宽视野、激发不断追求的动机。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促进预设与生成的相互交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并经常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及教师的作用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并进行有效的调节,最终生长出个性化、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最终形成“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金亚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郑莉、金亚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音乐欣赏略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