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教育专家检查笔记:观摩隆盛小学课改展示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继上周五东溪片区的课改开放日活动后,本周五又轮到隆盛小学举行课改开放。为了加强学习,学校派我带着五位老师到隆盛小学去观摩学习。本来计划早上七点半之前到车站坐公交车到隆盛,结果当天七点半的车没有,下一趟要七点五十以后才走。没办法只能坐出租车了,开车的是个老司机,他说他经常跑隆盛,虽然路面不好,但是速度很快,超越了很多辆车。才八点十分就到了隆盛。
          参加观摩活动的老师主要来自三角学区几个学校,县教委主管课改的老爷们也来了,教科所的所长和小学教研员基本也到齐了,另外就是我们几个没受到邀请的不速之客。接待的老师听说我们是南州小学来的,他说那就不需要签到了,但是可以领取一份资料。
 
       开放活动的安排和东溪片区略微有点不一样,上午前半段时间上两节课,然后开经验交流会,下午分学科由教研员组织交流、讨论。当天开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综合、科学等,只是一般都在四至六年级。我们六人做了分工,三个语文老师同时听两节语文课,另两位数学老师因为同时又是综合课老师,所以就先听综合课,再听数学课,我一人则听一节音乐课,再听一节科学课。听课之前我到全校各间教室去转了转,发现每一间教室里边学生课桌都安放成小组合作学习式,教室后边的黑板都没有黑板报,擦得干干净净的,教室里边很多的布置也是做成小组竞赛的形式。看来完全是受到隆盛中学的传染了,至于有没有必要全校各班级各学科都要照这个模式上课和学习,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我听的音乐课是一位姓刘的年轻的美女老师上的四年级的《美丽的太阳花》,看得出来这位刘老师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教态很亲切,普通话也要比我说得好。但是总感觉她一堂课都比较紧张,不知是化妆品的作用还是什么原因,一堂课下来她的脸都是微红的。因为老师的表现比较紧张和拘谨,所以也感染了学生,全班学生都放不开,缺乏激情,什么都小心翼翼的,不敢张扬个性,这样的课缺少了艺术课培养学生艺术品质的特点和风格。为了在音乐课上体现出新课改,这位刘老师花了不少心思:除了学生分小组坐在一起,还时不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比如讨论这首歌是什么调,什么节拍,然后汇报给其他组的同学知晓;让学生去发现这首歌哪些地方最难学会,请会的同学或者是老师亲自教;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这首歌的思想感情,有齐唱的,有独唱的,有跳舞的,有朗诵的。不知隆盛小学日常的音乐课是不是都是这样上的,如果是,那音乐老师肯定是太辛苦了,为什么,老师课前除了要准备必要的音乐带、录音机之外,更要准备歌曲表情达意所需要的道具(如本节课刘老师就准备了很多朵漂亮的太阳花),还要提前教会学生舞蹈(因为是一个组的学生同时去跳一个舞蹈,配合默契,肯定不会是学生们课堂上的即兴创作),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感情朗诵。如果每位音乐老师每天三节课,每节课都这样去准备,那可能不到一个月,音乐老师肯定就累趴下了。
           我听的第二节课是与中共著名领导人王稼祥同名(音同)的一位年轻男老师上的科学课,授课内容是六年级教材《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内容很简单,就是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的物质晶体(盐、糖、味精等)形状有什么不同,再观察盐水中晶体的形成等。客观地说,虽然上课的老师还比较缺乏执教公开课的经验,有的细节处理得还有点粗糙,但是这位老师在课堂上有底气,不慌张,比较沉着冷静,课堂的设计和教法使新课改精神得到了比较真实的展示。虽然几乎没有我们以前理解的所谓课堂上的“闪光点”和“高潮”,但这才是一堂真实的日常教学课。整堂课教师的语言都很少,大多都是学生在活动,在讨论,在讲述,结论也是学生通过观察自然得出来的。像这种类型的科学课,才真正的需要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所以也很自然的能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由于这个班只有四十几个学生,再加上班主任也在旁边坐着,还坐着很多听课的老师,所以,学生在观察和分组活动的过程中,都比较有序,松弛有度。科学课本来最容易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特别考验授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否则,不但不能体现新课程,反而连一堂课起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也完不成。因为孩子们在科学课上往往都感觉比较新鲜,容易激动,所以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和嘴巴,不听指挥,乱说乱动。有的小组的观察、动手等活动长期把持在少数学生手上,另一部分学生就只能当看客,无所事事,这类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就会不由自主的把精力从学习上移到玩耍上,也会影响课堂秩序。课堂混乱还有可能造成把用来实验和观察的物品、用具损坏的情况,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和课堂质量。所以,科学课上好了,学生既喜欢又长知识,还能升华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但是,如果没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则是费力不讨好,学生闹哄哄的来闹哄哄的去,一事无成。
         听了这节课,我就在想,新课改精神的体现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难道非要一个统一的模式吗?该不该讨论都讨论?该不该合作都合作?该不该自主都自主?该不该探究都探究?难道非要把这些形式体现出来才是新课改?新课改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我去翻了翻书,看见有人说是以人为本,有人说是是否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有人说是健康育人,全面教育……这些说法好像都有道理,但是我又觉得好像说得意犹未尽,说得不尽然。掩卷沉思,扪心自想,我理解新课改的精髓应该是六点(以后简称“课程改革池六点”――耗子爬秤钩):
          1.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师生人格平等;
          2.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人人得到培养和提高;
          3.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自悟的机会和时间;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重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5.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敢于表现,张扬个性;
         6.让学生多方面均衡发展,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心中时常装着这六点,灵活地运用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最好还能动员家长和社会也能将这六点运用于所有的青少年教育活动之中,那就是非常好的新课改。只要坚持了新课改的精神,目的明确,“教无定法”,至于具体的每一堂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只能根据学科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能把新课改做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不能把新课改做成一个模子,何时何地何事都要照着这个模子去做。那样的话,只能是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受害的还是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学生。
         开放日活动后面的经验介绍会和分学科研讨也和东溪学区的差不多,不再赘述,就此打住。




上一篇我拒绝了这样的应聘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