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传统音乐教学的数字化革命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传统音乐教学的数字化革命

江苏省宿迁学院师范部 朱浩军

稿源:中音网
 

     内容提要: 单调的钢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听觉要求,构建以计算机、midi设备为中心的多媒体音乐教室,发挥计算机、网络、midi的技术优势,并合理利用Inter上现有的音乐教育资源,丰富课堂视听,规范课堂内容,统一课堂进度。而实现这一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
    
     关 键 词:网络课堂 多媒体教学 音乐教学 midi 设想
    
     引语
    
     首先要澄清两点:第一,标题中的革命是人民内部的技术革命,而不是敌我根本利益冲突时的生死存亡的战争。优秀的传统音乐教学合理引入了网络、midi技术后,会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学会网络、midi技术后,会很快缩小与老教师之间的差距。网络、midi技术是助手而非杀手!第二,文中的网络教学不是指远程教育,而是利用互连网这一技术和互连网上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 数字化革命的历史前提
     1―1落后西方一百年的音乐教育现状 中国音乐教育,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从国际方面看,还停留在西方20世纪上半叶的水平 。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中国长期被学科中心所取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小学的音乐课是以唱歌为中心,虽然偶尔会涉及作品欣赏和基本乐理,但所听的、所讲的都还是为了音乐本身,而不是为了孩子。从国内方面看,正象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由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三届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的――有点拖现代化的后腿。
    
     1―2中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 笔者从事中等师范教育五年,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是从各中学挑选出来的佼佼者,然而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却非常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材选择、甚至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改变了课程设置等。但很普遍的一个原因是中小学的音乐课堂质量没有跟上,而造成这一原因的根本原因只有一点:教师的教学理念。
    
     1―3中、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学模式的老化 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少,能听到的也只是单调的钢琴。以传统的和声教学为例,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面对乐谱大多很难在心中形成音乐形象,靠钢琴视奏,因为题量大,学习时间紧,也只能一带而过,支离破碎,很难每题都做到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面对乐谱,脑袋里的音乐形象被斯波索宾的条条框框所替代。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也只能用条条框框的语言来描述丰富变化的和声。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忘记:任何语言在音乐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有时甚至显得多余。但他无能为力。恶性循环就这样被写成了历史。在这段历史上,有无数的学子失去了对和声学习的兴趣,有的甚至对和声产生了怀疑的态度。这无疑已经给他们的深入学习音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1―4风起云涌的教改思潮 音乐课堂改革的脚步已势不可挡,但怎么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教师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网络音乐课堂;有的教师在学校并不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个人在默默地探索midi音乐课堂;有的学校较早地接触这一信息,一下子投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设备,但并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没有紧紧跟上;有些教师把课本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把远程教育的课件原封不动地搬进课堂,这样做的结果不单是教师下岗,学生长期面对毫无情感的键盘和鼠标,久而久之会产生麻木状态而丧失主动学习的热情。那种长期缺乏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教学模式也不太符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李旦娜老师一直在呐喊奥尔夫教学模式,但国人却为奥尔夫教学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争论了十几年;2001年11月10―12日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STN研讨会,更象是对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闻发布会。
     1―5 校园网的蓬勃发展 俗话说“要想富,先铺路”。近两年来,在国家教委的直接关怀下,“千兆进楼,百兆到桌面”的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虽然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学才刚刚开始或还没有开始这项工程的建设,但据成功经验提示 :软件可以走在硬件的前面。
     二、数字化革命的具体实施与课堂教学设想
     2―6构建以计算机、midi设备为中心的多媒体音乐教室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美、创造美是美育的造化。而表现美、创造美的前提是感受到美的存在,认识到美的内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首先要有经典的音乐和一个很好的听赏环境。经典的音乐不单来自教材,还有经过教师挑选的庞大网络Inter。良好的听赏环境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以计算机、midi设备为中心的多媒体音乐教室。
     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多媒体教室,不同的学校应有不同的标准,但一般不宜投资太大,设备性能不一定追求目前市场最好,以普及型产品为首选,原因有:其一,性能价格比高;其二,兼容性好(XG、GS、GM是目前网络midi文件的主要格式类型);其三,教师易于课堂操作、运用。
     以普通中小学为例,要建成这样一个多媒体教室须购买以下设备:计算机一台,电子合成器一架,如果要彻底地抛开或减少黑板和粉笔的束缚,还要有一个幻灯机及其投影幕,假如授课教师不但音序软件操作熟练,而且音频软件也使用的很好的话,做完midi之后,录入人声,完成缩混,让学生亲眼看到课本上的音符被制作成音响的全部过程。还要添加这些设备:取下计算机上原有的声卡,换上一块准专业级的音频卡MAYA,和一个录音话筒,再加上一对不错的音箱。已经运行校园网的学校,理所当然要连上网络。所有这些设备加上所有软件,只需两、三万人民币左右。
     2―7发挥计算机、网络、midi的技术优势,并合理利用Inter上现有的音乐教育资源,丰富课堂视听,规范课堂内容,统一课堂进度 两、三万元就可以实现音乐课堂的革命?当然不那么简单,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多媒体技术是实现这一革命的动力性因素。
     在网络、midi音乐课堂改革中,教师是关键环节。不但要掌握硬件、软件的使用技术,还要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地利用网络资源、midi设备展开教学。只要教师有了新教学模式的思想意识,整个教学改革就能成功展开。
     如何让所有的音乐教师尽快树立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展开新的教学模式?要看网络、midi音乐课堂迷人的魅力。
     2―8数字化音乐课堂的教学设想 笔者在江苏省宿迁市工作,以宿迁市四个县和一个区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为例做一设想:首先在全市范围内选出12位音乐骨干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分别分配到12个年级任年级组长(可不在同一学校),并在inter上建立各年级的教学资源管理库。年级组长再根据教材内容,把每一课时分配给同年级组的教师(可不同校),该教师针对自己的这一课时做以下工作:
     A. 把本课时所有的乐谱做成精美的midi乐曲(推荐使用Cakewalk或MW3音序软件),且保证乐谱窗的谱面与教材的谱面完全相同(包括力度及表情术语);
     B. 运用本课时的midi乐曲作背景音乐,以教材内容为题材创作flash动画(动画制作可与美术教师合作);
     C. 准备几首与本课内容有关的midi乐曲,可通过各midi网站下载,整理制作成课堂万花筒;
     D.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出本课时的教学过程;
     E. 用PowerPoint展示你的教学过程,供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
     F. 把以上内容上传Inter至本年级教材资源管理库。
     到此为止,我们网络、MIDI课堂的计划已经实现一半,下一步是各年级组长要对每课时的内容做逐一检查、修改、推敲、整理。在每一课时都很满意的条件下,由本市负责音乐教育的同志把它归总,并要求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通过inter在教学中使用它,这么多教师的使用必然会使它进一步的完善。紧接着是更大范围的推广。事半功倍显而易见。
    
     结语
    
     以上教学模式的构想很简单,但它的实施不但需要音乐教师的协作努力,不断学习。同时也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予以支持,并拿出具体的计划及操作流程。为了减少人力、财力过大的投入,起步阶段可视具体条件缩小启动范围,比如首先在一个县、区或几所学校联合,甚至在一所学校启动,然后反复锤炼,最后以点代面。
     笔者确信,随着网络、midi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音乐教学必将使传统的音乐课堂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丰富的课堂视听,规范的课堂内容,统一的课堂进度,将是这一革命显而易见的阶段性成果。
    
     注 释:
     ①1925年在37位全国著名音乐家联合签名的呼吁书中,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缪天瑞先生语重深长:“中国音乐教育落后西方100年!”
     ②中央音乐学院图书管电子阅览室在迎接211工程验收的准备工作中,由于资金问题,硬件不能及时到位,他们首先做了庞大的软件工程,待硬件跟上时,图书管电子阅览室便立马可以正常运转。
    
     主要参考文目来源
     1、 中音网站 www.centrmus.com
     2、 数字音乐网 www.DIGImus.org
     3、 中央音乐学院远程音乐教育网 www.mdmec.com




上一篇MIDI音乐创作工具 ――《乐音》简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