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人音小学音乐第十二册的第二课教案:《神秘的西藏》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神秘的西藏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十二册的第二课《转圆圈》,这是一课介绍彝族和藏族文化的教材。安排了三个音乐作品,二首欣赏歌曲,一首是藏族歌曲:《阿玛勒俄》、一首是彝族歌曲《阿细跳月》一首学唱歌曲《转圆圈》。本课为第一课时,选取的音乐作品是《阿玛勒俄》。 歌曲《阿玛勒俄》的旋律出自一首藏族民歌,歌曲简洁明快,歌词纯朴,曲调委婉动听,是在群众中传唱最多的藏族歌曲之一。一年级学过的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也是一首藏族民歌,节奏简单,以四分、八分音符构成,旋律轻快活泼。 藏族对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西藏风情,又选用了作品《青藏高原》、《卓玛》、《翻身农奴把歌唱》、《格桑啦》等作品来充实课堂。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藏族音乐、舞蹈的鲜明特点。   教学任务及设计意图分析: 藏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民族,对于它的音乐和舞蹈虽然也有过接触,但是对它的了解却是很少的。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能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是关键。在教学设计中,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旅游这条线路得以展开。让学生把藏族的音乐、舞蹈与藏族美丽独特的景观和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相联系,从对藏族音乐、舞蹈鲜明特点的体验中来熟悉藏族风情,激发他们对西藏的热爱之情。 第一环节“走进西藏”,即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族音乐的鲜明特点。首先欣赏歌曲《阿玛勒俄》,感受藏族音乐,紧接着安排设计了《青藏高原》音乐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在藏族高亢嘹亮的音乐声中,感受藏族的氛围,走进西藏。这时展示出布达拉宫的照片。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象征,它的建立在唐朝时期,当时唐朝为了和各民族团结友好,在藏王松赞干布来访时,把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为了答谢文成公主,回到西藏就在拉萨市的红山兴建布达拉宫。这时播放一段文成公主入藏的电影片断。 第二环节“漫游西藏”。安排了“白、红”两个篇章,是本课的精华,它把藏族舞蹈、藏族音乐、藏族风情都融在了两种颜色中来展现。 “白色篇章”,让学生在歌舞表演《格桑啦》的热烈气氛中感受藏族的舞蹈。播放在布达拉前举行的西藏大型文艺晚会上的节目《洁白的哈达》,在欣赏中观看“献哈达”的表演,在歌舞《弦子舞》的表演中学生感受藏族舞蹈“弦子舞”。  “哈达”,藏语意为礼巾,是礼仪往来使用的丝织品。在藏区,献哈达是一种很普遍而崇高的礼节,凡觐见佛像、敬谒活佛、拜会尊长、迎送贵客、婚丧节庆都有献哈达的习惯。 哈达就其颜色而言种类繁多,有白、淡蓝、纯蓝、黄色的,也有五彩哈达,以白色最为常见。藏族是个崇尚白色的民族,认为白色是纯洁、吉祥、诚挚、喜庆、善良、正义和繁荣的象征。献白色哈达是藏民族深厚的崇白文化观念的一个很重要、很明显的表现  “红色篇章”安排了观看歌舞《卓玛》、《翻身农奴把歌唱》,回顾《我的家乡日喀则》,着重让学生体验藏族音乐舞蹈的不同风格。 最后一环节“依依惜别”,把本课引向高潮,让学生表演献哈达,并和老师一起跳藏族舞蹈,在动人的藏族音乐和舞蹈中结束课堂。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展示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音乐技能的学习与音乐文化相结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中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藏族的特产、风景、风俗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西藏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在欣赏、了解藏族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并体验藏族民歌高亢嘹亮的鲜明特点以及藏族舞蹈基本动作的风格。 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藏族音乐和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 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和综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哈达、铃鼓、钢琴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走进西藏。 (初步感受藏族音乐的鲜明特点)                           二、漫游西藏。   白色篇章(感受体验藏族舞蹈的韵味)     1、神奇的雪山。               2、洁白的哈达。                       2、藏歌嘹亮。   3、藏家风味。               三、依依惜别(课后总结)。         一、走进西藏。(初步感受藏族音乐的鲜明特点) 1、课前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当一回导游,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到底去哪里呢?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观赏一些美丽的风景,再告诉我好吗?(多媒体演示) 2、交流感受: 来到了什么地方? 你知道西藏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吗?(结合中国地图认识西藏) 西藏不仅风景美丽而且又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 下面我们一边听一听藏族的音乐,一边再去看看那里的人们正在欢快地舞蹈呢!(多媒体继续演示) 3、教师过渡性小结。 西藏真是个好地方,它美丽而又神秘,吸引了中外许多游客,也吸引了我们小朋友们,   二、漫游西藏。 导入:(略) 白色篇章(感受体验藏族舞蹈“弦子舞”的韵味) 1、播放《格桑拉》、《洁白的哈达》、《弦子舞》学生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体验藏族舞蹈。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中学跳藏族舞蹈。 小结: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终于看到了雪山全貌(多媒体演示),多雄伟、多壮观呀!是它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美丽的大草原,哺育了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 2、洁白的哈达。 导入:游罢神奇的雪山,我们还要去“日喀则”做客,听说那里的人们都非常好客,你知道他们是以怎样的礼节来迎接远方的客人吗?(献哈达)教师出示哈达,示范献哈达的动作。 (1)随音乐,小朋友相互戴上哈达。 (2)手持哈达,踏着弦子舞步,跳起藏族舞。(音乐《在北京的金山上》)   红色篇章(观看歌舞《卓玛》、《翻身农奴把歌唱》,回顾《我的家乡日喀则》,着重让学生体验藏族音乐舞蹈的不同风格。) 导入:(略) 1、藏舞翩翩。(学跳“踢踏舞”) (1)教师跟着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跳踢踏舞。 点名藏族舞种弦子舞、踢踏舞,并进行对比。 (2)学生学跳“踢踏舞”。 a.教师跳学生模拍节奏。 b.学生模跳。 c.跟着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齐跳踢踏舞。 藏歌嘹亮。(《卓玛》、《翻身农奴把歌唱》 3、藏家风味。 (1)藏族特产。 藏族小朋友不仅歌声热情,而且还拿出了许多好吃的来招待我们,你知道藏家有什么特产吗?(酥油茶、青稞酒、羊肉、牛肉、糌粑等)(教师前一天布置学生网上查找好)   三、依依惜别(课后总结)。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漫游了西藏,在雪山脚下,在美丽的布达拉宫前,在小朋友热情的歌声里,可真不愿意离去。 2、最后让我们一起跳上一曲欢快的藏族舞吧。(北京的金山上)   1、采用旅游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西藏,揭示课题。         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和藏族舞蹈,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掌握藏族舞的要领,跟着音乐学会跳藏族舞蹈,并让学生体验雪山的神圣和美丽     让学生明白藏族的重要礼节“献哈达”;同时学习藏族舞蹈的手上动作。                     1、感受藏族舞“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2、在学唱《我的家在日喀则》过程中体验藏族民歌的特点。     1、让学生了解藏族的特产。   2、了解藏族人们的热情好客,从而激发他们对西藏的热爱之情。                   把课堂引向高潮,在藏族音乐和舞蹈中结束课堂。       教学检测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藏族音乐高亢嘹亮、欢快热情的特点,以及感受了藏族舞蹈“弦子、踢踏”。在此过程中能和藏族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西藏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西藏的喜爱之情。 教学中,藏族音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青藏高原》,《阿玛勒俄》《格桑啦》《洁白的哈达》《翻身农奴把歌唱》以及回顾了《我的家在日喀则》来感受体验藏族音乐高亢嘹亮、欢快热情的特点;并在聆听以上不同情绪的歌曲时感受弦子舞和踢踏舞,让学生在不同情绪中感受到了藏族舞蹈风格的不同,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藏族的喜爱之情。 因此,教学目标完全在学生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过程中达到。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共同拥有一个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