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人间天堂――内蒙古》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人间天堂――内蒙古》<?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北京师范大学平谷附中  穆东玉

本文获《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教案设计大赛》一等奖

    课    题:《人间天堂――内蒙古》

    课    时:第一课时(共两课时)

    课    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内容:

1.   欣赏两首内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

2.   了解并体验蒙古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3.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种类、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两首内蒙古民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感受蒙古人民以生长在辽阔的草原上为荣,及对草原、牧人、故乡的深情厚爱。   

2.通过欣赏内蒙古民歌以及了解相关音乐知识,使学生了解内蒙古民歌、喜爱内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欣赏内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内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理解内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

    教    具:多媒体、钢琴、哈达、蒙古服饰等

    教材分析: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是蒙古人的三件宝。内蒙古民歌是天籁之音,其数量浩如烟海,令世人叹为观止,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内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蒙古民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其音乐的内在品质也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内蒙古民歌种类繁多,按节奏大致可分为:长调和短调;按内容及题材可分为:赞歌、情歌、祝酒歌、送亲歌、训谕歌、叙事歌等。

    长调中特殊的发声技巧称作“诺古拉”,即波折音,类似颤音,对形成蒙古族长调独特风格有重要作用。长调牧歌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和蒙古族音乐的结晶,广大牧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长调”中不知倾注了多少的感情,发挥了多少创造力。它的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歌曲采用了五声调式,具有蒙古牧歌风格,悠长、起伏的音乐旋律把人们带入到了“彩蝶纷飞百鸟唱,一弯碧水映彩霞。骏马好似白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的美景之中,听到了“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演唱者德德玛,出生在一个牧民的家庭,是我国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她的歌声浑厚、圆润而质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蒙古人》歌曲前段讲述故乡的母亲河,以自己生长在辽阔的大草原的牧民家庭引以为荣,从而感受草原宽厚的胸怀、甘甜的乳汁的养育之恩,歌手腾格尔以一种深沉而浓厚的曲调演唱。

    《蒙古人》的演唱者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是一位著名的通俗歌手,他的演唱浑厚而富有激情,以其真挚的民族风及全身心的演唱风格深深感动着听众。

    蒙古族民俗风情:

    生活方式:蒙古族居住的地方,大部分是平坦广垠的戈壁、浩瀚无际的沙漠和水草丰美的草原。广阔的草原上,适宜于养殖业。大部分蒙古族都从事草原畜牧业,少数群众兼营农业和它业。马和骆驼是蒙古人民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饮食住所:蒙古族居住的大都是圆形的蒙古包,四周及顶端裹以白毛毡,蒙古包冬暖夏凉,易于搬迁,是蒙古族牧民理想的住所。如蒙古族的饮食,以牛羊肉――奶制品和青稞炒面为主要食物。秋冬季节多食肉、春夏多食奶。蒙古族的奶制品特别著名,如奶豆腐、奶皮饼、酸奶、马奶酒等。

    服装服饰:蒙古族男女绝大多数都习惯于冬天穿藏式的大皮袄,皮袄比较宽大,但袖口却长而窄,呈马蹄形,领口也多半向外翻出,保持着蒙古族特有的风格。夏季则一般穿棉布等制作的长短袍,女的衣服不论长短,一律都是长襟,腰系红、绿绸腰带,脚穿牛皮的长筒马靴、藏靴。妇女特别讲究头饰,颈上喜欢戴大串珊瑚和珠宝等。未婚姑娘将头发编成若干小辫,又总成一辫,垂于脑后。辫套上缀有许多银牌等物,其习俗同当地藏族大同小异。   

    风俗习惯:献哈驮、敬奶洒、唱祝酒是蒙古族最常见的礼仪,其献哈达是蒙古族最高的礼仪,它表达了蒙古人对亲人、朋友的敬意与祝福,哈达多为白色,也有彩色的。蒙古族的婚俗也非常特别,如:骑马迎亲和抢婚等。蒙古族具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那达幕大会、每年祭敖包及成吉思汗陵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去年八月份我和几位朋友去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我们感受着蔚蓝的天空、如茵的绿草、洁白的羊群、弯弯的河水、鲜美的手扒羊肉、欢腾的篝火晚会……那次旅行真是让人留连忘返、乐不思蜀。那里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你们猜猜那里是什么地方?

    学生应答:内蒙古  教师点击:出现此画面(课题)

    二、简介内蒙古: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建立自治区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面积达110万平方公里,将近我国总面积的1/9,是我国第三大省(点击出现中国地图)。

    一位同学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内蒙古的位置,如果点击正确,同学们将被带入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学生点击内蒙古自治区的位置,进入下一个画面)。

    教师: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正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草原的美景,去领略那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三、民族风情欣赏

    1.点击生活方式按钮进入:

    学生看图介绍,教师总结:蒙古族以畜牧业为主,是一个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民族,牛马羊群是他们须臾不离的伙伴。他们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

    2.点击服装服饰按钮进入:

    学生欣赏、分析蒙古族服装服饰,教师总结:蒙古族随着高原、草地、沙漠、变化无常的气候和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奇特的服饰: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女子每逢节庆探亲访友时,多戴首饰。首饰是用玛瑙、珍珠、珊瑚、翡翠、宝石、金银玉器等。组成各种图案、珠帘垂面、琳琅璀璨。尤以鄂尔多斯妇女头饰最为典型,选料珍贵,工艺精湛,一般达三、四十斤,为世罕见。

    女子平时多用红、绿色绸子缠头,男子冬季戴尖顶大耳的羊皮帽。长至膝下的袍子宽大袖长,下端不分岔,领子较高,纽扣分左右侧。腰带是袍子的必备配伍,布、绸均可。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彪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红绿绸带,能衬托出苗条身躯和青春之美。

    蒙古靴脚尖部上翘,配有衬毡。马靴用皮革制成,防寒防水两种靴子都适用于骑乘。

    3.点击饮食住所按钮进入:

    学生欣赏、分析,教师总结:蒙古族以乳类、肉类为主。特色食品有奶茶、奶酪、奶豆腐、手扒羊肉。

    草原之舟――勒勒车  勒勒车即蒙古式的牛车,车的特点是车轮较大,轮子直径可达1.40米左右,相当牛身的高度,轴、轮都是桦木做的,耐磕碰,车体又轻,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牧区冬天雪深,夏季草深。沼泽地多,轻便灵活、车轮大的勒勒车可以免于陷入沼泽和深雪之中。车身长,一般在4米以上,车上可带蓬。带上蓬,车厢形若船舱,“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常常是一家人住在里头。一般每户牧民都备有几辆勒勒车,每到牧民迁居或聚会时,常常是几十辆车前后相连,鱼贯而行,十分好看。

    4.点击风俗习惯按钮进入:

    学生欣赏、了解。教师总结:蒙古族的礼俗、婚俗及蒙古族的主要活动。马队迎亲,新娘姗姗而行,故意落在后面。否则会被人笑话。

    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在蒙古族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多在夏、秋季节祭敖包时举行,一般一年一次大会。主要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以及贸易活动。规模大小不一,是时正是草原上气候怡人、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牛羊肥壮的黄金季节,节日期

间,牧民们身穿节日新衣,乘马驱车,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处。一时草原上五彩旗帜如霞云飘扬,蒙古包如点点珍珠,一片节日气氛。近年增加了马上射击、文艺体育表演、图片展览、电影放映、文教卫生宣传以及庆丰收、交流生产经验、选举模范和进行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内容。

    献哈达是蒙古族迎送、馈赠、交际、奖赏,定亲时使用的重要礼品之一,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一般用丝织品制成,长度在1.2――1.5m之间,颜色有白、银灰、浅蓝、黄、红等,所献哈达的长度、质地、色泽要依据接受者的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而定,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礼俗。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成吉思汗陵:每年的5月都有成群结队的牧民去祭敖包和成吉思汗陵。

    四、民歌欣赏

    1.简介内蒙古民歌及德德玛:(教师)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因为所有的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幼个个能歌善舞,他们的一生是由丰富多彩的民歌伴随着,歌声简直就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歌声,他们的生活就好比少了盐巴和炒米的奶茶一样,索然无味。在这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孕育了许多的歌唱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以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遍了大江南北(学生猜出她的名字)。

    介绍德德玛:德德玛出生一个牧民的家庭,在她身上体现着蒙古人特有的纯朴与真诚,所有了解德德玛的人都是这样评价她的:“德德玛有歌唱家的实力,却没有歌唱家的架子”她本人也是这样说的:“我是牧民的女儿,我是草原的女儿,牧民和草原是我生命的营养源,如果没有了草原,我的艺术生命也就完结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德德玛才在强手如林的歌坛上纵然演唱了三十多年。

    2.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点击进入VCD)

    学生听着动人的歌声、欣赏着美丽的VCD画面、感受着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美丽的画面、起伏的音乐旋律把学生带入到“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彩霞。骏马好似彩云,牛羊好似珍珠撒。”的草原美景之中。

    3.介绍腾格尔

    腾格尔是蒙古人。腾格尔这一名字在蒙语中是“蓝天”的意思。幼年随母亲生活在一起,最快乐的童年往事便是驰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声高唱蒙古族的牧歌。

    4.欣赏《蒙古人》(点击进入VCD)

    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画面,从而感受蒙古族子孙以自己生长在辽阔的大草原的牧民家庭为荣及对蒙古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听后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及两首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对欣赏两首民歌的不同感受等。

    六、民歌的种类(教师介绍,学生了解)

    教师介绍并举例说明,使学生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种类及特点。

    民歌种类    .

    内蒙古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

    1.按节奏划分可分为:长调和短调。

    2.按内容及题材划分,大致可分为:赞歌  情歌  祝酒歌  送亲歌  训谕歌  叙事歌

    七、露一手(点击进入)

    1.你还喜欢哪些内蒙古民歌?并给同学们唱一唱。

    2.试画你印象中的内蒙草原,并展示给同学们。

    1.学生分别演唱他们熟悉的内蒙古民歌,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祝酒歌》、《敖包相会》、《森吉德玛》等。

    2.学生试画心中的大草原美景,在学生画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两首内蒙古民歌《赞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学生边画边听音乐,边欣赏画面)

    八、感受与体验(点击进入)

    感受与体验

    1.让我们一起体验蒙古族的最高礼节――献哈达。

    2.让我们共同感受,热情豪爽的蒙古人在宴会上高唱祝酒歌、敬献美酒的动人情景。

    一排学生手捧哈达,另一排学生手举酒杯,其他学生高唱祝酒歌。体验蒙古人热情豪爽的性格特点。感受蒙古人民热爱草原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九、总结

    内蒙古民歌词曲优美、底蕴深厚、浩如烟海,千百年来,经过世代相传和积淀,它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艺术、而是灵魂的精神、是智慧和聪明。因此,我们应多听民歌,多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永远放射出不灭的光辉。

   

                                                            摘自2005年9月《儿童音乐》

 




上一篇欣赏课《牧童短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