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教 学 设 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课题
西方音乐的时代特征――古典与浪漫的追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对比欣赏,能从标题性、题材、体裁、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辨别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同之处,并能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2、 简单了解音乐大师亨德尔、比才及其伟大的成就和影响,了解巴洛克时期、清唱剧、歌剧等相关音乐名词。
过程与方法
强调聆听、感受、体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在鉴赏中融入“唱”的活动,获得能动的体验。
情 感 态 度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和体验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乐于了解与这两个时期有关的音乐文化,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价 值 观
了解和体验音乐的时代性,感受时代中的音乐,触摸音乐与时代的脉搏。
重 点
了解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认识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
难 点
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力求对音乐作品与时代紧密关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教
学
策
略
教 法 选 择
引导法、启发式、问答法、欣赏法、对比分析法、讲述法、范唱法。
学 法 引 导
认真预习、积极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动参与交流和讨论,并能提出个人体会和见解。
课堂组织形式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具媒体组合运用
多媒体及相关教具(钢琴、DVD等)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教材,运用网络、书籍、音像资料等进行必要的补充,增强教学效果。
教 学 设 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课前准备:(收集整理在音乐成长记录本)
1、预习相关音乐名词:巴洛克音乐时期、清唱剧、歌剧。
2、自主和协作学习,做好鉴赏前对作品和作曲家的了解。
a.清唱剧《弥赛亚》------ 亨德尔
b.歌剧《卡门》------ 比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清唱剧《弥赛亚》第二部分中著名的合唱曲《哈利路亚》,让学生对将要鉴赏的作品有初步的体验。
2、交流观后感受(风格特点、情感表达、演唱形式等),引入第一个作品清唱剧《弥赛亚》。
二、新课学习
(一)《一个婴孩将为我们诞生》(选自清唱剧《弥赛亚》)
1、相关音乐文化常识的了解
a.清唱剧:是一种用于舞台演出的多乐章大型宗教性声乐套曲。有较具体的戏剧情节,由许多种声乐曲组成,用管弦乐队伴奏。歌词内容多取自《圣经》,少数非
宗教题材作品称为“世俗清唱剧”。
注意:“清唱剧”是中文的翻译,有时会引起误解,似乎是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之下的演唱。但这里指的是,只有演唱而没有戏剧表演、无化装和布景,区别于唱演结合的歌剧。
b.巴洛克: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的一种音乐风格。巴洛克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旋律富有表现力,装饰性很强,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主要作曲家:斯卡拉蒂、巴赫、亨德尔等。
2、作曲家及作品的了解
a.巴洛克音乐的顶峰:巴赫和亨德尔
简单了解两位作曲家(对比介绍)
*巴赫:才气横溢,作品浩如烟海,技艺精湛,音乐描绘生动,个性突出又极具想象力,尤其将复调音乐发展到完美的极致。
*欣赏英国“国王合唱团”在纪念巴赫去世250周年的“巴赫音乐节”上演唱的改编自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解构巴赫》片段。
*交流欣赏感受,体验巴赫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 学 设 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亨德尔:周游世界,视野广阔,他的音乐反映了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旋律优美,和声清晰,复调与主调技法相交融,擅长写作大型戏剧性作品,是伟大的合唱大师,当之无愧的“清唱剧之父”。
b.清唱剧《弥赛亚》
《弥赛亚》无疑是亨德尔标志性的作品,全世界爱乐者无人不晓这部伟大的作品。“弥赛亚”(Messiah)一词是希伯来文,意为“受膏者”,古代犹太人在封王时,要举行一个涂油膏的仪式,被膏者才有资格成为君王,因此“弥赛亚”是君王的别称。这部清唱剧讲述的是犹太人心目中的“弥赛亚”--- 耶稣的一生。
清唱剧分为三个部分,共54首乐曲,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
第一部分:《预言与成就》
第二部分:《受难与得胜》
第三部分:《复活与光荣》
剧中合唱的应用非常成功,其简练有力又宏伟壮丽的合唱成为剧中最引人注目的音响,突出表达了一种集体的、群众的力量,使该剧超越了个人及宗教的性质-------个别英雄与宗教题材已演变成人类精神的一种象征性因素。
3、 作品赏析
《一个婴孩将为我们诞生》选自清唱剧《弥赛亚》第一部分的第十二曲,大意是颂扬耶稣将诞生,这也是剧中最欢快的部分。
乐曲由四段组成,每一段又以相同的三句歌词为基础,构成a,b,c三个音乐句子及变化形式。(课本P88)
*先分乐句赏析后完整欣赏。
*试唱简单2 ~ 3小节四部合唱,体验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
*小结,概括本曲最大的特点,完成课本的相关书写要求。
(二)《哈巴涅拉》(选自歌剧《卡门》第一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欧洲的音乐焦点已转向一个年轻的,充满盈盈笑语的花花世界-----巴黎,在这个当时的欧洲文化艺术中心,聚集了浪漫主义文化的精英人物,如巴尔扎克、雨果、柏辽兹、李斯特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全欧洲的目光,同时也刺激了法国歌剧的发展,使巴黎成为19世纪欧洲的歌剧中心。
*歌剧:一种综合音乐、诗歌、舞蹈、文学、戏剧,并以歌唱为主的艺术形式。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的歌剧可说是“花开满树”,而比才又是其中
极其艳丽的青春花朵。
教 学 设 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1、简单了解作曲家比才及其伟大成就和影响。
2、作品简介
四幕歌剧《卡门》取材于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梅里美(1803 ~ 1870)的小说《嘉尔曼》,叙述了发生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的一场爱情悲剧,探讨了爱情中激情与理智的关系。作曲家通过精湛的笔法,描绘出西班牙的旖旎风光,吉普赛人的生活状态,是浪漫主义艺术家偏好异国风情的反映。
歌剧中的咏唱段落大量使用西班牙特性的歌曲、舞曲和进行曲,如“斗牛士进行曲”、“哈巴涅拉”、“阿拉贡舞曲”等,是听众熟悉的生活体裁,不仅使歌剧更通俗亲切,也使歌剧本身增添生气勃勃的活力。这也是该剧在全世界范围常演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3、作品赏析
《哈巴涅拉》是第一幕中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整个唱段的伴奏建立在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型上,通过连续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调性的变换和顿挫有力的节奏,使音乐有种捉摸不定的感觉,表现了卡门无拘无束、魅力诱人的形象。
4、小结,概括本曲风格特点。
(三)总结对比,完成(课本P90)对比表格。
四、布置作业
收集一首古典乐派或浪漫乐派音乐作品的音响资料并欣赏,结合本课所学的内容,写一篇音乐随笔于成长记录本上(感想、分析、见解、体会等皆可)。
*推荐阅读书目与网站:
1、《青少年学西方音乐简史》 王丹丹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2、《默观无限美 ---- 西洋古典音乐讲座》
刘渭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http://www.classicl.net.cn
4、http://www.china --- mp3.com/3.htm
附课件下载:http://www.yyjs123.cn/Soft/200707/354.html
上一篇: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教案设计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