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小学 李莉<?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内容摘要:
音乐课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什么样的音乐课是一节好课,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等问题便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提出的好课标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把握教学过程中自身心态、教学目的以及对资源利用的理解,从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效率 常态
正文: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艺术手段对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教师通过音乐用艺术的美、音乐的美去充实学生的头脑,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扎实的课――有意义的课
所谓的“扎实”指的是“好课”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性体现在“好课”是符合当前课程标准要求的,符合相应教学任务和要求的,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应该突出学科特点,应该明确音乐教学“审美”与“育人”的教育宗旨,具体说来,就是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姓“音”,应该重视教学过程。
例如,有的音乐课只是片面追求课堂热闹,而忽视了对音乐本身的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是被异化的音乐课。例如,欣赏《龟兔赛跑》一课的教学中,有的老师用了近20分钟是在让孩子去扮演龟、兔的角色,看似热闹,但没有与音乐结合起来,只是为了做游戏好玩,没有把音色、速度与龟兔的形象结合,如刮风、雷鸣,却没有让学生把这些声响与音乐要素相联系。如音的强弱对比等。有的课开始用好长时间做律动,让孩子们觉得快“乐”,却忽视了音“乐”。因此,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还其音乐教学的本质,在传授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一节扎实的音乐课应该高度关注教学过程。在以前的音乐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告诉学生音乐知识、音乐结论,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音乐新知识的体验,有意无意地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音乐课应“重结果更重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过程,放在对音乐的共鸣与起伏、感悟与领悟、体验和发掘上,经过用自己身体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如在上《快乐的音乐会》一课时,曲中出现了胡琴、喇叭、铜鼓的字眼,以及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重结果”的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这三种乐器有什么特点,“重过程”的教师会则会带来这三种乐器的实物,让他们自己吹、自己听、即使声音不那么悦耳,但毕竟是自己亲身的体验感受,从而对这三种乐器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完全可以顺畅并且较清晰的将这三种乐器的名称和各自发出的声音唱出来。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二、 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
所谓的充实指的是有效率的,即教师在音乐课上可以广泛运用教学资源,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前的课堂教学由于条件限制,教师可以借助的资源相对较少,音乐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例如上音乐欣赏课《土耳其进行曲》时,如果只是听一听这首曲子,则难以让学生深刻领会该曲的独特风格。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汇集多首“进行曲”以帮助学生理解“进行曲“的特点。多媒体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广泛地利用多媒体,促进音乐的审美渗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来制作CAI课件,以辅助教学。例如,音乐课本中,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对祖国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族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细腻的描述:《黄河颂》描绘了黄河汹涌澎湃的雄姿;《长江之歌》展现了长江雄浑的气势和壮丽的风光、浩荡而雄伟的英姿;《我们的田野》从地到天犹如描绘了一张美丽的大自然彩色图画;《外面的景致多么好》以白色的雪山、露青苗的千里草原、青葱的森林,点出了西藏风光的景色;《苗岭的早晨》以明朗清秀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这些美好的景物,绝大部分学生不曾真正领略过。因此,在教学中就可以凭借多媒体电脑强大无比的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真切感受、直接体验自然美。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营造出特殊的课堂气氛,强烈渲染、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另外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广泛收集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三、平实的课――常态下的课
所谓“平实”是强调“好课”是常态下的课,它不是摆设,不是修饰,而是具有非常强的普通性,“好课”的原则或者理念,不需要特殊的条件支持就可以实现;同时,“平实”也蕴涵着“真实”的含义,即“好课”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作秀的课。
我们在公开课上看到了一些并不平实的课。部分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假的成分太重,授课者的目的,首先考虑是如何让评委认可,获得好的名次,于是将功夫放在“反复排练”上。上课时,学生与教师的“默契配合”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只是一场精心排演好的“戏”。教师是想让学生回答什么就是什么,准确无误,学生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自编自导自演一系列的童话剧,还加自配音乐伴奏等等。这种教学上的弄虚作假,既不利于学生有所得,也不利于同行之间的交流,反而使其互相攀比,看谁的“表演”更出色,而不是比谁的教学方法更科学,效果更明显。我们认为,与其看到这样一节“完美”的课,不如看到一节原汁原味、存在缺点的课。这样的作秀的课无疑不是一节好课。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一节“扎实、充实、平实”的课。
上一篇: 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能力的主要途径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