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基础知识教学是普通学校各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它的系统性和延续性。 以音乐艺术形象感染教育学生是它的基本特征。它的基础知识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也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 基本乐科,不属于工具学科。首先,它必须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为审美教育服务。
音乐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 达到喜爱音乐的目的。目前,许多教师顺应潮流,把牧童笛、口琴、打击乐及国外的“先进”教学法引进了课 堂,改变了以往纯教唱的传统模式,课堂显得十分活跃,学生也蛮有兴趣。但是稍微留意一下,深入到学生中 间去就清楚了:在有的学校,教师只图课堂热闹,花色品种俱全,而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及发展能力。
笔者在一所中学做过一次乐理测验:其中一项是填空题,即把《歌唱祖国》一曲的空白处填写上:
(附图 {图})
……
测验结果,大部分学生竟然把这首电台经常播放的歌曲旋律听辨、识别、默写不下来,可见基本知识和技 能还未过关。
另一题是背写《国歌》的曲调。今天的中学生对这首歌及曲调听了十几年,但测验结果表明,在节拍、节 奏、音高等方面能力不及的情况下,许多学生无法背写出来,这可说是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的悲哀。
中学生的语文默写能力可说是惊人的,可以一字不漏、标点符号不丢的原样默写出来。我们在乐理教学上 是否象语文学科那样,以感知为先导对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脱离基础知识系统深入的教学,而去片面 追求以“器乐或欣赏、律动”等为主的分割式教学,就必然会造成上述现象发生。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教学 改革也就流于形式。
基础知识的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有它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中学阶段,要在小学初步接触音的长短、高 低、强弱诸基本概念后,又能因势利导地向纵深发展,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作为基础知识课,是有规律可循 的。以下十种练习策略可供选择使用。
1.以拍为单位进行组合练习,(均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拍为单位的方法,并且了解一拍之内有哪些可能的组合形式,如:
(附图 {图})
等十几种以上。
2.划分小节、掌握节拍的概念
单个的音符并不表示音的强弱关系,也没有旋律起伏的走向,只有在节拍意义中才展示了它在旋律中的强 弱位置及作用,所以必须以拍为单位进行
(附图 {图})
3.掌握音符的时值
学生对于音符的长短(时值)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具体音符在小节内处于什么位置,该唱多少拍,则需要 认真计算,如4/4拍,它的每个小节并不都是全音符,只是相当于全音符时值的几个音,这就要求学生有对于音 符的换算能力。如:
(附图 {图})
个四分音符=5-加八个十六分音符等。这些相等关系必须学清楚,否则,学生对于一小节内为什么有这样多 的八分或十分音符的概念不清。这看来是在做数学游戏,而这一关必须过,能够自如的运用音符,才能处理好 音的长短、强弱。
4.改错练习
巩固学生知识,并且要使知识学得活,需通过练习来巩固,可做改错练习,一是音符时值的等值改
(附图 {图})
5.听写练习
先让学生听琴模唱,可以听旋律音程、音组,简单的乐句,先把唱名唱清楚,随后要求学生写出来,逐渐 扩大到4-6小节,教师要多次在黑板上核对,使学生能正确的组合、表达、书写。这样音准能够迅速得以提高。
6.填空练习
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的琴声下,把强拍音写出来,把弱拍音用( )留着,让学生听琴后把音补写出来; 另一种,把学生熟悉的歌曲,有意将曲调写不完整,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填写,其他学生校正,如:
(附图 {图})
提高书写能力,使会唱的能写出来,学生认为自己有音乐细胞,愿意同教师配合,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音 乐的兴趣。
7.用不同节拍的曲调练习,掌握不同的节奏形态。
(附图 {图})
这种练习可演变出十几种样式,还可以让学生加上附点音符、休止符、使曲调更富于表现力。要求学生将 自己编出的曲调演唱出来,学生自然会感受到,在不同节奏型的变化中,体验出不同的情感表达。比如有欢快 、跳跃、宽广等等。这样的练习,学生会非常投入,能与音乐形象联系起来,发展了学生的想象与情绪联想能 力。
8.改编曲调练习
要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及节拍概念更深刻,可以在教学中作改编曲调的练习。如:《北风吹》选段,
(附图 {图})
(附图 {图})
改编后的曲调有力量,与原来曲调风格气质反差较大,感受到节拍的不同,便会影响到音乐形象的变化。 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创造音乐的变体。
9.背写曲调练习
音乐也要背写?最初学生会感到惊奇;好象只有语文、外语才能背写,难怪有些学生曾经用汉字背读法, 背了一晚上的“五五五 五五五三五 六五 三二三五”(即《卖报歌》的曲调)结果一事无成。事实上,如 果学生有了基本知识和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后,完全可以从背写乐句发展至背写乐段,要使学生有自信的 能力感。
10.听词记谱(熟悉的歌曲)练习
这个综合性练习,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已知的乐理知识。只给学生一个歌曲的主音唱名,其余旋律的音高、 长短、强弱,可由学生凭记忆去根据歌词填写出旋律。这练习可建立起对大小调式概念的理解。最初,学生会 感吃力,但如果注意了乐理知识的系统性、延续性,学生是会有这个能力的。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可说是从小学至大学“四世同堂”。一些教师被“一齐唱、一齐奏”的现象所蒙蔽, 认为,全班都会唱歌奏乐,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实际上是学生模仿能力、听觉、记忆能力的种种表现。深究 其因,这仅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完善”,严格说来,许多学生通过电视、广播、录音等传播媒体听来的音乐比 课堂上学的多,因此,这并非是学生真正地掌握了识谱、音准及其它音乐基础知识的结果。
我们发展学生音乐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不是要把音乐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那是专门学校的任务。我们的 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形成对艺术的才能。”《大纲》指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 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想象力,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托尔斯泰说得好:“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习。”就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音乐知识之门的钥匙 ,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系统性、延续性的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用脑的创造能力和习惯,这 种独立思考和具有自信的个性,将对其它学科知识的纵深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通过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延续性教学,应有以下收获:
1.解放学生变声期的困扰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特别是进入初二年级(由于生理的正常现象),认为自己的嗓音很难听,还学什么音 乐呢?因此,容易产生出“逆反心理”的淡漠情绪。在这个阶段,运用对音乐基础知识延续性的趣味教学,通 过听音练习、改错练习、改编曲调、背写等学习过程,再配以适当的器乐、打击乐的活动内容,必然能激发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出主动学习音乐的欲望。
2.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和音准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中的“老大难。”有些教师认为初中教学主要解决音准问题,有 的则认为是解决识谱问题。笔者认为:两个问题的解决在于自然状态下的延续性教学,学生知识的积累,应该 是延续性、系统化的必然结果。
3.打通欣赏音乐作品的要道
在欣赏音乐作品中,熟悉、背记音乐主题和利用乐谱辅助欣赏。学生可利用掌握了的基础知识,作为提高 音乐审美能力的工具,进一步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情感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理解了它的社 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真谛。
4.增长学生学习器乐的愿望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尽快地掌握对器乐的操作技能,丰富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 野,并进一步巩固和理解音乐基础知识在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实际价值,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5.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做不同节拍的曲调练习,改编曲调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体验其情感,创造性地进行联想与想 象,再用动作、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这类创造性的练习对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 价值,此类练习活动,可贯穿于歌唱、器乐、欣赏教学之中,与它们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 力,便于学生对人的情感与音乐表现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6.引发学生自身的运动体验
通过对节拍形态、旋律形态、曲式形态、调式风格特征的理解,可引发出学生体态表现的欲望,也只有在 学生自己已掌握知识的经验中引发出来的体态表现,才可能容易使学生倾注热情的、最自然的和最有效的音乐 概念的形成。
普通学校的音乐基础知识延续性教学,虽属理性与技能性内容,但毕竟是艺术教育中的理性与技能性成份 ,应该在艺术性的统帅之下进行,既不能象学数理化那样偏重于概念,逻辑、计算,也不能象工匠授徒那样“ 重技轻艺”,搞成机械性的操作,也不能似语文教学一般过分倚重于语言文字的阐发,而是必须着重于艺术性 的特征。
在音乐基础知识延续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个性特征”这三方面来进 行探索。
知识结构:要求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节奏、音高、力度、音色、曲式等方面的知识 得以深化,提高音乐表现意识;培养参与音乐实践的愿望;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情趣。
智能结构:在音乐活动中,从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以及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出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 较强的学习能力。
个性特征: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责任感、热情、独立意识及强烈的表现创造欲望。
设计教学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这就需要我 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的方向发展,从成功的经验和失 败的教训中促进自身教育思想的转变,尽快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音乐教育的愉悦中,获得 更高境界的审美自由。
上一篇: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