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思索音乐综合课偏离“音乐”的应对策略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作者: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小学   方 婷

【内容摘要】音乐课堂中“音乐”在哪里?学生学到“音乐”了吗?音乐综合课经常在不少公开课、研究课中感受过,可往往与原先的理念总有些偏差。音乐综合课出现了在教学过程中脱离音乐教育属性和音乐文化内涵去探讨、了解、评价社会发展等,失去了音乐课原本的“音乐味”。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过杂太乱,教学形式和方法过于花俏等问题。新课程倡导的“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教育思想并没真正得到体现。本文阐述了如何拓展音乐教学的内容与艺术表现力,如何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形象的体验,怎样上好一节真正意义的音乐综合课。
【关键词】音乐综合  应对  策略 

    随着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与综合理念的深化,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教学实例,这反映了音乐教师对综合理念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实践。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使人疑惑的问题,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中显露出来的综合理念认识偏差和误解的迹象,在教学过程中脱离音乐教育属性和音乐文化内涵去探讨、了解、评价社会发展等,失去了音乐课原本的“音乐味”。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过杂太乱,教学形式和方法过于花俏是现在音乐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素材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使音乐课出了轨,耕了别人的天,放了别家的牧,为他人做了嫁衣。新课程倡导的“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教育思想并没真正得到体现。如何使学生理解音乐课堂中 “音乐”在哪里,学生能学到了“音乐”,让音乐课的综合理念能回归正轨?怎样能上好一节真正意义的音乐综合课呢?
    一、紧扣音乐主题,把关综合材料
    音乐课的综合旨在建立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互补,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死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讲究实效,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应该追求综合的价值。如不假思索地把与音乐本身没有特殊联系的材料刻意堆积在一起,忽略了音乐的本质,放弃了教材音乐主题,课堂将会变成怎样的情景呢?最近学校正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有课外阅读比赛,其中古诗就占70%,学生对古诗是比较熟悉的。此时,灵机一动想对课堂进行音乐综合理念的渗透做一次尝试,让学生通过欣赏由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创编成的歌曲《涛声依旧》,引发同学们对古诗的创编曲谱的兴趣 ,将古诗与歌曲完美结合。为了营造气氛,我先和学生玩擂台赛,并在黑板上写上“古诗接龙擂台赛”。(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了兴奋地大叫:“好,好”、“我来!,我来!”……。有些同学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今天音乐课,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背古诗?”)我把学生按照组别把组号定在了黑板上,最后成绩由黑板上谁得红旗数来决定。由于学生对古诗了解的比较多,没一会功夫接龙比赛就进行地非常的激烈,在过程中几次三番想把学生的思路引回到《枫桥夜泊》中来,可同学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没人买我的帐。大家只关心黑板的红旗,一个个异常兴奋。课堂乱成一团糟。一看时间只剩8分钟就下课了,只能就此打住。
    这节课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仔细回味起来都是花架子,“闹”成了古诗朗诵比赛。音乐课的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而失去了音乐这条主线,课程就变得毫无意义。其实各种门类都有“通感”效应。在发现其中的共性时,更要把握个性。“音乐综合”就要合理整合教材,就要研究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音乐主题,对内容一定要严格把关,对学生欣赏音乐有价值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应放在地第一位,并善于寻找不同的材料之间的相互的结合点,使之合理、自然、得体,真正突现音乐在音乐课中的主导地位。
    二、把握综合尺度,杜绝课堂偏离
    音乐的综合是有限度的,绝对不能为赶时髦不论何时何处都加入综合,偏离了音乐性去探讨、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果只能偏离了音乐教学课的本质。课堂上教师花了一番心思,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结果效果还是不够理想,问题就出现在“度”的上面,没有真正地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与音乐密切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偏离了艺术综合的宗旨。汲取了上一节课没有抓住音乐主线的失败教训,我事先布置了任务,做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唐诗诗人的诗。目的是想缩小范围,通过讨论、分析,引入主题性的学习。课堂上,我对学生的事先准备进行了解,学生都非常认真、积极,也有我需要的那首诗,我非常高兴。接下来,与大家一起就诗词的写作背景、诗意,进行讨论。可就在讨论中发现了新情况,同学们对所解释的意思有不同的态度,双方发生了争执,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大家没有上节课那样兴奋,但现在的激动更是令我束手无策。一节音乐课成了古诗研讨课,我又成了局外人。这次尝试也是以失败告终。
    课堂上一旦超过了综合的尺度,音乐课堂的性质也会发生改变,会成为一个非音乐化的产物。在音乐综合时选择内容必须是对学生自身实际、感受音乐有直接联系,与课堂音乐教学相辅相成的,决不能离开音乐教学主干来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课堂上过度地学习与音乐无关的知识,这样削弱音乐在音乐课中的主导地位,反而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把握好一个“度”,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风,也许偏离“音乐“的想象将会逐渐减少。
    三、注重目标落实,防止情感过剩
    三维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全方位地落实三维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课堂如果对情感煽动过了火,课堂会很空洞。反思失败教训,这次我直奔主题,通过古诗《枫桥夜泊》与歌曲《涛声依旧》的对比,成功地把歌曲《涛声依旧》引入了。我播放歌曲《涛声依旧》,让学生演绎歌曲的意境(想让学生融入点舞蹈元素),后来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叙述情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没有能很好以讲解音乐知识,让学生体会作品的音乐美丽,而重视的则是:“从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你能讲一下音乐里的故事吗?”虽然已经成功地把音乐综合带入课堂,但却迷失了方向,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却把主要最重要地教学目标敷衍而过,造成音乐学习如“蜻蜓点水”。
此前我们把课堂单纯地上成了知识技能课,教学内容只为围绕音乐知识展开。而现在又是另一个极端。课堂上只追求新的形式,热热闹闹,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忽视了“双基”的教学。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课堂却出现了“情感营养过剩”。虽然音乐综合淡化了“双基”教学,但不是不要“双基”。如:在学习歌曲“摘星星”,教师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盲人生活的艰难。教师设计了“听音”游戏,让学生看着黑色的屏幕,听吵杂的声音,猜测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对此热情非常高。但一堂课下来歌曲结尾处的三个不同的音高,学生却没有学会。由于在游戏上浪费的实践过多,而使本课的知识点没有好好突破,音乐课变成了一节比较空洞的关爱盲人的说教课。事实证明: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为基本目的的识谱和乐理知识,是音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必要的读谱和基本乐理知识是十分有益的。如果学生能够较流畅地识读乐谱,他就能借助乐谱学习新的歌曲或器乐曲,扩展音乐表现体验,随心哼唱,让音乐伴随自己的生活。
    四、找准切入点,综合无缝隙
    倡导综合的理念其根本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而向人格的完整和谐发展。音乐本体的个性比各艺术门类的共性更为重要。文学是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情感;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绘画是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情感……都有各自的个性特征。音乐与人文学科的整合,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要明确、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与形式,目的是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单纯传授其他学科知识,或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简单相加,在课程整合的观念指导下,必须把音乐素材的使用作为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穿插其间,而不是形成喧宾夺主,为手段而滥用音乐的不良效率。不能为了整合而使音乐课成了一餐“夹升饭”。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找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切入点,不要强加毫不相干的内容,画蛇添足。
    这次我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如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谱写而成的歌曲,由岳飞的《满江红》谱写而成的歌曲、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包括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及歌曲《涛声依旧》的歌词。刚开始我和之前一样,也直奔主题,成功地把学生带到了诗中的意境,把诗与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接下来我趁热打铁,我把学生平时最熟悉的古诗《春晓》《满江红》《沁园春•雪》播放给他们吗,并着重讲解了《满江红》,我讲解了其中一些重要知识点,并让学生跟唱,由于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唱会了。学生兴致高涨,他们没有想到古诗也能编出如此好听的歌曲,在我的鼓励下都跃跃欲试想自己也成为作曲家。这堂课上的很成功。找准了歌曲与古诗的切入点,较好地体现了诗与歌的巧妙结合。在教学中合理综合的契机点进行课堂设计,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音乐,推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的人格构建更加完整和谐。
    音乐教学可以综合的范围是比较广阔的,但要注意并不是每次综合都要涉及各个学科,关键是要杜绝形式综合,教师要在教学中保持一个全局观,使综合部分以一种恰当的比例与其他部分交叉融合,以达到一种整体的效果。

 

【参考资料】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下)》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曹理等编 
《音乐教学技能》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袁善琦编
《音乐教学新视角》出版社: 人民教育  作者:吴文漪编
《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开军|主编


 




上一篇中小学器乐教学诸方面问题探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