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第 一 单 元
来 跳 舞《孤独的牧羊人》
《孤独的牧羊人》是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诙谐、幽默、欢快,尤其歌曲的衬词,仿佛是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加诙谐、有趣。演唱者时常真假声交替,体现了美国乡村音乐“蓝色约德尔调”的风格与特点。在欣赏第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谁在唱歌?你听到了什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句?学生一般都会认为那句衬词是最独特的,让学生模唱衬词部分,可以采用开火车唱,师生对唱等。在让学生了解这一歌曲风格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一边听唱,一边在衬词部分加上拍节奏或加入动作,感受歌曲欢快的因素。欣赏第二段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表演或是分角色表演,并且启发学生能模仿歌曲中的人物的形象、动作甚至声音,使得歌曲更富于趣味,增强幽默、风趣感。这首歌曲名为〈孤独的牧羊人〉,老师问问学生:你觉得他还孤独吗?为什么?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观看这部分录象,向学生介绍〈音乐之声〉中的其他几首作品。无论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还是其中歌曲都是非常值得听赏和观看的。 第 二 单 元
快乐的歌《真善美的小世界》
《真善美的小世界》是迪斯尼乐园的园歌。通过欣赏,不仅让学生体验歌曲欢快活泼、开朗热情的情绪,唤起他们对以往观看过的迪斯尼动画的美好回忆,同时了解合唱这一演唱形式以及它对表现音乐的作用。课的导入非常重要,可以出示一系列迪斯尼动画中的人物,唤起学生的回忆,然后在一幅幅迪斯尼经典动画中,出现了这首歌曲,在歌声衬托下向学生介绍这就是迪斯尼乐园的园歌,并出示歌名,听听歌曲中唱什么。初听后,让学生先谈谈听歌曲的感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作这样的小结:真诚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和谐的美;明媚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带来了大自然的美;勤劳的双手给我们 了美;和平与友谊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美,团结友爱给我们带来温馨的美。这就是真善美的小世界,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真善美的小世界。这样的导入概括了迪斯尼动画的精髓,不仅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氛围中,而且从各个角度初步感知了真善美,揭示了歌曲的主题。复听时,可让学生听听歌曲有几个部分?分别表达怎样的情绪?演唱形式?第一部分是齐唱,可以出示旋律让学生唱唱,或是哼唱。并在跟唱的基础上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感受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第二部分要让学生听辨在演唱形式上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在学生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歌谱,让学生唱唱第一声部,教师可以唱第二声部,尝试着进行两个声部的演唱。然后再听范唱第二部分的歌声,充分感受合唱的魅力,并与第一部分比较,谈谈这部分的情绪、节奏与第一部分有何变化?再次完整的欣赏时,可以根据两部分主旋律的不同表现内容,配上适当的舞蹈。
《快乐的歌》
《快乐的歌》把学生带入了印尼歌曲的音乐天地中,教这首歌曲两个重点:1认识2/4拍,懂得并能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2通过歌曲体验欢乐的情绪,感受一群小朋友精神抖擞,情绪饱满地列队行进,并指导学生设计队行,边唱边走。
这是一首带有进行曲风格地欢快的歌曲。在歌曲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拍腿、踏步、踏步行进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拍,尽量让学生多实践体验,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再出示2/4含义和强弱规律。其实2/4拍学生们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再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提升到理性的认识。这个知识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每节课的听音入室环节中可以安排学生听着2/4拍歌曲入室。以踏步、拍手、指挥等方式边唱边动,不断强化这个知识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创编2/4节奏,配上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巩固对2/4含义的理解。也可以在2/4歌曲中让学生作节奏接龙。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或在音乐中拍击教师给出的节奏卡片,作为节奏训练。
为歌曲创编队形,边唱边走也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想象,印尼小朋友他们在一个怎样的日子,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参加什么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干了什么?有了具体内容,再让学生创编队形就简单多了,也丰富多了。也可以让部分小组交流,其他小组猜猜他们是去参加什么活动,在间奏部分可以即兴表演。如:放风筝、作游戏。《小白鸽之歌》
这首歌曲可以与〈真善美的小世界〉进行对比。例如:演唱形式、歌曲主题、节拍、情绪等。
第 三 单 元
爱劳动《理发师》
理发是非常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主题。每个学生都有进过理发店理发的经验。所以可以通过图片、录象或是出示一些理发的用具,引出理发的话题。把学生引入理发店的情境。启发学生回忆理发店的情景,理发店有哪些音响,并鼓励学生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这些劳动。老师把学生创编的理发过程中的节奏写在黑板上。例如:剪发―― 吹风―― 洗发―― ,学生可以分组边模拟这些动作的音响,边表演。也可以选择一些小乐器打出以上的节奏(分组打击或是合奏),创设出热闹的理发店情景(配上音乐),由创设理发店的音响再引入歌曲中的理发师。让学生听听歌曲中的理发师是谁?他是怎样理发的?歌曲学唱不是很难,在创编理发店音响时,学生感受了歌曲旋律,所以一唱就会。但关键是指导学生用愉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演唱,形象地进行表演,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所以前面创编理发店音响以及模拟理发师动作的环节要指导好,作好,前面的教学不是为了作而作,为了热闹而作,而是在模拟理发动作以及音响中既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到理发的乐趣,理发店的紧张热闹的氛围,同时也为歌表演作铺垫。教师一定要想好之前的创编环节究竟要起到什么目的,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勤快人与懒人》
勤快人与懒人的对比。通过演唱、表演,借助音乐中的重要要素:速度,形象地描绘出勤劳人与懒人的形象。例如:勤快人劳动时心情愉快,脸上是开朗的表情,动作麻利:一会儿炒菜,切菜、和面等,演唱速度也稍快。而懒人动作缓慢,表情是没精打采,做事有气无力,演唱速度是稍慢。从而赞扬了勤快人,批评了懒人。由厨房里的勤快人与懒人还可以拓展到其他场所。例如:教室。这是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场合,通过学生自己创编表现教室里打扫卫生时的勤快人与懒人的歌词,其实也是自然而然教育学生要做勤快人,在歌声中,树立以勤劳为荣,懒惰为耻的思想。《森林铁匠》
是德国音乐家米夏埃利斯的作品。它与《在钟表店里》和《水族馆》同属于音乐形象特别显著的乐曲。教学时,可以复习与劳动有关的歌曲或乐曲导入,感受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接下来出现乐曲中特别有代表形的一小段乐曲,然后问:你能否在乐曲中听出这是从事什么劳动?接着可以让学生给乐曲起个名字。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其实对打铁这项劳动并不熟悉。所以最好教师能找一些展示打铁的图片,告诉学生这是一种传统的劳动,比如:许多农具,马掌,还有兵器,都是铁匠打造出来的。让学生模仿着图片上的动作,学起了打铁。。例如:有的人扶着铁器;有的人抡棰;有的人生火。音乐始终轻轻的,作为背景,营造欢快的劳动氛围。初听全曲,要求学生用身体动作根据音乐所描绘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森林的早晨,鸟儿们在欢快鸣叫;小溪唱着歌在林间流淌;教堂传来晨祷的歌声。经过短小的引子,乐曲进入了主题。除了跳跃欢快的声音,表现铁匠们的劳动情景,我们还可以听到当中有一小段音乐与之不同,似乎表现了劳动者打打、停停、端详一会儿再打打的情景,提示学生注意听辨音乐的变化,想想表现怎样的情景,从而做出相应的表演。乐曲接近尾声时,速度加快,教师再次提示学生听出音乐的变化,感受劳动者越干越欢,以及工具快完成了,再加把劲,一鼓作气地完成的情景。
表现铁匠劳动的有两个主题(见书上),让学生听听、唱唱,从速度、旋律、节奏上感受这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节奏活泼跳跃,旋律起伏,表现铁匠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第二主题:出现在较高音上的同音反复,加强了语气,感受到劳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把乐曲推向了高潮。
介绍闸北区曹晏平老师地这堂课。他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课的开始部分,让每组创编两小节4/4拍的节奏,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节奏练习。还事先让学生把锅、碗、瓢、盆、筷子、勺子等物品带入课堂。在复听乐曲时,让学生用这些物品,配上各组创编的节奏,加入音乐中,并加入肢体表演,形象的
从肢体与音响上模拟了打铁,效果非常好
第 四 单 元
夜色美《阿细跳月》
是一首彝族乐曲。“阿细”是指青年男女,“跳月”是彝族的一种传统舞蹈。乐曲采用5/8拍的节拍,s m d 是乐曲中出现的最多的三个音。5/8拍这种特殊的节拍,加上歌曲主要使用了s m d,形成了乐曲特有的民族风格。
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民族了解甚少。所以在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前,可以预先在网上下载一些云南风情画。例如:竹楼、远山、草坪、月亮和载歌载舞的彝族人民。配合着画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民族,目的是创设情境。在引发学生兴趣后,再欣赏乐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回答:乐曲描绘了怎样地情景?歌曲情绪如何?出示主题乐句(见书上,全曲以第一小节为主题,每个乐句只有细小的变化。),让学生拍拍主题乐句 ,唱唱,找找主音,听辨相似的乐句,并发现每个乐句的最后都落在s r d,主题旋律不断地反复,而演奏的乐器经常变换,让学生发挥联想: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年龄,不同队行……教师与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在跳月的舞蹈中感受阿细们在节日里狂欢的情景。不用严格要求学生舞步整齐,只要能踏在节拍上就行。《钟声》
《钟声》是一首澳洲民歌,表现暮色里钟声荡漾的祥和景色。可以复习〈夜晚多美好〉作为该课的导入,两首歌词都是描绘黄昏景色,歌曲情绪都是优美、平和的,可以出示一些澳洲风光照片,在歌声衬托下,领略异国民歌的风情。这个单元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学习3/4的含义和强弱规律以及其在乐曲中的表现力,可以在感受学习这首歌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拍手、跺脚、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方式感受3/4的起伏感,流动感,并在歌唱中表现出来,使得学生的歌声与暮色钟声远的意境结合起来,给人以美的想象。
在视谱唱时,建议可以把一、二乐句写在一行,三、四乐句写在第二行,有助于帮助学生明显地识别乐句的特点。上下两个乐句节奏相同,只是三、四乐句往下移了一度音,找到这个规律,学生在识谱上方便多了。还可以划划它们的旋律线,感受这首歌曲旋律连绵起伏的特点。配合学生有气息支持的歌唱,更能感悟歌曲的美好意境。 第 五 单 元
祖国好《国歌》
对于学生和教师,《国歌》都不陌生,但不一定都能唱好。让学生充分感受国歌的魅力,并能唱好国歌,是音乐老师的职责。国歌确实在演唱上有一定的难度:高昂的音调、铿锵的节奏,都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再加上忽扬忽抑还有同音反复的这种动人心魄的旋律,都应在教学中结合国歌产生的特定了历史背景,以及单元后的活动与创造练习(1)中的提问,让学生通过反复听赏,跟唱其中部分乐句,或创设清净表演唱等形式,把学生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在感悟国歌雄壮有力的情绪下来演唱国歌。感受当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作为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的祖国》
教学重点是能分辨两段主题的不同情绪,并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这两个主题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堂欣赏课可以由复习国歌导入,带着这样的问题初听歌曲:歌曲分几部分?前后两个部分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分别听两个部分时,可以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结合听赏,划划旋律曲线,分别感受优美舒展和热情激昂的两种不同情绪,第一部分,用心倾听,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学生可以在歌曲中听到波涛声,闻到稻谷香,看到美丽富饶的景象,学生还可以创编简单柔和的动作感受这一部分。欣赏第二部分时,设计富有阳刚气息的动作,例如踏步或摆几个造型来表现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学生认识到:第一部分展现的是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勤劳、善良、勇敢的中国人民,因此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第二部分的听赏表演,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祖国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达到了歌曲与歌曲所反映的思想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目的。
关于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领唱、合唱相结合的歌曲),国歌让学生认识了解了齐唱,而这首歌可以让学生回忆国歌的演唱形式,然后与这首歌的演唱形式进行比较,为第三单元认识了解合唱做铺垫。教师可以借用打击乐器向学生渗透领和合的概念,例如第一部分可以用一个小乐器为该部分伴奏,而第二部分可以选择几个打击乐器(如鼓之类),学生根据自己创编的节奏型为第二部分伴奏。一来是感受歌曲两个不同主题的情绪;二来是区别领和合的概念。这些只是提供的建议与参考,不需要在一节课上全部实施。一来时间不够,二来内容太多反而把学生搞糊涂了。
在这节欣赏课中,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往往听到领唱部分都会大笑,教师千万不能批评。因为学生只在电视、广播上看到听到,他们接受的是经过专业训练过的民歌歌唱家的声音,他能认同的是那种流派或者说是风格。他们可能喜欢宋祖英,认为那才是民歌,那是唯一。教师应该通过平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民歌的种类是极其丰富的,演唱风格也不尽相同。学生随着音乐知识的不断积淀与音乐视野的拓宽,慢慢接受未经雕琢过的朴实自然的声音。至于是否喜欢,每人爱好各不相同。《祖国好妈妈》
歌曲共有八个乐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中衬词的运用使旋律在优美抒情中带着活泼、明快;第三乐句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节奏稍拉宽,歌曲增加一份甜美和幸福;第四乐句旋律一下上扬再次展现明快的特点,结尾以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结束,感觉轻快而意犹未尽。
歌曲第二部分从“si”音开始,使歌曲旋律色彩和情感有所转变。第二句以弱起开始,先扬后抑,表现对“祖国妈妈”亲切的呼唤和深深的挚爱。而第三句又恢复了明快的节奏,结束句在明快的上扬旋律中把歌曲推向高潮,点明主题。
教学歌曲可以由国歌引入,通过范唱引领学生感受歌曲内容、情绪以及节拍。歌曲第一、二乐句是节奏相同,旋律不同的两个乐句,可以让学生通过看谱或是听辨乐句,也可以拍节奏,感受两个乐句的特点。然后可以按节奏读歌词,感受小朋友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快乐成长的情景。衬词部分也可以拍节奏的形式,与前半句形成对比。还可以分角色表演,例如男生演小鸟儿,女生就是小花儿,创造各种造型。
这首歌可以用听唱法教学,通过听赏,根据歌曲情绪与内容,学生和教师共同编简单的律动表演,在反复听唱、表演中感受在祖国妈妈的环抱中幸福成长的情感后再来学唱。学唱中注意把附点节奏,休止附的运用与歌曲内涵结合起来,让学生正确演唱歌曲,充分地感受歌曲内涵,尽情地表达热爱祖国妈妈的情怀。
创编(4)
结合“十一”,开一个主题为《祖国好》的音乐会,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选用这个单元学过的歌曲、表演,也可以选择这个单元以外的表现“祖国好”主题的歌曲,采用唱、跳或朗诵等形式,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的情感。
上一篇: 音乐课堂应回归“本色教学”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