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心态的分析与调整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心态的分析与调整

----学陶师陶

南京市中山小学 段青青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自信,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性格成熟的标志。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基石性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同样如此。一个自信的学生,他在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的道路上,都比缺乏自信的学生有更高的成功几率。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认同的渴望,他们会在教师和社会的认同中逐步获得自信,走向成功。本文从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出发,强调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从教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强情感交流、多表扬鼓励学生、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尝试的舞台以及开展健康的竞赛活动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信、从而也为学生的整个自信性格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心态   自信   调整

心态:指对事物发展的反应和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观点。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的,消极的,这就象钱币,一正一反;该怎么看,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它完全决定与你自己的想法。

自信,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性格成熟的标志。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基石性的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的记忆力。据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记忆功能只利用了人的记忆潜力的千分之一。现实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的记忆水平已经到极限了,不可能再记得更多了,这种主观上的松懈,使得记忆神经缺乏刺激,因而与人类所应有的记忆水平相距甚远。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上升式行进,可以想象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其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课堂表现

在学生阶段,树立自信心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对自己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哪怕遇到困难,也能直面困难,不屈不挠,迎刃而上。也就是说越是自信的学生,越会成功,越会成功则会是显得更为自信。反之,越是缺乏自信则会导致更深的自卑。小学音乐教学中,自信心主要表现在孩子当众的表现和表演能力。有些学生不敢当众唱歌,表现的极其紧张、害怕。明明唱的很好可总是说“我不会,我不会”;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象在背书;有的甚至不喜欢唱歌,拼命把书遮住脸。这些都是学生不够自信的表现,这个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不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将会出现恶性循环,从而最终导致整个音乐学习的失败,其带来的危害不单是音乐学习本身,由于缺乏自信,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都会带来危害。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课堂表现原因分析

1、性格原因。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2、家庭原因。遗传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不少孩子日常生活中还未开口唱歌就被灌输“五音不全”、“没有节奏感”等不良影响,或以遗传为原因暗示孩子,导致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愿开口演唱或表演。

3、教师自身关注原因。作为教师,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随时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教师要热爱学生,不仅仅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还应包括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人总是喜欢被表扬,因为它能使我们心情愉悦,信心十足。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更要得到别人赏识。而我们的学生也依赖于教师给予的肯定、鼓励来获得自信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敢想、善想;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学生敢干、善干;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敢说、善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鼓励学生扩大活动领域;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保证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创造。教育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尤其数小学生最辛苦,他们一天在校学习六、七个小时,不比成年人工作时间短,晚上回家还有家庭作业,没有任何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他们主要靠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表扬来维持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信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        激发学生对音乐兴趣的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自信的歌唱,才会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都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情景再现、语言描绘、音乐欣赏等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乐于音乐学习。如在二年级《云》的歌曲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云房子》的片段,并以这首歌曲作为音乐背景,学生很快便融入到音乐的氛围中,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要借助游戏,寓教于乐,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学生。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各种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丢手绢游戏等等,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

二、        加以真诚情感的交流的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它具有引发、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首先是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记得在上学期期末时学生在“写给音乐课的一句话”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我觉得音乐课应该是很愉快的,但有时我们太不听话,总是惹老师生气。请老师不要生气,我们会改的,请你笑一笑,让我们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我想我们会更喜欢音乐课的!”是呀,我们何不将微笑带进课堂呢?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相处成好朋友,不要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去面对学生。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感,增强其信心。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唱歌。试想,学生带着一种紧张、压抑的心情来上课,能积极、主动吗?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与自信心是和师生情感密切联系的。

其次是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过程,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在唱歌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按自己的主观意志设计教学并按部就班地教完每一首歌,那他的教学是失败的。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时发现问题,用教师真挚的爱心帮助学生,使学生认识自我。教师只有研究学生情感,了解学生情感,及时捕捉学生的情感信号,才能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而歌的信心。

第三是关心每个孩子,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新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特别关爱一些歌唱得好,乐理知识掌握得牢固,又爱表现自我的“特长生”。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是“特长生”,上台表演的是“特长生”,大部分学生则成为“特长生”的“陪读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我们何不也关注一下那些胆小、怕羞、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呢?如果我们给他们同样的笑容、同样的关怀、同样的鼓励和机会,用自己的健康情感去感染他们,让他们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让他们也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增加信心,从而热爱歌唱。

最后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现自信。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更容易,他们之间的心灵界限更少设防,不会出现不同龄人之间的“代沟”。一些学生在教师面前很胆小,很拘紧,很自卑,但在同学面前却很大胆,很活泼,很自信。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特殊情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表演等集体活动,努力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集体大舞台,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尽情地唱、忘情地奏、入情地演,不知不觉中培养出自信心。我在音乐课上设了“我的舞台,我做主!”环节,给学生最大的发挥和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分组编排节目在课堂上表演,通过这个环节,有些平时很害羞的孩子都能在舞台上大胆表演,也让我对孩子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        多些赞扬和鼓励性评价策略。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主张以积极健康的理念评价学生,使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起激励作用,取得丰硕成果。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歌唱的学生, 及时、适当和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比如:你的嗓子真甜,你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充分发挥出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一些自卑 的学生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让他们从中找到自信的支撑点,让自信的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由衷地唱出自信的歌。

四、        因人施教策略。

陶行知先生承认人的智力有差异,他积极提倡根据人的不同智力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叫‘因材施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人的低一层次的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下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就像我们知道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一样。因此,教师应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可能有所提高,对能力稍弱的应相对低一些,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比如对于一些很有自信唱歌的学生,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背唱歌曲;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不同的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逐步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唱歌潜能,使学生减少对唱歌的恐惧,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好教学难度 ,可以有意识地降低一些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几个音的高低听辨、几个小节的旋律模唱等,都能有效地鼓舞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克服自卑、产生自信,防止过高的难度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自信心不足。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让学生大胆的表演和尝试策略。

其实歌唱得好、唱得坏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教师要培养他们的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做事的勇气,通过音乐的手段,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教育。这样的音乐教育所达成的效果,要远远的高于单纯掌握乐理知识和咬字、吐字等歌唱技巧。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好象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要义。”

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鼓励他们勇敢的尝试,同时注意给予比较中肯的评价,从而逐步锻炼出良好的自信。

六、        友好竞赛策略。

“小先生”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鼓励每位学生都当“小先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学生之间的比赛,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或者男、女生之间的比拼等等。这些竞赛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或独唱、齐唱;或表演加歌唱;或者歌词接龙等等。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相信通过每位教师的辛苦努力,一定能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体验到歌唱的乐趣,能让每位学生自信的面对音乐、自信的面对人生。

 

 

参考资料:

1、《谈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鼓励性、发展性评价》 刘红波

2、《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朱云珍

3、《上好音乐课法宝:让孩子自信》 李扬帆

4、《在小学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敦玮英

5、《音乐课上培养学生唱歌的自信心》 钱俊

6、《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张彩霞




上一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的兴趣教育理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