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 吴晓雯
内容摘要:“弘扬民族文化”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但学生对传统的音乐似乎提不起兴趣,甚至对音乐课都由喜爱变为了不爱。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我进行了几堂课的实践研究,并就音乐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 “中国风”流行歌曲,怎样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民族音乐,提高民族音乐素质,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中国风 流行歌曲 初中音乐课堂
一、 主题阐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正逐步发展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途径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音乐教学中经常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当教学生课本上的内容和学唱课本上的歌曲,学生总不能认真上课,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非常厌烦的神情;而当我在声乐小组或课余时间教学生唱一些课外流行歌曲时,学生则表现出极度的热情,在音乐课上不认真***的学生也都会激情澎湃。种种事实表明:学生们热衷于演唱、演奏或欣赏流行音乐,视它为当代的一种“时尚”,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贴近他们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的某种情绪和思想,情绪也会高涨起来。
在一次音乐课上,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由信乐团演唱的歌曲《北京一夜》,同学们一下子被独特的曲风给吸引住了,同学们的感触颇多,有的说:“歌曲中唱腔很吸引人”有的说:“歌曲中加入了戏曲,非常的新颖独特,让我对戏曲产生了兴趣”…… 。当听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时,同学们非常的陶醉,有的说:“听着歌曲的旋律,仿佛自己来到了那一望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非常的美”,“歌曲融入了蒙古民歌的风格”同学们还总结“这类流行歌曲极具中国特色,能够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很好的宣扬”。
像这样的流行歌曲,内容好、曲调优美,又能在学生中广泛流传,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活力,走进音乐课堂又为何不可呢?
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说道“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中国风。它给人一种感受:听到乐曲就会联想到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味道。
这类歌曲的学习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弘扬民族文化”又遵循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关键是怎样将此类歌曲引入课堂并达到效果呢?结合我对一些“中国风”流行歌曲的了解及研究,我做了以下尝试。
二、课堂描述:
周杰伦演唱的歌曲《青花瓷》,学生都比较熟悉。在一节八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播放了一曲《青花瓷》,学生一听流行音乐,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似“触电”般,连平时上课时常处于“萎靡”状的几个男同学也立刻打起了精神静心聆听起来。那节课学生们一直处于积极参和热情投入的状态中,我们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民族五声调式及古诗词,体会周杰伦戏曲唱腔的运用,接着感受《青花瓷》伴奏中古筝、竹笛及木檀板的融入,以及民族乐器给歌曲带来的效果。最后用戏曲中常用到的道具扇子学习了几个经典的动作,体验歌曲的古典美。一层层的欣赏和感受,同学们被这样独特的美所吸引了,他们恍然大悟:《青花瓷》这首歌曲非常好听,感觉非常的具有古典韵味,原来它包含了这么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这节课我们实在是受益匪浅啊。
正是有了首次非常成功的“触电”经历,坚定了我将此类流行音乐引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事实证明,适度“触电”流行音乐,完全能够彰显音乐课堂的无限魅力与精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主题是感受我国的戏曲唱腔,了解戏曲的一些知识,促进民族审美观的培养。在这单元进行学习时,我就决定用流行歌曲作“引子”欣赏与“戏曲”有关的音乐作品.我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聆听三首流行歌曲《在梅边》、《苏三说》和《新贵妃醉酒》片段,请同学们找出这三首歌曲的特别之处。当歌曲《新贵妃醉酒》的音乐缓缓响起的时候,学生都静静的陶醉在音乐的世界中,当听到李玉刚演唱的京腔唱段时大家发出了惊叹的声音,一个男性的扮相怎么会这么美?声音怎么是女声?我即时的说道:李玉刚是反串演唱的男旦,他将京剧大师的戏曲《贵妃醉酒》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在百姓面前,同时,我恰当的介绍了一下京剧大师梅兰芳。三首歌曲刚一听完,同学们急切的想告诉我他们听到的答案:《在梅边》、《苏三说》和《新贵妃醉酒》都是将戏曲的唱腔与流行歌曲进行了结合。歌曲非常特别,让人回味无穷...同学们都争着回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戏曲通过流行创作的配合更具时代感,拉近了现代人们和古老文化的距离。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分析和了解,同学们对戏曲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当我问到“大家想不想学习几句戏曲唱腔与流行歌曲结合来演唱时?”大家兴奋的回答和一板一眼的学唱都历历在目。通过这次课,同学们对接下来的课本内容充满好奇,整个单元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顺利的学习完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几次实践的分析:
针对上述案例,实施后感觉很好。不难看出,不是同学们不喜欢民族传统音乐,只是他们对流行音乐更为偏爱,是我们的老师强制性的扼杀了同学们的兴趣。是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了孩子们。如果再加上歌曲缺乏与学生生活产生共鸣的东西,就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以吸引学生。而学生是当代的学生,并且生活在信息传媒非常发达的当代社会,时下正红的“超级女声”、 “星光大道”、等一些选秀活动,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使得流行音乐离孩子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正因为时间上较大的落差,才造成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接受也往往是消极被动的。
面对这一现象,音乐老师应该怎么处理好呢?这些都是我们音乐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觉得:
其一,很好的协调民族音乐与流行歌曲的关系。通过一些好的“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回归生活。在“超级女声”“星光大道”等节目中出现了许多带有“中国风”的流行歌曲,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选秀节目中出现的这类歌,引导学生们感受民族音乐,并喜欢民族音乐。
其二,淡化自我,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我们很多老师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喜欢民歌,便让学生都喜欢彭丽媛、宋祖英。这种教学思想总体而言还是感性的,过强的自我意识在左右着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我们老师应该走进学生的世界,去聆听他们所聆听的,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来引导学生学习。
其三,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拓宽欣赏视野。音乐老师不能老是在自己过去所学的范畴中自以为是的散步,拒绝一些现代的东西。我们应该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昙花一现的“高雅”音乐,而流行音乐中也有经典之作,流行歌曲并非都是靡靡之音。因此,做老师要胸襟开阔、雅俗共赏,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其四,活跃课堂气氛,淡化技能性,突出欣赏性、审美性。无论什么有趣的东西,一旦上升到理论成为学习的对象,学生往往就会对其失去兴趣,但如果让学生在欣赏与审美中进行学习则会轻松得多。
与古典、民族音乐相比,当今学生接触最多和最喜爱的还是流行音乐,教师有选择性的将一部分吸收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素材的流行音乐,结合本课的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是民族与流行的一种结合,也是新课程改革中音乐课堂提倡多元文化的一种尝试。
四、对几次实践的思考:
美国当代着名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内特尔指出:“各种音乐是不可攀比的,就卓越方面我们不能说一种音乐比其它音乐要好,这正如说一种语言比其他语言要好。”实践证明,选择适当的教法,挖掘流行音乐的深层,让经典流行音乐适度“触电”我们的音乐课堂,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笔者以为,“中国风”流行歌曲作为补充、附加,可以使课本中的民族音乐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哪些方面挖掘,值得思考。
经过一些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我的看法:
第一、 挖掘旋律价值――引“中国风”流行歌曲辅助歌曲教学。
学生欣赏流行音乐最直观的感受是聆听其旋律,因为流行音乐的旋律特点就是简单易学易记。“中国风”歌曲都是运用的民族五声调式,并借鉴古典和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的旋律加以重新填词,对古典旋律的感受能增强学生对民族美的感受。如周杰伦演唱的歌曲《菊花台》、《霍元甲》、《花田错》、《月亮之上》、《蒙古人》等,学生深深被音乐所打动所吸引,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学生会体会到民族传统音调赋予流行歌曲的独特风格,学生也体会到同样的旋律给予编配不同的歌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意境也有所不同,这样开放的课堂能让学生不喜欢吗?
第二、挖掘内容价值――引“中国风”流行歌曲深化欣赏教学。
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里面融了许多不同的音乐元素。如陶演唱的歌曲《苏三说》,歌曲中加入了中国的国粹京剧的唱段《苏三起解》,王力宏演唱的歌曲《在梅边》融入了昆曲中的念白。感受这些古文化内容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能让学生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也流行。
第三、挖掘形式价值――引“中国风”流行歌曲创新“双基”教学。
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认识相对肤浅,多停留在简单的“喜欢、不喜欢”的表层,无法深入阐述,殊不知流行音乐作品中有些也蕴藏着教材音乐中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人们常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掌握。节奏教学除了采用奥尔夫节奏训练、打击乐训练、模仿训练等方法外,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也不失为一大创新。周杰伦的许多说唱风格的“中国风”歌曲如《双节棍》、《霍元甲》,鲜明的节奏感、独特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那种近乎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更让学生联想起教学中“按照节奏读歌词”的方法。再如在教学《八音之乐》一单元时,我给学生播放几首大量运用民族乐器配器的流行歌曲,让学生在旋律优美、激情荡漾的流行歌曲欣赏中,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
第四、挖掘表现价值――引“中国风”流行歌曲开展雅俗共赏的综合教学。
初中音乐课堂开展雅俗共赏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五彩缤纷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做出属于客观理性的评价。将一些浅俗的网络歌曲与学习的“中国风”流行歌曲比较,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价值所在,这样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反而要好得多。
五、结语:
以传统音乐为主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其科学性,我们不能舍本求末。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同时又要补充时下流行的现代音乐。而如何利用好流行音乐是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去探索。当我们的音乐工作者去向同学们传播音乐时,音乐已不再是僵化的音符、线条,它成为人们传递情感的媒介,当我们用它去感染每一个人时,音乐己没有了种种界限。
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新局面。让我们俯下身子,贴近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曲”不算很高,但是“和”者众多,总比“曲高和寡”的教育更有效果,更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艺术概论》 孙美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
4、《音乐美学基础》 宋瑾着
5、《中国风音乐》 黄晓亮主编
上一篇: 创造性使用初中音乐教材的探究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