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樱花中学 王平
论文提要:本文旨在通过运用“行动研究”的理论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学法进行探究,从而达到挖掘教材内涵,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目的;文中还对初中小班化,新型的师生关系,兴趣激发,评价等问题作了一定的阐述。
“二期课改”的精髓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适应未来教育的合格的受教育者。如今,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改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如何在“变”的过程中,更加努力地挖掘教材的内涵,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成为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
七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材第一单元是“生旦净丑演乾坤”,其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粹”――京剧。如何在学生已有基础上进行挖掘和提升?为此,我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后,决定通过“行动研究”和“英特尔未来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生旦净丑演乾坤”单元的教学。
一、理论的运用和技术的支持
1、“行动研究”起源与美国,由心理学家勒温首创。1944年前后,勒温将结合了实践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概括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其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包括“计划――发现事实――实施”三个阶段。落实在教学上,即教师在自然的教育情景中直接“参与”的一种探究活动。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检讨教学过程的实际问题,加以回应,改变自己的教材、教法,加以反思、评价,改变对问题的先前理解,改善了教师自身的教学品质与效率。“行动研究”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
行动研究最大的特性就是针对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以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手段,通过实践和研究来验证问题解决的效果。行动研究所关切的是实际情境中的特定问题,同时其研究的模板也有特定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班级,也可能是一个问题,而不用考虑模板选取的“科学性”、代表性,因而它的外在效度不一定高,不追求理论发展,也不强调普遍适用,一切只为了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判断行动研究是否有价值,将完全取决于对问题的现状能改进多少为依据。
(2)主要研究人员就是实践者,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运作者,对于相关的问题、困难以及成效最为清楚。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作为研究者,不是将问题简单地交给外来的专家,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以寻求解决之道。总之,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参与实际工作,并做到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担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2、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技术支持的全新的教育方式。其特点:
(1)转变了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担当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学生知识的源头。而在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中,学生知识的来源呈多样化。除教师和教材外,各种信息媒介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支持材料和评价工具进行探索性的、开放式的学习。教师成为学生的顾问、引路人、共同进行学术研究的伙伴。
(2)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时空观。传统教学中,其时空观是机械的、呆板的,学生的学习依铃声和作息制度进行,教与学不可分割。在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中,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教学时空观发生变化,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或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3)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案例。这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积极的学习过程。当教师给出学习目标(或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支持材料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过程以演示文稿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使课件变成了学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网络查询、翻阅报刊杂志、小组讨论等多种途径,最后把知识点整合到学件中去,达到自主探索的目的。
[NextPage]
二、“行动研究”在初中小班化小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有了理论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就需要我们以批判的眼光对既有教材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考察,与学生一起在既有教材的基础上对“生旦净丑演乾坤”单元的学习开展集体的自我反思的研究。
1、明确问题,确定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教师即研究者,教材的发展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敏锐地观察自己的课堂,探究自己的教学,参与自己的革新活动,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旦问题明确(这是“行动研究”的起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选题”),就要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与自然条件下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研究,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选题不是凭空提出来,要符合“选题的标准”: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有能力控制对该问题的研究;教师对该问题有足够的热情;该问题是教师愿意改进的。于是,我利用“生旦净丑演乾坤”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对本单元作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问题:中国传统戏剧探幽(你喜欢哪一种戏剧?谈一谈你感兴趣的剧种的特征)。同时向学生提出了“行动研究”的具体计划(见下表):
时 间<?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任 务 |
第一周 | 向学生布置本次活动主题和单元问题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做准备工作:A 笔记本 标尺 B 照相机 摄像机 录音机 C 进行小组内分配工作一些事宜。组织小组成员到街上、小区、学校进行询问调查。 |
第二周 | 将调查的内容总结,制表。小组讨论,产生质疑,自己上网查找、收集各种文字、图片资料。 |
第三周 | 学生开始制作演示文稿或网页。(电脑房) |
第四周 | 全班同学交流、展示成果,合影留念。组织学生对戏剧文化进行评价,谈一谈活动之前对戏剧的看法,活动之后的看法的转变。总结本次活动。 |
通过详细地地讲解,根据学生选择研究的剧种进行了分组(以兴趣爱好即“行动研究”的方向进行安排)。
2、收集数据,开展调查。
根据“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课程即实践。“行动研究”应当“从实践的思考方式重新探讨课程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利用现有教材,挖掘和提升其内涵,加以批判性地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数据的收集。数据收集是一个占有资料、展开调查的实践过程,也是“行动研究”的核心部分;因此,我设计出调查问卷
(见下表)
你喜欢越剧吗?
A. 喜欢 ( ) B. 不喜欢 ( )
你听过越剧吗?
A. Yes ( ) B. No ( )
你知道越剧的故乡吗?
A. Yes ( ) B. No ( )
能告诉我吗:
你知道越剧第一个女子班的诞生地吗?
A. 知道 ( ) B. 不知道 ( )
能告诉我吗:
你知道哪一副楹联充分展示了越剧文化的深厚底蕴?
A. Yes ( ) B. No ( )
能告诉我吗:
你家里有人喜欢听越剧吗?
A. 有 ( ) B. 没有 ( )
你知道越剧有哪些名家吗?
A. 知道 ( ) B. 不知道 ( )
你能为我们唱两句吗?
A. 能 ( ) B. 不能 ( )
你能说出与越剧有关的故事吗?
并通过小组讨论对小组成员做了明确的分工,例如:越剧组(三位同学),董同学负责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诸同学负责文字材料的收集与提炼并制作电子演示稿的文字部分,曹同学负责图片下载并根据文字稿完成幻灯片制作。
3、注重学习环境,加强知识建构。
根据“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任务在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我发现答案。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标准答案的公布者。教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鼓励和激发学生无限潜能的发展。对教师自身而言,“行动研究”帮助教师再建构知识观及教学观,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合作,反思教学,不断地再建构呈现知识的方式,使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课堂不仅是课程实施的场所,更是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是教师把革新的方案加以实验、验证和修正的地方。于是,我在“生旦净丑演乾坤”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做了刻意地安排。一个是多媒体教室,开展的学习流程有: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展示教师幻灯片样稿)――小组讨论,制定出计划,明确各自的责任――交流调查的数据与收集的材料――小组讨论,清理资料,确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交流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总结(教师)。在这期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探究、梳理问题、分析数据、加强合作。另一个是计算机教室,主要活动有:收集、补充资料(图片、文字)――欣赏戏剧唱段――分析、解释数据、制作调查柱形图――制作幻灯演示稿或网页。这里的实验,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知识以及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支持。
[NextPage]
三、“行动研究”为小班学生学习音乐增添了活力。
“生旦净丑演乾坤”单元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收获非浅。本单元学习学生共完成9部幻灯片和3部网页的制作(内容涉及京、越、川、黄梅、沪等剧种)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主要得宜于“行动研究”理论的指导和英特尔未来教育方式的运用。其次体现在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班级生员数少(每班25―30人)加上各科教师的有意引导,小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较强,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愿意、也乐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最后,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学生数较少为教师提供了针对学生开展个性教育的天地,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合作,教师可利用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1、“行动研究”中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在“行动研究”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
首先,学生做到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小班化的学生个性较强,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不论在问卷调查,还是资料收集上,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如果教师周济走进他们,了解、激励他们,其潜力就会得到极大地开发。例如:初一(4)班一位女同学,在音乐课上从来不和其他同学交往,也很少和教师交谈,而在这次活动中,却联合另两位同学完成了任务,制作出一部幻灯片――京剧。这说明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师生合作的互补式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仔细观察、及时沟通;以便将有组织协调能力的、擅长文字修辞的、具备一定交际能力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同学悉心安排、巧妙搭配,使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同时也可以互相弥补这次学习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
第三,探究、研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在“生旦净丑演乾坤”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计算机操作去整合语文、历史、地理、美术、戏剧、音乐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以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在收集资料时,学生很容易把京剧的“脸谱”和川剧的“变脸”搞混淆。这时,教师及时组织讨论,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如何区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得出结论。由此,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2、“行动研究”中的兴趣激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任何一个学科的首要工作,在这里表现为一个“活”字。
首先是教师的教法要活。常讲教有教法、亦无定法、贵在创新、运用灵活,使教师的教法有“常学常新”之感。例如这次学习活动,因事先确定计划,每节课要学习、完成的内容都不一样,这就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促使他们认真积极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其次,学生学的知识灵活。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反应、学习的接受能力、文字提炼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等不尽相同,个性差异也较大,鉴于上述情况,我给学生出的题目――“中国戏剧探幽”,就有较为广阔的回旋余地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剧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凡事必质其疑、凡事必究其底,有人下载图片、有人提炼文字、有人收集数据、有人欣赏唱腔,丰富多彩、自得其乐,使学生感到饶有兴趣、皆愿积极参加。
3、“行动研究”中的评价机制
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应强调实践,注重能力,着眼整体,重视发展。结合“行动研究”的要求,针对这次活动主要是完成一部电子幻灯片的情况,我提供了一张评价表: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小组编号:_______________
评价指数 项 目 | ★★★★★ | ★★★★ | ★★★ | ★★ |
版面编排 | 演示观看方便、有吸引力。幻灯片过渡效果应用恰当。 图片、动画、声音和其他多媒体的使用目的性很强。 | 演示观看方便、有吸引力。幻灯片过渡效果应用恰当。 图片、动画、声音和其他多媒体的使用目的性一般。 | 演示观看方便、有吸引力。幻灯片过渡效果不是很顺畅。 图片、动画、声音和其他多媒体的使用目的性一般。 | 版面不够美观,演示观看比较方便,图片、动画、声音和其他多媒体的使用目的性一般。 |
组织结构 | 幻灯片上的标题和其他重要点能够重点标出。 项目符号或组织结构图应用恰当。 有恰如其分的标题、大纲和结论 | 幻灯片上的标题和其他重要点能够重点标出。 项目符号或组织结构图应用恰当。 标题、大纲和结论不够准确。 | 项目符号或组织结构图应用恰当。 幻灯片上的标题和其他重要点缺少重点标出。 标题、大纲和结论不够准确。 | 标题、大纲和结论不够准确。 幻灯片上的标题和其他重要点缺少重点标出。 项目符号或组织结构图应用一般。 |
内容 | 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有效地对重要信息进行了概括并能体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文字的录入准确无误。 有准确的作者和资料来源信息。 | 文字的录入有些出入。 有准确的作者和资料来源信息。 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有效地对重要信息进行了概括并能体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 文字的录入有些出入。 作者和资料来源信息准确度不够。 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有效地对重要信息进行了概括并能体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 文字的录入有些出入。 作者和资料来源信息准确度不够。 制作的多媒体演示对重要信息缺少概括性,但能体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
教室演示 | 演示作品的速度适合于任何每一个学生。 演讲者的语言准确、清晰、语速恰到好处。 | 演示作品的速度适合于任何一个学生。 演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 | 演示作品的速度适合于任何一个学生。 演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 | 演示不顺畅。 语言不准确。 但表达明白了。 |
________年 _________班 ____________小组 共有______________
在“行动研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如果根据上表开展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既有了评价的依据,不会言之无物;又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音乐与其他方面的能力,促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最终有利于民主、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的形成。
运用“行动研究”的理论去挖掘音乐教材的内涵,只是一次粗浅的尝试,从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反思和验证;还有待于继续深入地开展实验,已获取更多的经验;更有待于求得专家和同行的指正,使我们的课改不断地向前推进。
引用资料:
《课程行动研究》 钟启泉
《理想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朱永新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
《基于ICT环境的问题探究教与学的模式》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 浅谈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