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马俊燕
摘 要:课改初期的关键,是要改变观念和理念。现阶段的关键是怎样将观念和理念落到实处。要“求实”,教师就得少“讲”,“实”取决于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才能达到即学会又会学的目的。本模式,立足于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探索了一套以“学”为课堂中心的小组联动学习模式,其适合于高中各模块的教学,特别适合中小学的综合性单元教学。希望借此宝地与同仁们商榷和分享,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组联动 主题单元 艺术表演 个性化学习
“展开禁锢的翅膀”、“我喜欢的音乐超市”、“合作的力量”、“骄傲的说一声 我能行” 、“我经历了一次次成长的蜕变”、“我歌唱的是青春”、“音乐让我们不离不弃”、“团结一致的信念”、“紧张学习轻松进步”、“值得珍藏的记忆”……这些是中学生在“小组联动”学习中的随笔题目。不难看出,小组学习形式带给他们的是成长的快乐,音乐课成了他们成长的摇篮。
“小组联动”立足于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如何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将学生个性化的“学”作为课堂的中心,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取得高效的目的。本模式适合于高中各模块的教学,特别适合中小学的综合性单元教学。
一、模式简介
(一)概念界定
“小组联动”是以学生自由组合的音乐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指定主题单元的引领下,各小组将相关的、感兴趣的各种音乐信息和知识进行汇总(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相关的),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小组集体创意、编排音乐艺术表演节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音乐艺术表演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欣赏和分享。每个小组机会均等。
课堂氛围平等、自由、热烈、和谐。同学们喜欢称之为PK。其它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以现场举手投支持票的方式进行现场评价,
“联动”即充分地互动。这里至少有五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音乐学习小组内部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合作;二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PK;三是表演小组与非表演小组的互动;四是每个人与全班的交流;五是每个人与教师之间的互助等。让学生在联动的体验和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合作、交流、互助中与同伴一起成长。“小组联动”,就是基于充分自主和充分互动,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目的的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联动”个性化音乐学习模式,立足于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将学生的“学”做为课堂的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自学、自编、自导、自演、自评的音乐活动将三维目标有效地渗透其中。在选择性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合作、交流、互助中与同伴一起成长。这里的自演、自评,实际上就是将音乐教师过去常用的终结性测试方法“音乐艺术表演”,变过去一学期或一年才进行一次的音乐艺术表演(音乐会)常态化,学习过程趣味化、个性化,从而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能力打基础,为幸福人生所需要的高素质奠基,从而谱写音乐教育教学“自主为先”,“以人为本”的育人之歌。
(二)流程与结构
本模式均以单元主题为内容目标,每个单元一般用三个课时完成,三个课时分为四个环节。如图所示:
每个课时都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前半部分:引导全班通读本单元内容,提醒重点,初步解决难点;后半部分:各小组根据课题要求结合自己小组的优势或兴趣,商
议确定本组要展示的具体内容,并创意表演形式。
第二课时 前半部分:各小组自编、自导,开始实施创意,。
后半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编排好的节目,全班参与评价。全班50个学生都是评委,给自己认为好的小组举手投支持票即可,举手次数不限。评价的过程就是鉴赏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
第三课时:前半部分:继续展示与评价
后半部分: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查漏补缺。
如上所述,三个课时的单元学习用于师生互动的“教”总计不到一节课,而用于学生的“学”却在两课时以上。教师把舞台还给了学生,教师的忙在台下,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自身的知识储备的过程中。
(三)教学模式举例
以初中二年级的《西部畅想》单元为例:
1、第一节课的前35分钟,学生按本班教室的座位就坐,教师根据学案,先引导全班浏览式学习本单元内容,重点是学唱歌曲《西部畅响》,学唱歌曲以跟唱法为主,提醒唱准“三连音”和“切分”节奏;通过朗诵《西部畅响》的歌词和欣赏歌曲《大漠之夜》,激发对西部的深情,通过欣赏《走进西藏》感受西部音乐高亢、粗犷的音乐风格。
2、后10分钟和第二节课的前三十分钟,学生按音乐学习小组就坐。各小组商议确定本组要展示的具体内容,并创意表演形式,编排表演节目。这是一个大胆而美好的抉择过程。一时间,唱的、说的、手舞足蹈的,个个眉飞色舞,课堂沸腾了。
3、从第二节课的后半部分开始,各小组展示学习结果。中心组或主持人组织各组组长代表抽取表演序号,按序号先后进行表演。主持人的选拔方法,在自荐的基础上,再由本班中心组审定,主持人实施轮流制度,最大限度地使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好地锻炼;表演显“即兴”特点。一是因为,即兴性更富于创新特质,二是因为,不想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最好是在音乐课上就解决音乐课自己的问题。
有的组通过小话剧,表现西部沧桑的历史;有的用情景剧,再现为西部教育奉献青春的女教师与学生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有的组,头带藏羚羊的饰品呼唤生态平衡;有的组,以歌伴舞的形式,演唱西藏的梵语歌曲…有的班采取两轮PK成绩累加的方式:第一轮是表演,第二轮是知识抢答;有的班用自做的课件展示西部地图、欣赏西部风光、了解西部文化。那些课件有时比教师做的还要好。
在小组联动的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做为教师的我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
4、第三节课的前半部分,继续展示;后半部分,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总结性的查漏补缺。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演唱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道具奖”、“最佳谐调奖”、“最佳语言奖”、“最佳人气奖”、“最大进步奖”等大奖。最后,全班在《西部畅响》的歌声中将本单元的学习暂告一段落。那歌声比第一课时学唱时更加动听,更加深情。因为他们的情绪到了更想唱的时候了。
由于各小组都有四到六人,在学习效度上尤其是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有相互掩盖的可能,为了让每个人都充分地发挥作用,可在小组集体表演之后,针对性地加一论知识抢答游戏,效果很好。
有个班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组给第二组出题,第二组回答;第二组给第三组出题,第三组回答;一直类推…直到最后一组给第一组出题,第一组回答。如,“你知道西部有那些省吗?”、“西部那个省是文化古都?”、“请唱一首西部歌曲或片段”等等。不论是出题的小组还是答题的小组,往往这个环节出乎意料地活跃。出题的机智,答题的也得心应手,一个人答不完整,本小组给予补充。答对的掌声一点也不亚于表演环节。
各班的进度有可能不同,侧重点也可不同。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我们发现,自学中的各小组,再也没有了厌烦教材的情绪,反而主动把教材作为学习的重要资源。由于各组表演形式、内容重组方式不限,没有了枷锁,所以每个小组,都学得紧张而快乐、演得认真而精彩,此时的音乐课堂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李炳亭)。
二、教学组织要点
1、组建班级音乐学习中心小组。
“中心组”的职责是:讨论和创意本单元的小组PK方式,包括PK内容和评价规则;协调小组不能协调的矛盾,要求全班不能有一个人被落单,每个人都要有归属感;为需要帮助的小组服务,如应邀指导某小组排练等;总结、分析和完善本单元的学习情况等。组长由班长担任,班长在全班纳贤5到7人,文艺委员和音乐课代表自然成为成员之一,再在班上挑选3至5人。
如,初二4班中心组组长(班长)在学期总结中说:我作为中心组组长,每个单元的学习都面临着策划的甜蜜“包袱”:小组间怎样PK才会有新意?上次主持模仿电视节目“快乐大本营”,这次用“西部旅游”为主线串联节目,下次该怎么办?怎样把观众的纪律分加入该组的成绩中?于是‘最佳文明奖’诞生了!不过这些问题大都还是在临场解决的,音乐课让我发现了自己随机应变的本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结合书本回答问题的环节我们中心组决定,改主持人问小组回答,变先请同学自己看书5分钟,同时每组出一道题目,5分钟后,小组间互相问和答。即第一组给第二组出题,第二组给第三组出题,以此类推(这时学生们是自己要学,因为学懂了好考其他小组)。这样一来,知识范围更广了,趣味性又增加了,同学们积极性大增,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每节音乐课都让我获得了音乐与音乐以外的更多东西。我想象如此以往,我和全体同学的各种能力都将获得巨大进步!…“
2、组建音乐学习小组。
在全班范围内自由组合为主,要求每组5人左右,每组最多不多于6人,最少不少于4人。各组选出或自荐音乐学习小组组长,组长可以每学期或每单元轮换一次。
以学生自由组合为主,组建小组时,提醒学生,学习小组的5个人,最好是能力互补。如有的能唱、有的能奏,有的能跳,有的朗诵好,有的点子多,有的幽默风趣,有的人气旺,有的组织能力强。
小组组长根据组员的特点,对组员进行大致的分工,让每个同学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学习责任,从而发展小组的表演能力和综合水平。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又不会唱,又不会跳的同学,可以请他们担任资料管理等职。当然表演时是集体参与表演,原则上不允许一个人代表小组表演的pk方式。
教学时,教师只给本单元的学习课题,如”花季少年“”西部风情“”雨花石“等。各小组在组长的协调下,自学教材内容,拓展课外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创意、编排和展示富有个性的自学成果。
3、起个好听的组名
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在第一单元表演前,各组以自己的方式介绍小组组名和组员,大家兴趣盎然。这样便于打造小组品牌,增加小组凝聚力,努力成为班级的明星组合,给自己小组一个美好的期待和奋斗目标。实践中发现,高中生、初中生都喜欢英文组名,而且高中生的组名比初中生的组名更有童趣,如”吉祥四宝“、”非常4+1“等等。
4、实现评价”三结合“
”现场评价“与”阶段性个人总结“相结合。现场评价,即根据单元PK规则,对各小组单元学习结果(音乐艺术表演)的整体评价,也是每个人的每个单元,包括学习过程的评价。阶段性个人总结,这里主要指个人的学期总结。现场评价与学期个人总结相结合,便实现了包括”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的新课程评价方法。其操作方法如下:
在学期课程结束前夕,每个人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写学习总结,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客观的认识自我,然后在个人总结上面打等第;小组组长再在组员的个人总结上给组员打等第;班长给中心组组员和各小组组长打等第;全班同学以举手的方式给班长打等第。这样以来,个人总结上就有学生自评、同伴评的三个等地成绩;最后教师参照每个学生的表现记录以及自评、互评、他评的结果,在每个人的学期总结上面做出最后的等第结果,从而实现”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反思与完善
(一)模式的亮点
首先,变过去音乐教师常用的终结性测试方法”音乐艺术表演“,为在自学、自编、自导的基础上自演、自评的PK活动。使”音乐艺术表演“常态化、学习过程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和实践中愉悦学习、创造性学习。
其次,多元的教师角色和多元的学生角色,发展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师生互促共进,同塑完美人格。
初一刘强同学说:”从小到大,学校的各种文艺演出并不少,但我从来就只有当观众的份,现在的音乐课让我也有了当演员的机会,经历了心跳、紧张与不安后,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慢慢地有了自信,希望音乐课就这样联动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会走向更大的舞台,……“
初二音乐课代表高恬同学说:”每当期盼的音乐课来临,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们经历过尴尬与困惑,我们曾在舞台上不知所措,从开始的不安到最后的自信,我们经历了一次次成长的蜕变。在音乐课的舞台上我们用智慧唱响了青春,唱响了未来。这种经历值得我珍藏一辈子“
赵心雨同学说:”对于音乐课的联动学习,刚开始我并不像大家那么如此拥戴,到后来发现,一首平凡不过的歌,经过集体演绎之后,竟变得如此动人。有人说人生是一张白纸,任你自己去书写动人的故事,我说音乐课是一张白纸,我们用红色的热情,绿色的希望,紫色的高远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提琴、钢琴、口琴,二胡、古筝、长笛,歌声、舞姿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和谐洋溢在音乐教室,空中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那些音乐基础好的学生,当然为音乐课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就不赘述了。
1、怎样看待”乱“ 如何解决”乱“。
各小组都有自己的创意,都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编排和表演节目,参与得越充分,课堂秩序就会越”乱“,创新的智慧就产生于思维活跃的”乱“中。那种齐声朗诵统一答案的时代应该过去了。音乐课堂不应该是没有情感的温吞水,因为没有感动就没有情感教育,就不成为音乐教育。
在”PK“时,学生一边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一边又要准备上场展示自己小组的表演,当同学的表演对自己有启发时,就容易交头接耳地讨论怎样来调整自己小组的节目,于是上面”演“下面”说“。由于舞台(讲台)没有完善的舞台灯光和音响,舞台与观众席无法从位置和效果上区分,特别是,当胆小、基础相对差的小组表演时,会出现”演员“的声音还没有”观众“说话的声音大等现象,这时课堂容易乱,很影响”台上“的表演水平的发挥。需要从三方面改善,一是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来吸引观众。实践证明,凡是他们热捧的”歌星“能随时抓住同学的心,那场景一点也不亚于歌星与粉丝的互动。;一方面要有包容之心,学会聆听,宽容鉴赏。我们也有这样的经历:某同学因感冒几乎说不出话来,当他在讲台上表演时,教室里掉颗针都能听见,因为全班都斌着呼吸聆听;再就是改进组织方式:第一,从安排座位入手。上课时,是否先请学生按照音乐学习小组就近入坐,在欣赏其他小组表演时,可互相监督,看那个组能在欣赏其他小组表演时不说话或控制说话音量,也便于主持人或中心组管理,有的班还有纪律分。建议在此时必须实在想交流的人,以写纸条留言的方式进行,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第二,请全班每个学生都评委,正如前面讲到的,以举手表决的方式投票,只有认真听,才能投好这一票,也才能同时做好演员、观众和评委三个角色。第三,中心组的同学,除了同时当好三个角色以外,还有维护现场秩序、组织班级文艺演出、协调解决现场的突发事件。
2、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周成平:《高中新课程给高中教师的100条新建议》第21页)
一方面,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单元都适合自学、自编、自导、自演,即使都可以采用”小组联动“的方式,也需改变一下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有常学常新的感觉。
如,词曲配对游戏,有学生用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旋律音调,配唱宋词《静夜思》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好听又上口;总复习时用的歌曲接龙游戏,给个”关键词“作为主题内容,把全班分成两大部分,指定一边先唱,最少半段,另一边接唱时,要在第一句中包涵对面唱的最后一个字或最后一个字的谐音。那场景更是此起彼伏,掌声不断,个个笑逐颜开。
如果教师把教学改革的最高目标定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就必须解放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只有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环境,学生的音乐学习小组才会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绽放出无限的精彩。所以小组联动学习又是动态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动态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水平。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音乐学科才会释放出育人的合力而充满生机。
上一篇: 当前中小学音乐常态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