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后现代教育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利弊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摘要:后现代哲学自从20世纪初在西方诞生以来,迅速掀起了巨大的思想浪潮,这一哲学理念主要以批判西方传统的哲学思想为主,尤其是康德、黑格尔儿等人的哲学思想。后现代哲学思潮对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体现在教育方面则是与传统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冲突与反差。本文结合后现代哲学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延伸到后现代教育理念,探讨和论述后现代教育理念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应用的利弊。


  关键词:后现代;多元并存;个性差异;互动平衡


  后现代这一哲学理念是20世纪在西方出现,并以反对和批判传统的哲学为主的,后现代哲学主要以福柯的知识考古、德里达的“结构主义”等为主要理论依据。其最核心问题是“多元并存”替换“二元对立”“差异性”代替“总体性”“小型叙事”代替“宏大叙事”。以上三个核心问题不论是在哲学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都表现出与传统的思想理念较大的反差,尤其对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加明显。


  首先,传统哲学中以物质为第一性,思想意识为第二性,本质上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观。这种观念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必然表现出优劣对比,主次之分等等,总之均表现为一元主导性,没有并立,只有一方处于主要地位,体现内在的不平等性。那么在教育中就表现为教学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论从教学内容的把握,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教具,作业练习等方方面面都以教师的意念为标准,由此学生用同样的课本,听同样的内容,产生大同小异的学习效果,长期以来养成了所谓“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审美能力,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评判和观点。所以高中音乐课堂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以福建地区为例,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民歌篇》,教学内容涉及了我国某些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如《槐花几时开》(四川)《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拔根芦柴花》(江苏)等,这几首地方民歌都不是福建地区的民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播放教材配套的音频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是灌输式教育最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而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多元并立”思维理念是批判这种方式的,认为这种方式不能够展现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有极大的被动性,而是要将教师为主的“一元主导”改变为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多元并存”式教学,这在本质上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角色意识,让学生真正从听课者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就如上面三首歌曲,如果教师只是播放音频,让学生欣赏,再加以统一的音乐讲解,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统一而固定的音乐理解,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笔者认为音乐是他律的,不同学生在欣赏同一首作品后的感受和理解是绝对不同的。如果是教师统一的讲解欣赏,则造成的后果就是无意中诱导学生认为音乐是自律的,这将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想象空间和削弱了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后现代教育理念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是用“差异性”代替“总体性”。后现代教育理念对多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的“理性”教学模式发出了比较彻底的批判。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统一授课,统一大纲,统一考评的模式,校方和教师制定一套自认为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不管学生个性如何,只要符合该标准的学生则被认为是优秀的,反之则是落后者。而后现代教育理念则反对这种教育理念,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压迫性的,并且遮蔽和抹杀了学生能力的分化和多样化的可能性。如上文中的三首地方民歌,对于福建省内的高中学生来说都是外地歌曲,因为地域和语言、风俗习惯等时空方面的诸多差异,福建学生对于这些歌曲的理解和欣赏必然与其它省份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教师采用听前教案式的讲解,再让学生听音频,那么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将音乐理解和想象靠向教师的讲解,产生一种思维定式。而根据后现代教育理念,这样的音乐课堂,应该让每个学生自己理解音乐,自由想象,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进行试唱,从而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教”的过程中,而不仅仅充当“学”的角色。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比如,在试唱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发现某些学生音准很好,有些学生试唱能力很强,而有些学生音色很有特色,有的学生则嗓音很有潜质等等。从而给学生一个充分发现自己特色和培养潜质的机会。


  高中音乐课程本身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涉及的音乐知识在新课改后也越来越广,包括了中外的经典音乐选段,国内创作音乐,传统音乐,地方音乐,声乐与器乐等多方面的音乐知识,高中生具有比较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拘泥于教学大纲,而是把大纲最为一个基本的引导框架,而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接受多样的音乐知识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核心不是让学生记住大量的音乐常识和一些专业知识点,而是要培养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尊重和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


  当然,后现代教育理念引入高中音乐课堂并不是说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对其进行选择式的借鉴和利用。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也有自身的好处和优势,比如在对于一些已经明确的音乐常识和重要的经典音乐,作为一种知识点的积累就应该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而对于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则应该借鉴后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进行教学时,对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介绍这些内容应该在课堂中明确的向学生讲授,而对于音乐具体表达的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后理解,而不是先告诉学生音乐要表达什么。因此,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对学生构建完整的,基本的知识框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后现代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弥补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和弊端,使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效果最优化。所以,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并不能全盘否定,有它的优势所在,而后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入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优化和补充,因此这两种教育理念并不是矛盾和冲突的关系,而是互相借鉴和互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2]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


  [3]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1月.


  作者:周达臣,现任福建厦门双十中学二级音乐教师。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和管理高中音乐特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