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上周五,我去纽约曼哈顿地区的一所公立小学听了满满一天的音乐课。怀着满腔的喜悦,我回到自己的小屋,不想停歇,欲打开电脑记录下这一天的所见所听和所感。令人意外和沮丧的是,电脑偏偏就在我最需要它的时候崩溃了,并让我在此后的整整三天时间里忙碌奔波于电脑城和修理店,或请朋友施以援助之手。终于在本周一的晚上,新旧电脑都可以派上用场,我可以正常工作了。但我必须首先把这几天积累的工作处理完,主要是给学生和朋友看论文和开题报告,然后才能静下心来补写我的听课感受。所以,整整五天过去了,今天才给大家介绍这里的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情况。虽然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兴奋和激情,也可能在记忆中会丢失一些有趣的场面,但是,好老师上的音乐课给我留下的整体印象是深刻的,是不会忘记的,而且我会尽可能地描绘出能够记住的细节。
沃伦老师(Warren N. Churchill)大概30上下的年龄,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的音乐教育博士生,是该校唯一的音乐老师。他很开朗,是那种非常善于表情的男士,这或许是因为一直和学前班至五年级的孩子们打交道塑造出了他现在这样的个性。我在上文中说过,他的音乐教室很干净很整洁,想象不出它的主人会是一位男老师。教室中央铺着一块很大的长方形蓝色地毯,那是每节课孩子们进来后首先坐下的地方。地毯的三周摆放着二十多条蓝色的活动椅子,与地毯的颜色一致,搭配很协调,另一面便是老师的教学钢琴和讲台了。其实也不能叫讲台,因为没有讲桌,只有一个竖立的悬挂歌谱(或歌词)的活动架子,称它是讲台,主要是因为那一面是老师主要的活动空间。不过,老师是很少站在那个讲台上的,他或者是坐在钢琴前伴奏,或者是坐在歌谱架旁边的板凳上用吉他伴奏,其余更多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一样,面对着学生坐在地毯上(偶尔还看到他甚至跪在地毯上),而也有的时候,如孩子们围成一圈坐在地毯或板凳上时,老师或许就根本不在讲台的这一面了,他会出现在任何的地方,夹在孩子们中间坐着。再看教室的四周,整齐地摆放着许多的乐器,打击乐居多,有的乐器我叫不出名字。教室的墙壁上则贴有许多有趣的画,大多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大多与音乐相关。这是一间很温馨很活泼的音乐教室,我喜欢,我相信孩子们更喜欢,这里一定是他们每周一次盼望着来的快乐园。
第一节课开始了,是二年级的课。沃伦老师在教室外面迎候着孩子们,孩子们则在班主任老师的陪护下排着队安静地等候着进教室。老师和孩子们以一种特有的方式互相打着招呼,即老师发出类似于练声的声音,学生重复着老师,如此反复几次。起初我还以为这种方式仅仅是在上课前师生见面时才用,后来我知道了,在课堂上,如果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或者需要引起学生注意,或者需要调动起学生情绪时,这种“练声”方式也是同样被采用的。在教室门口,老师告诉孩子们,今天有一位中国的朋友来听我们的课,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给他留下很好的印象。此刻,我在教室里,当孩子们进来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跟我打招呼,很可爱,很懂礼貌,几乎都是白人孩子,真正的洋娃娃。
这个班一共18个孩子,进教室后,他们习惯性地面朝老师席地而坐。老师问哪位同学上台先给大家表演个节目,一个小女孩跑到钢琴前给大家弹奏了一个小曲子,老师和同学给与了她鼓励的掌声。然后老师用吉他伴奏,和孩子们一起演唱歌曲,这首歌的歌词大幅悬挂在谱架上,共有24行,显然不是一首儿童歌曲。后来我了解到,这是音乐课的预热歌曲,每个年级的孩子(沃伦特别告诉我,包括学前班的孩子)上课时首先唱这首歌,这首歌还只唱了三周(也就是三次),几个星期之后,如果唱熟练了,就换另一首歌,这显然是一种不错的歌唱练习方式。关于唱歌教学,我发现有两点和我们明显不同之处:一是不管哪个年级,课堂上演唱的歌都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儿童歌曲,都是有一定演唱难度的歌,而且听上去似乎都是流行歌曲;二是不管哪个年级,老师教唱歌曲从来都不一句一句地带唱,孩子们都是跟老师的吉他、钢琴、歌声一起学唱,或者跟着音响一起演唱。在学生演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老师一会用吉他伴奏,一会用竖笛伴奏(同时告诉孩子们,三年级时就教大家吹竖笛),一会又用口哨吹出旋律,花样很多,学生唱得也很起劲。
预热环节过后,老师让孩子们坐成一个大圆圈,依然是坐在地上,做节奏游戏。老师敲鼓打出节奏,学生根据节奏提示,或快或慢、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传递篮球,老师根据孩子们完成的情况调整节奏的难易度。做游戏,孩子们是非常来劲的,以至于当这个环节完成,老师让大家坐到凳子上去的时候,他们还是那么地兴奋,一下子难以安静下来。这时候,沃伦老师问我,在中国的音乐课堂上,孩子们也是这么讲话的吗?我当时还没有理解老师问话的意图,我说:不会,是比较安静的,没有孩子们这样happy。老师说:可是,我们的孩子也太happy了,老师做了个淘气的鬼脸,孩子们一下就安静了下来。
这堂课应该算是一堂唱歌课,因为接下来的环节又连续唱了三首歌。在美国是没有音乐课本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看到的歌片(歌谱或歌词)都是打印的,每学唱一首歌,都是老师让一个学生将歌片分发给大家,唱完再回收给老师。在分发第一个歌片的时候,小男孩没有发给我,老师就告诉他,也要发给客人,并提醒以后的同学记住了,别忘记了今天我们有客人在。这三首歌,应该都不是新歌,因为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唱,而且都有些难度。第一首歌,老师让孩子们采用了部分轮唱的方式演唱。让我感触最大的是第二首歌,它是一个二声部合唱曲,先是让孩子们跟着音响伴奏来演唱,然后大家围在钢琴周围站着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演唱,并让几个学生用打击乐配节奏,而所配节奏型是另外的学生在五线谱小黑板上粘贴音符即兴创造的。二年级的孩子,演唱具有一定难度的非儿童歌曲,而且还能轮唱重唱,还能配点打击乐节奏,一节课下来要唱4首歌,若不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让我想起,难怪这边的人唱歌都这么好听,教堂上的歌声那么具有感染力,原来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很会唱歌了。再有,18个孩子围在老师的钢琴旁,和老师一起开心地唱歌,这在音乐课堂上是很难见到的,那情景真让人羡慕和动情,我赶紧拿出相机,拍下了这一难见的场面。
这就是我听到的第一节课。如果要问我对这堂课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我想说:老师不是在课堂上试图教孩子们什么东西,而是带着孩子们在音乐中玩,或者说是在带着孩子们玩音乐,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技能就是在这样快乐地玩的过程中培养和吸收的。
上一篇: 教育公平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