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耕耘于流失岁月的收获――读马达的《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耕耘于流失岁月的收获<?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读马达的《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廖家骅

    一年前,我应邀参加了马达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会前第一次完整地阅读了他的《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打印稿,当时不仅为这篇长达二十多万字的巨文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而感叹和折服,而且更受到这一富有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论文选题及其翔实内容的启发。经参与答辩,得到全体委员的一致肯定并全票通过后。作者又对其中的个别瑕疵和某些不足,进行了“深加工”,在上海教育出版社的鼎力相助与支持下,一本崭新的学术著作《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终于问世了。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以一百年来既多灾多难又昂扬奋进的中国近现代―当代史为背景,以普通中小学和高师、中师的学校音乐教育为对象,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阐述与研究。全书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从清末民国初期开始的一百年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状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其内容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中小学以及“五四”之后发展起来的师范音乐教育的方方面面,从中我们不仅系统的了解到这些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历程,而且还获得许多有关音乐教学的珍贵资料。全书对所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对于历史曲折前进中的反映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存在问题乃至错误,也不回避、不遮掩,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残遭扭曲和荒芜的学校音乐教育,敢于如实地“暴露”,这说明了作者的学术勇气。我想,也正是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铸就了这本著作的“诚信”品格。即使把它作为一本史书来看待,也一定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历史考验的。而作为研究我国近现代和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的专著来看,它更是填补了这一课题空白之作。无论是对于音乐教育史的学科建设,还是为今后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史料是无数史学家和相关学者一点一滴搜集起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20世纪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是在从属于社会政治大环境的前提下,由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谱写的,是近现代和当代许多学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长期收集、整理和研究出来的。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的有关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著作等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料。但是,已有的许多零散资料和局部的研究文章,仅具有“一草一木”的绿化功效,我们在音乐教育史的研究上,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具有非凡意义的20世纪刚刚逝去的时候,人们(特别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多么需要一部全面回顾、正确认识近一百年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历史的著述,来总结和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寻求“以史为鉴”的价值,以更好地建设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马达先生以敏锐的学术“触觉”,及时地捕捉到这个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在博导王耀华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出色的完成了这篇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这部厚重的著作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在搜集资料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获得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认识历史和研究历史。特别是在史料的表述部分既不“想当然”的演绎历史,更不随意改动历史,而是对大量占有的史料,进行细致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分析,再结合考察和思考,转化为自己的见解。值得提出的是:作者十分尊重他人的劳动,对多方面搜集来的珍贵资料,不“贪天功为己有”,大到完整段落的借鉴,小到一句话的引用,都一一注明出处,署名作者。此外,对成书过程中所受益的“参考文献”,更是不耐其繁的详细列出,所有这些不仅表明了对他人成果的尊重和学习。而且这种站在前(他)人肩上去摘取“金苹果”式的研究方法,既体现了作者科学的研究态度,也增加了成果的可信度。

当然,作为一部有关音乐教育史方面的专著来说,它应该有别于音乐教育史料的汇编,其研究内容并不能单纯停留在对史料的忠实纪录整理上,而在于作者必须以鲜明的史学观和教育观,表明自己对学校音乐教育历史的态度,要能够大胆而准确地对历史进行深入的论述,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论带史,以史证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给读者以启迪和指引,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作品的学术性。在这方面,我们感到作者也是做了较深层次思考的,虽在整个著作中,“论”的分量还显得稍为单薄了些,但对各个时期的史实都作了恰如其分的评述。除了在一般章节中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明作者的观点外,而且还在每一节后面的“结语”和全书的“总结语”里,集中地阐述了作者对该时期音乐教育情况的综述与评价,其中既有对音乐教育发展前进的肯定,也有对存在问题恳切性的表达。也可能是作者长期在高师音乐教育岗位工作、学习的原因,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的评述,最为深刻、确切,讲成就不遗漏,讲问题不含糊,特别是对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所提出的八个存在问题,非常中肯,切中时弊,不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对今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也很有参考借鉴价值。

20世纪的一百年是个自然数字形成的时间概念,而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并不是按照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进行整齐划分的。如何正确认识和划分这一百年中间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是摆在作者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我们高兴的看到本书并没有简单的根据数字的逻辑进行机械地分期,而是按照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时代特征来予以界定和分期的。所提出的萌芽期、初创期、建设期、曲折发展期、停滞期、繁荣期等六个时期,是根据中国在20世纪以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所交织形成的社会发展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来划分的,因此,不仅符合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而且也准确地体现了各个时期学校音乐教育的实际状况,这种划分实际上也是对近一百年学校音乐教育发展阶段特征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概括性诠释,比较确切地找到了各个阶段属性的恰当定位。此外,学校音乐教育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普通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也涵盖了各种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既指非音乐专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包容着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本书把研究对象定位于中小学和以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标的中师、高师的音乐教育,这决不是表明专业音乐教育不重要,而恰恰说明了把学校音乐教育的视点投放到广阔的国民音乐基础教育方面,不仅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而且也为专业音乐教育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本书所研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师范(中师、高师)音乐教育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着的两大实体,这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师范音乐教育为其输送合格的音乐师资;而师范音乐教育也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的合格音乐师资而存在、发展的。因此,本书在确定研究对象方面也极具合理性与科学性的。

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专著,是在没有同类著述可资借鉴、在博士学位论文要限期完成的前提下,通过作者在大胆而艰辛的学术探索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因此,本书自然不可能十全十美。诸如个别历史史料(如首届全国民族音乐教育论文评选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音乐教育学术团体的主要活动等)有所疏漏,对20世纪中后期在学校工作的一些有影响、有贡献的音乐教育家介绍和论述的较少等。如果这些缺憾确实存在的话,再版时是不难充实订正的。同时,作为学校音乐教育史方面的研究,其学术视野应该是十分广阔的,在本书的带动和启发下,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构架的同类著述,一定会应运而生。当然,我们更深信马达先生会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在音乐教育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上一篇歌曲创作中的“器乐化”思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