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合唱具有参与性、普及性等特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通过组织开展童声合唱,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开展童声合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引导学生走入音乐艺术世界中,深刻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童声合唱;音乐课堂;情感;
一、加强合唱鉴赏和调节音乐课堂气氛,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在音乐学习中,播放一些优秀的合唱名曲,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合唱的优美和魅力,激发学生参加合唱的兴趣和激情。在学生欣赏优美的合唱作品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插入一些点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让学生体会合唱中各声部的协同,以此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对合唱的听觉能力和模仿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音乐课堂教学应当生动、富有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十分关键。轻松的课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了解,真正爱上音乐艺术,并逐渐激发对合唱的兴趣。因此,在童声合唱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打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唱活动,明确其在班级整体中的定位,在合唱群体活动中积极参与、贡献自己力量。
比如,在“老牛和小羊”教学中,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对学生介绍以下内容:“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两位动物朋友,请大家仔细听音乐作品,猜一猜他们是谁?”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仔细聆听歌词内容,判断出“两位朋友分别是老牛和小羊”。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提问:“大家觉得两位动物朋友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教师鼓励下模仿两位动物朋友的声音,整个课堂氛围十分轻松。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合唱,表现出两种声音,推进教学活动。[1]
二、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
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声音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声乐训练,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式及丰富的歌唱技巧。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在童声合唱训练教学中,可采用以下训练方式。第一,加强科学的发声训练,帮助学生调整歌唱环节姿态。在声音训练中,保持规范的歌唱姿势。在歌曲演唱中,如果学生坐姿、站姿不当,可能会造成发声位置出现偏差,影响童声合唱效果。第二,指导学生进行呼吸训练。在童声合唱教学中,对学生呼吸调整的要求比较高,呼吸能力的强弱水平会直接影响音质。因此,在声音训练中,应当重点指导学生进行呼吸训练,掌握童声合唱技巧以及呼吸调整方式,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地歌唱。第三,加强咬字和吐字训练,摆脱地方口音影响,使合唱获得比较好的演唱效果。正确的咬字和吐字是歌唱的重要基本功之一,特别是讲方言的地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咬字和吐字。
三、开展合作训练,增强和声表现力
在童声合唱中,“合”是关键要素,将多个声部以及声音相互融合,能够营造出独特的美感。在合唱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保持唱得齐,同时还要保证歌唱表演过程和谐。因此,在童声合唱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将学生的多样化声音相融合。在教学初期,教师可适当降低教学标准,如仅要求学生能够唱齐即可;对于第二声部,先由教师演唱,让学生感知合唱的要求、效果。教师再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不同小组成员演唱不同声部,只有做到高低两声部清晰、均衡,声音和谐,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意境。教师在保证学生把握好音准和节奏的基础上,保证高低两声部的和谐统一,才能表现出合唱的水平。训练过程中,第一声部学生应进行齐唱训练,在训练中要控制音准,保证节奏准确;在逐渐熟练后,再让学生掌握所需演唱的部分,教师将声部相互叠加,逐渐与第二声部小组学生的演唱相融合,让所有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歌曲合唱表演中。童声合唱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学生节奏把握能力、音准感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均比较高,而很多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比较薄弱,在童声合唱过程中,在音准把控、节奏控制方面有待提升,教师可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改进。第一,对比教学法。教师示范延长,再鼓励学生自主演唱,将演唱效果与教师的演唱效果再对比,找出不足,并逐渐调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师、学生的演唱录下来,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了解可改进的部分。如果已有相同的合唱作品,教师也可以把原作品作为范本,让学生逐段聆听并进行模仿和对比,找出差距,不断改善,逐渐超越原作品的演唱效果。第二,适当降低难度。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教师选择音乐教材中演唱难度比较低的作品,降低旋律、音高的难度,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童声合唱的感染能力。[2]
四、融合饱满情感,让音乐触动孩子心灵
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教师需对歌曲内容进行分析,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情感。童声合唱效果主要受演唱者对于音乐整体把控能力、处理能力的影响。在音乐作品处理方面,教师应当“以情带声”;在演唱过程中,让学生将声音和情感表达相融合。教师还要为学生介绍歌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描述的内容、所传递的情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从而将自身情感融入合唱过程,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曲富有感染力。在童声合唱过程中让音乐作品触动学生的心灵,不仅需为学生介绍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还需注意帮助学生控制演唱的速度、力度,以及注意音色、节奏和声部的和谐,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调整情绪。通过以上方式多次训练,可以提升童声合唱水平,培养自身艺术修养。[3]
综上所述,童声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童声合唱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提高对童声合唱教学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演唱过程,让他们接受艺术熏陶,丰富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汤颖.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9):1.
[2]童玲.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4):38.
[3]胥园.基于班级形式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8(14):1.
上一篇: 思考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