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音乐与灵魂共舞――小学音乐第八册《冬夜静悄悄》教学设计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音乐与灵魂共舞<?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小学音乐第八册《冬夜静悄悄》教学设计

    周正忠  刘红梅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演唱《冬夜静悄悄》高声部。

2.体会旋律、强弱、速度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学生能更加理解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尊敬热爱老师。

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

教学难点:情感启发――音乐与心灵共鸣

教学用具:录音机  钢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教师用竹笛吹奏《秋湖月夜》片断,学生随音乐想象。

    设计意图:因为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心情难免浮躁,引导学生的心回到课堂,让学生沉醉于优美的音乐之中,有利于上课。

    二、设问导入

    1.师生节奏问答:今天先不告诉同学们学习什么内容,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周老师想了解你们现在心情如何,但要求你回答的节奏与我问的节奏一样,,教师用节奏语言问学生

    2.设问:想知道老师的心情如何吗?《冬夜静悄悄》)。

    3.学生从音乐中猜测教师的心情。

    师:周老师的心情究竟如何,学了今天的新课同学们自然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师生问答心情,抓住学生的心,同时最重要的是解决教学中的节奏难点。从音响出发,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以幽默与风趣缓解学生紧张的心情,也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三、歌曲教学

    1.教师范唱

    设问:标题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歌曲的意境,歌曲的情绪怎样?表达怎样的情感?可分为几部分?(板书)

    2.随琴唱词

教师用正误两种演唱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有意唱错让学生改错两种方式来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

    “我送你过木桥”这一句的节奏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刚才我们用什么速度演唱的?为什么?师生互议

    3.视唱歌谱

    音乐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的强弱变化怎样的?为什么?师生互议

    教师指挥学生演唱歌谱,体验力度的变化,

    4.完整演唱歌曲:注意速度、情绪、力度变化、声音、咬字等

    ┅┅

特指出学生演唱歌曲情感不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感受歌曲,学唱歌曲,加强学生的音准、节奏、声音等双基训练,体验速度、力度对音乐形象的作用。音乐是听觉艺术,课堂中始终抓住“听”进行教学,以听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来思考歌曲的情绪;以听旋律的变化体会速度、力度的作用;以听歌词的不同演唱方式来克服歌曲演唱中音准、节奏上的错误;以听音乐来启发学生的情感,为下一步情感的引导作准备。

    四、情感深入

    1.你最想念哪位老师?师生讨论

    2.给学生讲述了一位老师献身教育,积劳成疾的感人故事,在舒缓的音乐衬托下,还当场深情地念了一封25年前一位曾被家访过的学生写给这位老师感人肺腑的信。学生此刻已是倍受感动,当我含泪告诉学生故事中这位老教师就是我的父亲时,无疑一声惊雷,在场的师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当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学生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座中泣下谁最多,全班学生泪沾襟”。

    3.教师弹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有感情地随音乐哼唱。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艺术,教学应讲究情感性,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心灵深处情感的强烈共鸣,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五、课堂总结

    师:老师是书,让学生一生来读;老师是参天的树,永远牵学生的路……

    学生深情演唱歌曲,献给所有热爱学生的老师。

    设计意图:揭示本课爱老师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

    课后反思:我把这一课定位为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一堂音乐教学反思课。

    “新课标”带来了音乐教育的重大改革,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革新,给音乐教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的思想理解不深刻,忽视“音乐本位”,过度追求课堂气氛;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忽视双基学习,过分强调学科的综合。教学的功利化浮躁之风大行其道,这给广大音乐教师增添了困惑:21世纪的音乐课,到底应该给孩子们什么?对此我进行了深深的思索:

    一、音乐教师作为学生审美趣味的引领者,人格的塑造者,精神家园的建设者,求真、求实、求美是音乐教学永远不会变的主题。因此,我在教学中追求返朴归真。不偏离以音乐为本的原则,从音乐本质属性出发来上课,情感为主线,倾听为基础,评价为手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教风上追求朴实自然,没有提前给学生搞训练,没有华而不实的教学表演。教学手段追求低成本,高产出,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此次我上课仅使用一台录音机(实际只用了一次),一支粉笔,一台钢琴。

    二、新课程中尽管我们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突破,教学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教材也进行了重新编定,但经典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艺术境界与艺术韵味很难与学生的心灵共舞,作品中所蕴含的弥足珍贵的人生观、价值观很难感动他们,成为他们的精神信仰。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让音乐与学生的心灵共舞?在对教材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之后,我认为在知识技能方面,能把握好歌曲的音准、节奏,能完整地演唱好歌曲;体会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作用。但只有这两点还是不够的,音乐是情感艺术,不解决情感的问题,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便无从谈起,教学最终要让歌曲的思想情举内涵深入学生的心灵。歌曲的情感启发引导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走近灵魂,以情育人成了教学的最高目标。

实践证明,凡是上过这一课的四年级学生不仅对这一课难以忘怀,而且都普遍在语言上、行动上更加理解尊重老师了。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师教学技术的体现,更是教学思想的体现,是思想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摘自2006年2月《儿童音乐》

 




上一篇《草原就是我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