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走进音乐世界第十册教学设计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第三课  多彩的乡音作者:王朝霞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愿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及其相关文化,积极参加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从语言朗诵中学会<?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的节奏。学唱民歌《桔梗谣》、《青春舞曲》、《在北京的金山上》,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能比较和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异同,体验歌舞音乐的特点。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常用的弹拨乐器,通过欣赏器乐曲,了解弹拨乐器的性能和特点。

4、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学习牧童笛,用正确的方法吹奏高音的“do、re、mi”,通过即兴创作练习,提高牧童笛即兴演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学唱《桔梗谣》 1、播放《阿里郎》的视频或朝鲜族舞蹈,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或舞蹈,师生共同分享对朝鲜族相关文化的认识(参考资料库)。 2、学唱《桔梗谣》,该音乐轻快明朗,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鉴于时间关系,该曲可作一般性浏览曲目。 (二)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学唱《青春舞曲》。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或《达坂城的姑娘》,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有条件的话放VCD),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情境交融,以情诱兴,为学好新课做铺垫],引出学习的课题――“新疆民歌”。 2、感性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设疑置问:A、 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理性欣赏,突出重点。视唱主题(可能的话,手拍节奏型 X  X  X | X  X | 边为音乐伴奏),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D   2/4         《新疆之春》主题 4、“学习新的节奏型”,朗读教材中的歌谣,学会 节奏型,拍拍、读读时可用慢速,4/4拍的感觉来读,真正掌握了再加快。 5、学唱《青春舞曲》。歌曲的显著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①初步欣赏,请学生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②学唱,变换形式,促进提高。③创造实践,播放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学生模仿其动作,加上打击乐器,边歌边舞,在律动和创编节奏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音乐感。④合作,将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将孩子们的学习推向高潮。

(三)学唱《在北京的金山上》,欣赏藏族《弦子舞曲》。

1、谈一谈,感受西藏文化。由于每个少数民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播放有关藏族相关文化的录像。师生共享对西藏的认识,可在地图上找到其位置,了解其地理地貌、风俗习惯等。引出藏族民歌这一内容。

2、听一听,通过听赏《在北京的金山上》,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初听时随音乐有节奏地自由舞动身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3、唱一唱,采用听唱、模唱的方法学会此歌。

4、跳一跳,欣赏《弦子舞曲》,学习藏族舞蹈的典型动作“曲肘甩袖”,随音乐律动。最后再加上“曲肘甩袖”的动作复习《在北京的金山上》。 (四)牧童笛教学: 1、复习第九册学吹过的歌曲《可爱的家》片段。 2、教授学生正确吹奏c1 d1 m1 的方法,反复练习,要求全班笛声和谐一致。为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不断在各音上吹出不同的节奏,由学生模仿练习。 3、学吹《故乡的亲人》,先复习视唱乐谱,再学吹,重点在第一乐句第二小节,提醒学生注意控制气息,不要吹“冒”了。 4、学习《梭罗河》的吹奏,可作为课下作业。课上先带领学生熟悉其旋律,如先听范唱,再视唱等,要掌握弱起节奏。 第五课  人与动物的故事<?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建构起学生个体的体会,深层次体会真善美、团结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用“倒叙设疑”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设疑”、“解疑”中持续学习的兴趣。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彼得与狼》中各乐器的音色及所表现的主题。 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用幽默风趣的声音演唱《保尔的母鸡》,能视唱旋律,为乐曲编配打击乐伴奏。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的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音乐性格。 教学设计

(一)、欣赏《彼得与狼》

1.知觉欣赏,听凯旋主题,感受音乐的进行曲风格与辉煌的音效。想像: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设疑: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出示音乐中的七个角色,并听辨每个形象的主奏乐器(乐器图片出示)及旋律特点。①头六个依次简介,并渗透各个音乐形象的相应表现与相关表演。②“彼得”重点欣赏,并哼唱旋律。

 3.听音乐,演故事。分五组,老师为彼得,学生依次为小鸟、猫、鸭子、爷爷,各自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有所反应。

①听出这是自己的音乐,并随着音乐做律动,体现分组群体性活动,增加趣味性和音乐体验。②在老师引导下,当听到鸭子与小鸟的音乐时做律动。(感受两条旋律的交织进行,既是对感知创作手法的渗透,又是对音乐情节展开的理解)    

4.听音乐,说故事(在“聆听音乐”“讨论情节”“联想画面”“思考道理”的过程中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相关音乐要素在表现故事情节时的变化,并自主地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敢、正义、安全、善良的主题)

①从老爷爷的劝告中引入狼,预示矛盾冲突。

②听狼的音乐,说音乐特点:阴险狡猾的。

③狼来了,猫会怎样:听猫上树的音乐,感知音乐加速、上行等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④那小鸟会怎样呢?小鸟灵巧地飞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⑤听狼抓小鸟的音乐。

⑥那么小鸭子呢:1、学生想象2、听小鸭子在慌乱中竟跳出池塘最终被吃掉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并感悟小鸭子由于其自由与不镇定所导致的后果。

⑦这时的彼得会怎样:1、学生想象2、彼得还会更有作为――听彼得镇定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⑧解说,彼得等该如何办,引出团结、巧计、放绳、套牢、挣扎的情节,让学生简单模仿声音。&nbs

[1] [2] 下一页

p;    

⑨ 再听凯旋音乐,首尾呼应(由知觉欣赏上升到情感欣赏阶段)。

(由Joanna  Bere sford 和法国彼得音像公司联合制作的VCD《彼得与狼》,在原作的基础上,以演奏员扮演剧中人物,加上动漫的表现手段对其作全新的诠释、演绎,使这个作品具有新的魅力和价值。有时间就给学生作拓展欣赏)。

5、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听音乐、唱主题、记主题部分,介绍木管乐器家族。

(二)、学唱《保尔的母鸡》

1、听师范唱或放录音,感受乐曲幽默诙谐的音乐形象。

2、该曲曲调简单,适合作视唱练习。可采用师带唱一句歌词,生唱唱名,或模唱的方法加强识谱练习。

3、小组活动,师生共同讨论为歌曲编排打击乐伴奏,分组表演。

第五课  环球探宝(六)――遨游太洋洲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幽默、轻巧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剪羊毛》,欣赏器乐合奏曲《剪羊毛》,感受澳大利亚的音乐文化。

2、欣赏毛利族乐曲《故乡》,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Maori 欢迎你》。能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随“哈卡舞”音乐舞动。

教学设计

(一)第一站:澳大利亚(该课建议为一节集唱歌、识读乐谱、语言节奏训练等内容为一体的唱歌综合课。)

1、感受澳大利亚音乐:观看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有《Waltzing Matilda》歌曲的部分,导入澳大利亚音乐文化的学习。

2、展示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澳大利亚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了解其相关文化。

3、学唱《剪羊毛》,可先播放有关澳大利亚优美风光、牛羊成群的画面,再学唱。

①学习八分附点音符节奏。该曲由四个乐句和副歌组成。八分附点音符节奏是该曲的主要节奏型,可用语言朗诵的方法学会。用生活中的语言读节奏,如将 念成“ ”、“ ”等。也可先按节奏带学生朗读歌词,在练习中比较有附点和无附点的节奏,在音乐表现上有何不同。另外“这是我们在剪羊毛剪羊毛”和“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这两句较难掌握,同样可通过用带节奏朗读歌词的方法学会。

②视唱乐谱,学唱歌曲:听教师范唱歌曲,然后逐句让“lu”模唱歌曲旋律,再用唱名演唱。加入歌词,提示用愉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里,可加进发声练习,用歌中的旋律第一、第二乐句,不断地移调练习,为后面较高音区演唱歌曲做准备。提醒学生高音区用轻声高位置演唱,避免为追求高音而喊唱。

③歌曲学会后,引导学生边唱边用手画旋律线,判断出歌曲的结构为A A1 B A2。

4、根据教材提供的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可分声部或引导学生创编新的节奏型为其伴奏。

5、《Waltzing  Matilda》曲调较简单,在此可加强识谱教学,先用模唱、听唱法学唱一两遍再用唱名视唱。或作为浏览的曲目即可。

6、介绍澳大利亚的“羊节”,欣赏器乐合奏曲《剪羊毛》,启发学生讨论该曲与歌曲《羊毛剪子咔嚓响》在旋律上有哪些细小的不同。

 (二)第二站:新西兰

1、导入。聆听毛利歌曲《故乡》,展示新西兰毛利人的音乐与相关文化(参考资料库之“相关链接”部分)。

2、聆听与欣赏,看毛利人歌舞的录像,感受毛利人的热情好客。

3、感受与歌唱。学唱《Maori 欢迎你》。初听: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特点,可学课本第39页,用笔边听边敲出三拍子的动作。

4、歌唱与表演。一部分学生边歌边敲出三拍子的动作,一部分学生则模仿录像中的动作边歌边舞。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案:如今家乡山连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