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 来源于:艺术起点
歌曲《放马山歌》教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授课年级:七年级 执教课时:第一课时 执教人:武原中学 陈怡
教材分析: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是歌唱家黄虹的保留曲目。歌词非常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牧马人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吆喝声又别具特色,十分适合活力四射的学生学唱。还可以通过这首歌曲走进云南,走进山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唱《放马山歌》,并能结合歌曲的音乐情绪来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的音乐特点。
3、通过学唱《放马山歌》,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了解云南的音乐特点。
2、有感情的演唱放马山歌。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放马山歌》
问:这首歌曲是哪个地方的?
答:云南
2、问:大家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了解?
(风土人情、特色、景点、代表歌曲……)
3、云南民歌介绍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二、新课教授
1、歌曲介绍
《放马山歌》是50年代初,擅长演唱云南汉族民歌的优秀歌唱家黄虹的代表曲目之一,她自己在艺术上的钻研和积累,使这里民歌的地域风格更加鲜明,在全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在西南高原,人们主要从事两种生产方式,一是农业耕作,一是放牧牲畜,因为这里既有雄伟的崇山峻岭,又有宽阔平坦的盆地――坝子和曲折蜿蜒的河谷,它们为各民族人民提供了农业种植和养畜放牧的天然条件,从而也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很有代表性的高原农牧经济区。而《放马山歌》从题材内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
2、初听《放马山歌》
问:⑴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形式是指演唱形式是指齐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的组合形式。
(独唱)
⑵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欢快、高亢、奔放等)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山野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感情所演唱的抒情性民歌,歌唱者能无拘无束的抒发自己的感情。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这类民歌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
3、复听《放马山歌》
讨论: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歌曲的音乐特色。
这首民歌所反映的正是西南高原的一种很传统又很普遍的生产和生活,它的唱词采用了“十二月”体,这显然与内地传统民歌体式有关(内地传统民歌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联缀),但它所用的衬词如“乌噜噜的”、“尼”等却有本地特色。曲调的音域仅为五度,加上密集的节奏音型和上、下句尾部两次呼喊(似乎模拟吆喝牲口之声),使它具有浓厚的山野风格。
5、学唱歌曲
⑴听《放马山歌》,学生轻声跟唱。
⑵老师唱歌词,学生进衬词,进行几次。
(每次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如:整齐度、声音的响亮度等)
⑶提出问题:为什么最后一句“不会发,不会发”演唱的速度要逐渐减慢?
⑷集体演唱
分析歌曲表现的情绪,并提出要求
6、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
教学反思:
整堂音乐课的教育思路比较清晰,学生学唱时比较投入,富有激情,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堂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体现。但总体来说课堂的气氛还是不够活跃,上课欠缺激情,还需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课堂语言也还不够丰富,需要更多、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在上课时间的安排上,一开始的歌曲介绍用时太长,而歌唱教学用时太少,都还需要改进;各个环节的链接也还需改善。
上一篇: 8年级 第一单元《绿色家园》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