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鉴赏:唐晋佛像篆刻|佛像|刻刀|篆刻


作者:佚名       来源于:艺术起点

  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会束缚人的思维——还有多少人期待宗教和艺术拯救他堕落的灵魂?当它有所不同时,甚至迥异传统时,它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在一个小圈子内会让人习以为常——你已经习惯了他的与众不同,但在大的范畴内谈论它,而它的独特性依然泛出耀眼的光芒时,那就有意思多了。更有意思的是,它不仅局限于无用的艺术审美,还会扩展至更大范围的文化、宗教范畴。唐晋的佛印作品应该放在以上范畴内讨论。

  ▲唐晋佛像篆刻   时新 题跋

  ……从佛印创作工艺角度说,正如唐晋所言:“我所做的就是向所有无名工匠致敬,并努力争取忝列其中。”这是谦卑的说法。如果把唐晋的佛印和他所探访过的各地石窟中姿态百异的造像和壁画做比对,简单的篆刻一词是可以扔掉的。石窟造像通常需要在一个宽广的平台上敬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涵盖了一个时期的宗教文化痕迹,比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乃至太原近边的天龙山石窟,莫不是以庞大的造型艺术来阐述佛家故事。唐晋治佛印又有不同,“雕小形之佛像,而印于纸上,称为佛印”,无论用料如何,不管寿山、青田、老挝、贵州夹板、云南红、仙居、萧山红、印度红、巴林、青海荔冻、辽宁绿等等,它的母体只在印石的方寸之间,讲气韵饱满畅通,讲入情入境意在其中,讲章法有度自成仪轨,只有一气呵成之作,才能把治印者的精气神融入其中,它是一个人的内心观照和自我礼拜,往深了说,在其内心敬造一个值得尊崇、敬畏、信仰、不容亵渎之神。佛家修行,讲究圆满诸德,佛印即是唐晋在新的艺术领域的灭度重生。

  ▲唐晋佛像篆刻   马林 题跋

  唐依

  诗人

  风来花拜佛

  关于篆刻,我偶有涉及,这完全出于个人爱好。因而像他这样用刀如笔,推陈出新的人,我是常常请教的。为什么要说推陈出新呢?因为篆刻艺术从春秋战国的古玺、秦汉印一直发展到明清近代,从实用艺术到欣赏艺术,两千年来,鲜有人会将佛造像呈现于印面之上。直至清代,它才以边款的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目的更多是美观且富有变化。

  之所以将唐晋先生刀下构建出的佛造像称之为篆刻艺术,仍是缘于他深厚的篆刻功底。而篆刻是由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结合而来的印章艺术。因此,不难想象他在布局谋篇以及立意时,必然结合了篆书笔意。在某种意义上,唐晋先生的佛造像刊刻可能是开了先河的。

  纵观一幅幅佛、菩萨、飞天等造像,他的刀锋不光渗透着篆体金文的笔意,更有历史的厚重蕴藏其中。无论是落刀、运刀传达的轻重徐疾,还是线条的繁简不同,纵横交错,皆干净利落,笔意遒劲,有潇洒出尘之感。尤为重要的是,立意与构图的虚实相生,使线条圆转流动,即使偶有中断,仍能形断意连,气脉贯穿始终,从而构建出一幅幅渊雅隽永的艺术作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他一直没有停止探索而得到的成果,也是给自己生活的一个小结。先有小说《玄奘》,再是心经等上千方印石的刊刻,后是佛造像。这先后之间的时空跨度,充斥着大量隐秘的生发。而这个小结的佛法大意该是:“风来花拜佛,云去树参天”。我想。

  如梵音诗意般吟唱,诗人唐晋是停不下来的,不是去寻找,而是去发现。

  ▲唐晋佛像篆刻“每日一方交脚弥勒”  刘云成 题字

  叫兽

  诗人、设计师

  一佛 。 一印 。 一己

  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至少在我认为。从佛像到佛印要解决的是三维到平面的过程,需要化像而为,是常人能力之不能及。与其说这些佛印作品是美术作品,到不如说是礼佛之印记。单从美术以及金石之学来说道,已不足作出评价。因为在我看来,任何完成的事情成为具象作品之后,具象之物便成为色,我们更应该看到作品之空性。这种空性依实体而存在,但并不囿于实物。那一方方红色的佛印,是他之于佛,之于自己心性的映证。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器物是否忠于唐代天宝年间|长安十二时辰|器物|唐代

下一篇雍正瓷盘描画二乔盛世美颜|瓷器|绘画|雍正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