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启蒙网

欢迎访问中国艺术启蒙网!

中国艺术启蒙网(中国艺术教育网)开启艺术启蒙之路!

利用电视资源,促进音乐教学――由课程改革引起的思考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利用电视资源,促进音乐教学<?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由课程改革引起的思考

余杭区小林中心小学  沈黎霞

 

纲要:新课程教材主编<?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吴斌老师强调,“实验课程中,不仅仅教材是资源,教师和学生也是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两个资源。”而“利用电视节目中的资源,辅助、促进音乐教学”则是笔者寻求到的一种有效发挥教师资源的方法之一。具体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录制一些优秀的、与音乐教学有关的电视节目,在课堂上或音乐课外活动中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进行播放,辅助教学。本文主要从“拓宽音乐教学的资源库”、“利用电视资源,促进音乐教学”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  音乐  教学  电视资源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余杭实验区教师培训课上,音乐实验课程教材主编吴斌老师不止一次的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实验课程中,不仅仅教材是资源,教师和学生也是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两个资源。”为此,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师资源”的含义是什么?价值又如何体现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求证,我给了自己这样一个答案:“教师资源就是指教师本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内涵,在教学中则表现为是否能在教材处理、教法选择上寻找到一种“教与学”最优化的组合。”而教师价值的体现则应表现在“在教学中是否能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那么,作为一名音乐专职教师,“吹拉弹唱”又不是样样精通,我又应该如何来体现“我”的资源呢?寻思良久,我找到了这样一条途径――利用电视资源,促进音乐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录制一些优秀的、与音乐教学有关的电视节目,在课堂上或音乐课外活动中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进行播放,辅助教学。从而既拓宽了我们的教材资源,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资源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创新。而从我自己以往所积累的一些经验来看,这种做法确实也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下面,就从“拓宽音乐教学的资源库”、“利用电视资源、促进课堂教学”两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   拓宽音乐教学的资源库

(一)为什么要拓宽音乐教学的资源库

1、  标准要求

浙江省关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材开发与管理”中也提到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电视资源,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对学生课外的学习和娱乐也具有指导意义。

2、  教材原因

音乐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艺术,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和乐曲。而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不可质疑。但从我们浙江省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来说,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这么长的一个周期,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的发生着变化,而教材却始终“唯一”,又怎么可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唱歌、喜欢音乐课呢?像四年级第一课《小号手之歌》中还有“奋勇杀白匪”这样的句子,不要说学生,就连年轻点的老师都说不清楚这“白匪”到底是什么。在新的实验课程教材中虽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像《东方之珠》、《七子之歌》这些有现代意识、有意义、又通俗的歌都收录到了教材中,但那也是97年、99年的事了,谁又知道几年后会不会又有更新、更好的歌出现呢?因此,仅仅教材能提供给我们的资源毕竟也是有限的,而作为随处可见的“电视”却是廉价而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紧随时代步伐,因此如果能让它进入我们的音乐教学,将是一座非常可观的“教育资源库”。

2、学生原因

电视对于学生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95%以上的孩子都非常喜欢看电视,不但每天往往要花上半个小时至两个小时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回到学校后还常常三五一群的聚在一起讨论电视节目内容,甚至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由此可知,电视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另外,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的学习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电视节目中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象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同时在脑海中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3、配备原因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教育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技术支持。很多学校都实现了“三机一幕”(电视机、录音机、投影机、投影幕)进课堂,更甚者有“四机、五机、六机”(录放机、影碟机、实物投影机)也介入了教学领域,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使课堂教学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实在很多的音乐课上除了录音机还称得上是音乐教师的“宠物”,其他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教室中的一个“摆设”罢了,只有在碰到优质课、公开课需要时,才会拿来充充场面。这样,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不利于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化。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这其中既有主观原因,客观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小学音乐教学专业影像资料的严重缺乏;多媒体制作人员、时间、质量无法保证;市场上卖的影象资料良莠不齐、价高货不实,从而导致了高质量的资源配备却无法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效率的现状。而如果能充分利用电视资源,那情况必将大为改观。

(二)、如何拓宽音乐教学的资源库

其实电视资源的利用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操作方法也非常方便,主要有三个内容:

1、  设备支持、技术到位。

要利用电视资源,首先要学会录制电视节目。必要的设备是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录放机(最好学校和家中都能有一套设备),同时,这两者之间的音频、视频的进、出接口必须长期的连接好,录放机内常备有足够时间的空白录象带,方便随时以最快的速度录制中意的电视节目。另外,对于录放机的一些功能也必须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常用的和录制电视节目有关的按钮,像定时录象、闹钟开关、电视节目的快速选择、录放像的切换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术,才能保证电视节目的顺利录制。

2、  全面了解、精选节目。

这一条是能否录到称心的电视节目的关键。最简单的方法是订一份《广播电视报》,当然也可以定时收看电视台的节目预告,在电视播放前先全面了解一下一周的电视情况,然后圈选出比较中意的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和电台,记在备忘录上,到时就可以把它全都录下来。如果实在无法亲自录制,还可以使用录放机的定时录象功能,同样能够收集到自己满意的电视节目。特别要留意一些少儿频道和文艺、综合频道的一些常设的和音乐有关的栏目。如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就是以播出戏曲,音乐及综艺节目为主的专门频道。在这套节目中播出的《舞蹈世界》,《戏曲采风》,《交响世界》,《戏苑百家》,《国乐飘香》等栏目都为我们提供了欣赏艺术的崭新天地。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节日,如儿童节、国庆节、春节、元宵节、元旦等都是好的文艺节目出的特别多、特别新的时候,如能好好把握,必然会有不少的收获。像我在2000年春节时录到的一台“世纪娃进京”的儿童专场演出就在我们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3、  整理保存、适时使用。

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个月、两个月或一个学期)的收集,我们手中就会有了为数不少的一叠录像带。为了让它变的更有价值和便于利用,我们就必须对它进行整理。编写目录、翻录、把毫无价值的部分删除、同一系列的尽可能的录在一起,再按照类别(如声乐类、舞蹈类、曲艺类、器乐类)整理好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妥当,以方便随时取用。日积月累,经过辛勤的劳动,一段时间下来,这些资料必将成为我们手中的一座“金矿”,就算再碰到上公开课、参加优质课评比,也不用为到处找不到称心的资料而愁眉苦脸了。

二、充分利用电视资源,有效促进音乐教学

1、  准确表现、直观感受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保卫黄河》、《让我们荡起双浆》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另外如果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而在我们现有的音乐教学录音带中,有的介绍的是女声独唱,结果录的却是男女声对唱(如《新东北风》、《浏阳河》),有的歌曲书上的歌词和录音机唱的歌词都不太一样,如(《小孔雀》),不仅对不上号,有时更因录音机质量问题,发出的声音模糊不清,不要说给学生美感,就连听清楚都很困难,又如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播放电视录像的话,就大不相同,不仅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还有丰富的画面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带给学生的是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2、开阔视野、增大容量

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小。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歌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形状、音色、特点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如果教师是专业素质过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还好说;如果单靠学校少得可怜的几样乐器、书上模糊不清的几副图片和录音机里短得可怜的几个片段,那无疑是隔靴搔痒,根本不能让学生真正留下什么印象,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自己录制的电视节目中的交响乐队的表演,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以把录到的乐队现场演奏版、天安门实况版、学校升旗仪式版、奥运会颁奖版还有齐唱版、铜管乐版和管弦乐版统统在课堂上进行集体播放,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国歌,我想那样的效果比单纯的让学生听几遍录音,唱几遍歌曲,再听老师讲几句爱国的大道理的效果绝对要强的多。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绝对是学生老师都乐于见到的。

3、  深化美育、提高效率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美育来进行。而如果仅仅靠听录音或老师唱,那样的感受绝对是苍白无力的,很难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获得共鸣。如果用上电视录像,效果将大为改观。如三年级下册欣赏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时,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突出音乐美,并通过音乐美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就会使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由于电视节目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是想当然的事了。

4、  课内普及、课外提高。

保存下来的这些录影带,用途很多,主要可分两大类,一类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可以普及一些优秀的、站在时代前沿的音乐文化,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重点,给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印象。如三年级开始欣赏的一个重点就是各种不同人声的演唱,在学生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我集中给学生播放了自己录制的几种较典型的人声演唱歌曲,像宋祖英演唱的《好日子》、李双江演唱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学生不仅听的津津有味,而且对不同的人声演唱形式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另一类主要用于课外音乐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欣赏,提高鉴赏能力,也可作为学校策划大型文艺活动的宝贵参考资料。

 

在我以往的尝试中,电视录像每一次使用都能使我们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它那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感官感受到的综合信息,以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使教学成了一种更完整的组合,不仅仅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刻、更直接的感受和体会。

对于教师来说,收集电视资源的准备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的极佳机会。每一次挑选录制、寻找配套内容,教师都能欣赏到电视中优秀的、经典的艺术节目,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教师本身的音乐素质将得到飞速的提高,相信在面对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时,也必将变得更加自信。

我想,与其一方面感叹教材落后、教法老套;一方面把大部分的休息时间浪费在逛街、睡觉、看无聊的电视剧上,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干点实事,开创一个“教师”、“学生”教学双赢的新局面。

 

主要参考内容:

1、新课程教材主编吴斌老师在课程改革余杭实验区的培训报告

2、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www.hongxiao.com/

3、《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手册》

4、《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1―7期

5、《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年1―7期

 

此文获杭州市余杭区音乐学会论文二等奖,余杭区教学专题论文合格奖

 

 




上一篇学科综合放异彩-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中国艺术启蒙网